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兵:10环才刚入门,每天皆“艰难一日”
特种兵,被誉为“尖刀上的刀尖”,战场制胜的重要力量。为适应未来作战需要,第42集团军某特战旅实施“精兵培养计划”,培养出一批各具“绝活”的特战尖兵。
“绝招不仅是完成一个招式,更重要的是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编辑本段
记者来到该旅二营射击场,1名上等兵正在进行“脚后跟踢枪上膛”的训练。只见他单手持枪向后一摆,脚后跟踢拉套筒,子弹上膛,瞄准射击。
“10环!”报靶员举旗示意。“这只是刚刚入门,距离绝招的标准还差得远呢。”二排长龚拥政说。
为啥说只是刚入门?龚拥政拿来手枪,与这名战士站在同一射击线上。“开始射击!”口令刚下,龚拥政瞬间完成动作,准确命中靶心。这一次旁边的战士不但速度慢了,射击也失了准头。
“绝招不仅是完成一个招式,更重要的是在战场上克敌制胜。”龚拥政说,这个动作最早由营长刘珪发明,目的是为了单手完成射击任务。
在战场上,可能左手受伤也可能右手受伤,因此左右手都要能够完成这个动作;完成这个动作的速度必须比敌人瞄准射击的速度快,才能快速歼敌;在近距离接敌时,一只手精确快速射击的同时,另一只手还要同步完成其他战术动作。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谁都不敢说自己的速度够快了,射击的精度够准了。”龚拥政说,绝招不是一天练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也不是达到某一标准就停步不前,而要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光练这一个动作,他们平均每人每月就要踢坏一双作战靴。
“脚后跟踢枪上膛”只是该旅特种兵们需要练习的绝招之一,他们需要完成的技能还有很多。“武器通”,需要掌握各种武器的操作使用,拆卸维修,零件互换;“爆破通”要精通各类爆破样式,精确计算每次任务携带的炸药量……
“把简单的动作练到极致就是绝招。”该旅领导说,这些技能要能够做得更快、更准、更专业,细节上的差异常常会决定战斗的胜负。
“训练是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用来彰显成绩的”编辑本段
一扇门,究竟该如何进入?在第一天的训练中,集训队员们踹开大门,一阵扫射,却被地上倒着的“沙发腿”绊倒。原来,“敌人”将沙发顶在门上,而自己却蹲在房屋角落瞄准射击。特战队员踹门时,将沙发踢倒形成了新的障碍物。
第二天上午,“敌人”从门里丢出了一颗手雷;下午,“敌人”隔着门向外射击;晚上,特战队员踢开门,里面喷出数条火舌……在集训中,单单这一扇门后面的情况,特战队员便经历了数十种。
每一种情况,特战队员都要根据自己担负的任务考虑处置办法。指挥、协同、战斗动作、后续处置……通过集训,这一课目形成的方案资料达上百页。
“特种作战,不但要有过硬技能,还要充分预想复杂的战场环境。”二营教导员邹社良说,他们将每次演训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能够预想到的特殊情况,都加入到集训中来,最大程度提升官兵临机处置情况的能力。
在近期开展的居民地战斗训练中,参训官兵只有击中目标的成绩,却没有一人合格。原因在于这个课目设置之难,靶标分布于参训人员上方、前方、侧方,不但有固定的、移动的,并且可能在不同方向不同距离同时出现多个靶标。参训人员需要在极短时间内,使用携带的手枪和步枪,消灭所有“敌人”,却不能错伤“人质”。
“训练是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用来彰显成绩的,必须要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摔打磨练部队。”该旅领导说,特种兵执行任务特殊,在战场上可能遇到各种复杂情况,能力素质强一分,在战场上生存几率就大一分,完成任务的把握就多一分。
“只有善于发现人才,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精兵”编辑本段
“培养精英型人才,必须因材施教,当好‘伯乐’。”该旅领导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新战士徐涛身材瘦小,沉默寡言,第一次实弹射击成绩不及格。可新训班长芦俊发现,尽管成绩不及格,可是他神色平静,情绪并没有受到影响。
“这个新兵心理素质好,是练射击的好苗子。”在芦俊的悉心培养下,徐涛的射击成绩不断提高,成为优秀的狙击手。谈到徐涛的成长进步,芦俊感慨地说:“只有善于发现人才,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尖子。”
据了解,该旅在每名官兵专业的选择上,综合考虑个人意愿、性格特点、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力求使每个人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特战专业。同时,他们建立等级评定制度,根据从事不同专业的年限设计不同训练标准,对无法达到相关要求的官兵,要求重新调换专业。
“官兵素质能力不断提升,需要更科学的成长‘路线图’。”该旅领导说,根据官兵的专业训练等级,他们有针对性派遣官兵参加大项演训活动、到专业院校学习、出国留学集训,不断提升官兵专业水平。
在执行一次破袭任务时,该旅指挥员打开“数据库”,查看专业骨干的训练情况和专业水平,其中仅跳伞一个专业,便有伞形、天候、高度等10多项数据指标。该旅领导说:“每名尖兵各有特点,要根据不同任务合理调配,才能形成最优编组,提升完成任务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