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琳:“莫看周支书是个小姑娘”
周晓琳(左)向村民了解农作物生长情况。
2014年6月20日,小雨淅淅沥沥,透出一丝凉意。一大早,周晓琳就来到村里的藤梨产业基地。“这是村里现在重点发展的产业,得多来看看。”周晓琳边说边利落地钻进了梨园。和种植户交谈,到园子里查看,一个上午,周晓琳没顾得上喝一口水;得知树叶因为雨水过多长起了斑点,周晓琳又马不停蹄地开始联系技术人员。
眼前的周晓琳个子娇小、扎着马尾,一张娃娃脸,说话办事干练利索。大学毕业后,周晓琳毅然回到老家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到汉葭镇镇南村当上了大学生村官,立志用知识和激情改变这片贫瘠的土地,迄今已有整5年基层工作经历。
“靠‘脚底板’融入村子”编辑本段
2008年9月,周晓琳到镇南村任村主任助理,开始了“村官”生涯。
尽管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到了村里,周晓琳还是感到“不适应”:“跟着村委会主任到村民家走访,村民以为我是谁家的小媳妇,有次到地里去,把生菜认成了烤烟,闹了大笑话。”
周晓琳想起培训老师说过的,“要当村官,先学会当村民,要靠‘脚底板’融入村子”。周晓琳决定从走访开始。
镇南村面积16.4平方公里,山高地远,住户分散。九、十月间的重庆,天气还很炎热,揣上民情日志,周晓琳开始挨家挨户走访。被狗吓过、被蜂蜇过,摔跤更是家常便饭,皮肤也被晒得黝黑。半年时间,周晓琳走遍全村715户,也记下厚厚一本民情日记:“杨仕顺:50年党龄的老党员,大儿子去世,家境贫困,尽快落实低保;徐守碧:丈夫去世,一人带俩孩子,生活艰难……”
看到村民在田间地头劳作,周晓琳会挽起袖子,跟着一块干,一把种子一把肥料一瓢清粪,虽做得不够好,村民却说:“城里妹儿不娇气,难得!”
“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基层”编辑本段
真正开始村官工作,周晓琳体会到了农村工作的不易:宣传落实政策,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动员登记;调解村民矛盾,苦口婆心,还经常被误解……“农村工作又苦又累,但从这些苦和累中,城里长大的我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农村,学会了如何去做农村工作。”周晓琳说。
第一次到村民高成素家走访时,周晓琳遭了高大娘几个白眼,有些委屈。经过了解,才知道高大娘的孙子患有先天严重脑疾,为了给孙子治病,家里背上了沉重债务,想吃低保又不符合政策,因此对干部很有怨气。没过两天,周晓琳又去了高成素家,还带去一张大病困难救助表:“高大娘,你莫怄气,低保政策有规定,您不符合,但您孙儿有病,可以申请大病救助……”一席话,解开了老人心头的疙瘩。后来,每次去高大娘家,高大娘都热情地挽留周晓琳吃饭,还逢人便夸:“莫看周支书是个小姑娘,心好!”
村里集中办理养老保险期间,由于没有打印机,村民要到镇上去复印申请资料,还经常因为不清楚办理程序,来回折腾复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周晓琳开会研究购买了一台复印机。为了让村民少跑腿,周晓琳把办理地点搬到了村组的坝坝上,“咨询、复印、代办”一条龙服务,让村民跷起了大拇指。
周晓琳带领镇南村党总支一班人,相继出台了党员干部全程代办群众事务制度、班子成员接访走访群众制度,向村民发放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各种便民电话的“党群连心卡”,设立党员岗位承诺服务内容。村民都说,村里来了个新书记,党员也变了样。
“村官虽小责任大”编辑本段
在与村民打交道的过程中,周晓琳时常被“农村苦、农民穷”的现状深深刺痛……村民也对她抱有殷切期望:“你是大学生,晓得的东西多,要为村里人多增加些收入!”
镇南村有不少村民种植食用菌,但都是分散种植、自然生长,产品质量不稳定,也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在周晓琳的反复动员下,村里成立了食用菌产业合作社,聘请技术人员指导村民种植。周晓琳又跑了好几趟镇、县供销社和一些餐饮连锁企业,推销食用菌,吸引客户,形成种、产、销一体模式。3个月后,加入合作社的农户食用菌收益由一棚1500元增加到2700元。七组村民李国纯如今成了村里的食用菌种植大户,年收入10多万元。李国纯经常说:“多亏了周书记,给我们指了条致富的路子。”
为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周晓琳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广泛调研,形成《对汉葭镇镇南村发展城郊型农业的思考》专题报告,对镇南发展进行全新定位;看到村里基础设施薄弱,周晓琳了解国家“扶农”政策,为村里修路争取资金;邀请县领导到村里考察调研,“软磨硬泡”争取建设项目……周晓琳的努力没有白费:镇南村发展蔬菜基地300亩,藤梨基地200亩,新修村组级公路29公里,并对环村公路实施硬化,修建完工人畜饮水水池28口、修建入户人行便道8000米。
“村官虽小责任大,必须尽心竭力、有所作为。”如今,周晓琳已经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谈及从前的“村官”工作,周晓琳认为几年基层工作经验,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施展才干、挥洒汗水,青春之花才会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