麻醉医生陈绍洋:患病一年多仍坚持编写教材20余万字,指导科研课题8项
2013年8月4日,麻醉医生陈绍洋被肝癌夺去了50岁的生命。弥留之际,他用颤抖的手写下遗嘱:“愿将我的双侧肾脏捐献给所需患者,也算我为医学事业做的最后一点贡献!”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患者的生命之路。这就是陈绍洋的追求。
麻醉奇才编辑本段
病人伸出大拇指:神了!编辑本段
“陈绍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第四军医大学,提起陈绍洋,几乎人人都会这么说。
去世前,陈绍洋是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ICU中心主任兼麻醉科副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一直从事非缺血预处理脑保护研究,尤其是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电针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作用中的机制研究,取得了可喜结果,部分研究结果已发表在《Stroke》等权威杂志。近10年里,他作为第一申请人获各类科研基金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陕西省专项基础金和重点科研项目共4项、全军“十五”科研基金1项。
陈绍洋长期注重老年、危重病人和器官移植术麻醉及救治。在危重病人麻醉和围术期救治等领域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在高龄危重病人、多脏器移植、颅脑手术等麻醉管理中,炼就炉火纯青的医术,曾成功实施出生27天巨大尾骶部肿瘤手术麻醉、93岁高龄并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手术麻醉及围术期救治、亚洲第一例异体面脸移植术、同期心肝肾三脏器联合移植术等。完成的7万余例复杂手术麻醉,无一例麻醉意外、无一例医疗纠纷,创造了全国麻醉界的多项纪录。
2010年5月,一位患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有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被送入医院,外科教授建议尽快手术,呼吸内科教授则认为患者病情危重,无法承受手术风险。手术能否成功,关键在于麻醉。僵持中,陈绍洋果断出手,设计并实施了精密的麻醉方案,手术圆满成功。一周后,病人康复出院。
像这样的事例,几乎每隔几天都会发生。每一次手术之后,从主刀医生到护士、病人,无不由衷地对着陈绍洋伸出大拇指:神了!
心怀悲悯编辑本段
“不对他们好点再好点,良心上过不去”编辑本段
多年来,陈绍洋的每一天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早上7点钟匆匆离家,在科室忙到凌晨一两点才回来,有时刚躺下,接到抢救通知,爬起来就走……他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会开车,不会用信用卡,唯独在麻醉专业的钻研上,大步向前。
这样的追求,究竟是为了什么?陈绍洋在一次总结会上这样说道:“既然当了医生,就应当对生命负责。”
有一个名叫张伟的病人,和妻子一起从偏远贫穷的山村到西安打工。他不慎从7米多高的施工架上坠落,4根钢筋插入身体,被工友用木板抬进西京医院急诊科。接到通知,陈绍洋迅速赶来参加抢救。张伟的妻子急得满头大汗,见陈绍洋是个“管事儿”的,便悄悄把他拉到一边,哆哆嗦嗦地掏出一个塑料袋,捧出一把零钱,难为情地说:“大夫,一定要救活我丈夫啊!他可是家里的顶梁柱……您看,这些钱够救命的吗?”
陈绍洋攥着她的手说:“不要管这个,救人要紧!”
张伟突发呼吸困难,需要紧急气管插管,但他的体位不利于操作,考虑到哪怕轻微动一动,也有可能加重疼痛和损伤,陈绍洋让医护人员扶着张伟,自己双腿跪在冰凉的地板上,俯下身、探着头,小心操作,直到张伟呼吸平稳了,他才站了起来,汗水湿透前襟后背,来不及喘口气就护送张伟奔向手术室……
对病人好似亲人,这是陈绍洋的学生孙思斯对导师的最深印象。有一次,陈绍洋和孙思斯在医院同一名面色憔悴的老人擦身而过。陈绍洋问孙思斯:“知道老人口袋里装的什么吗?”孙思斯摇摇头。
“是馍。”陈绍洋语重心长地说,“不少老百姓家里穷,是揣着馍来看病的,不对他们好点再好点,良心上过不去啊!”
临终遗憾编辑本段
“再给我10年,我会做得更好”编辑本段
2012年3月29日,在手术台连续奋战8小时、滴水未进的陈绍洋,正准备为一名重症病人实施麻醉,突然感到肝区持续剧痛,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一滴滴滑落。陈绍洋咬紧牙关,用拳头顶着腹部完成了麻醉,双腿一软,摔倒在地。
次日,在妻子和同事们的逼迫下,陈绍洋做了超声检查。医生发现他肝脏上长有4个鸡蛋大小的瘤子,已经顶破肝膜,确诊为肝癌晚期。4月1日,医院紧急为陈绍洋实施肝脏移植手术。
肝移植才一个月,身体稍稍恢复的陈绍洋,就执意把病房布置成办公室,每天学习工作近10个小时,并用心记录着自己的病变和治疗过程。妻子罗兰含泪劝他:“都到这会儿了,还不知道爱惜身体啊?”陈绍洋拉着她的手说:“我做过无数次肝移植麻醉,但只有自己经历了,才真正体会到病人那痛彻心扉的疼。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剩下的时间里,把自己的经验和亲身感受留给学生,留给后人。”
患病一年多时间里,陈绍洋审阅稿件30余篇,批改研究生论文十几万字,查阅整理资料上百万字,编写教材20余万字,指导科研课题8项。
让肝胆外科护士长李琳特别感动的是,住院期间,陈绍洋一直琢磨如何更好地减轻移植病人术后疼痛和不适。根据亲身体会,他建议护士在给病人拔尿管之前,最好先输上100毫升生理盐水,好让病人尽快小便,避免感染。“以前真没想到这点,这以后我们就采用这个方法了。”李琳介绍说,病人们普遍反映,效果真的不错。
得知陈绍洋快不行了,他的恩师,著名医学专家、85岁高龄的臧益民和老伴去看望他,夸奖他是自己的好学生,人民的好医生。一向坚强的陈绍洋,流下了眼泪,握着老师的手说:“我做的真的很少,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如果再给我10年,我会做得更好!”
老教授的眼睛湿润了,缓缓地举起右手,给自己学生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