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大瑶山里的乡邮员曾德春:“山的那边,还有盼信的人”

他叫曾德春,是湖南永州道县四马桥镇邮政支局的乡邮员。在大山深处,他投递了近200万份邮件,完成了30万公里路程。

u=612235025,18851364&fm=15&gp=0.jpg

5月,大瑶山的溪水还是很凉。精壮的山里汉子挽起裤腿,左手提着鞋,右手将邮包扛在肩上,趟水过溪,一步一停,小心翼翼。

他叫曾德春,是湖南永州道县四马桥镇邮政支局的乡邮员。在大山深处,他投递了近200万份邮件,完成了30万公里路程。

30万公里,足以绕地球7圈。其中,有一半路程他是步行的。在湖南海拔最高、地势最险的邮路上,他走了25年。

目录

“又亲切,又危险”的瑶山邮路编辑本段

永州,一个不起眼的南方小城。人们对它的印象,多源于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道县位于永州南部、潇水中游。曾德春负责的邮路在道县最偏僻的大瑶山,崎岖陡峭、交通闭塞,常有“异蛇”、野兽出没。

曾德春的工作路线是这样的:周一清晨出发,周六黄昏收工,沿河而上,一直走到潇水的源头,再原路返回。

“跑一趟300多公里,六天左右。”迎着晨曦,曾德春从四马桥镇邮政支局出发了。在他随身的“万能包”里,装着修车工具、感冒药、雨鞋和网状吊床。这一趟,吃住行都在路上。一眼望不到边的大瑶山,是他临时的“家”,在他眼里“又亲切,又危险”。

曾德春和大瑶山结缘于1989年。那时,邮路全程只能靠步行。在陡峭的地方,必须手脚并用,只好将邮件用背篓背在背上。这样的状态持续了11年,他成了山里娃口中的“背篓叔叔”。

2000年,曾德春赶着送信,抄近道翻了一座陡峰。当他伸出右手抓住石崖上的树借力攀爬时,树杈中受惊的毒蛇在他食指上狠咬一口。孤立无援,他只好用小刀剁掉半个手指保命。

类似的伤还有很多:手腕上的红疤是被五步蛇咬的;右脸颊分币大小的疤是雪天骑车跌入了河中;右肩肩伤是雨天泥泞时滚下了山……这些伤痕,是生死较量的烙印。

5月,大瑶山进入暴雨季,泥泞的路格外难走。“一下雨,黄泥像糯米一样黏。黏在鞋上、车上,好几斤重,走几步就得停。”曾德春一边说着,一边弯腰用树枝拨掉黄泥。

虽然是这样难走的山路,曾德春的邮件也从未迟过。25年来,他创造了投递零差错记录。

投递到午后,曾德春在路边找了两棵树,把吊床一系,便躺了上去。初夏的风吹来,树林里传来依稀可闻的松涛,松果落在地上,间或有鸟鸣。尽管吊床简陋,蚊虫叮咬,但这一切在他眼里,自有一番乐趣。

靠责任的“份内事”,凭良心的“份外事”编辑本段

“邓医生,有饭吃没得?”曾德春吆喝着走进了横岭乡丰木山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邓金龙闻声就笑了,从冰箱里拿出腌制泡菜,又盛来一大碗白米饭。

这是曾德春的“工作习惯”:经过哪家赶上饭点,就在哪家蹭口饭,有啥吃啥,无论到谁家吃住,乡亲们都特高兴。

2013年冬夜下着雨,山里特别湿冷。为了将急件送到村卫生室,曾德春摸黑冒雨赶山路。“他进屋的时候从头到脚都湿透了,只有揣着信的邮包是干的。”邓金龙说。

横岭乡浪石村的退休教师盘继辉订阅文萃报多年,“这里路难走,以前别人送报纸总是有了上期没下期,小曾来了后,按时按刻,硬是没少一张。”盘继辉向记者展示着数年来期期不落的文萃报。

如果说送信是乡邮员的“份内事”,那么,助人为乐的“份外事”,曾德春做得更多——

“一、二、三、四、五,五百块补贴齐了啊,婆婆。”曾德春笑着,慢慢地将百元钞票一张张放入蒋权桂手中。年近八十的蒋权桂夫妇是留守老人。2012年,去县城取退休工资却被扒手偷了,蹲在路边焦急地抹泪,被曾德春遇见。“婆婆,以后工资我帮你取,再给你送来!”从此,这户人家成了曾德春的定点。每月一号,风雨无阻,他绕路而来。老人的工资存折和身份证,两年多来一直放在曾德春手里。要是太忙来不及取钱,他就先垫付。“他说我们等着钱过日子,所以一定按时来。我们对他放心,一百个放心。”蒋权桂说。

家住半山腰的白竹寨村老人李兴国身患残疾,与孙子李振兴相依为命。李振兴的学校离家有十几里山路,曾德春便揽下接送孩子上学的义务,还经常接济生活用品和文具,一直坚持到李振兴小学毕业。

除了乡邮员,他还是“取款员”“田郎中”,不仅护送孩子,还帮不识字的乡亲代写、代念书信……“送信是 份内事 ,靠的是责任,其他 份外事 ,凭的是良心,能做点就多做点。”曾德春说。

“我不干就没人干了,那乡亲们怎么办”编辑本段

工作了二十五年,曾德春的家,依然是一方矮矮的小平房。

他的家乡东江源村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种植药材,村里家家户户都因此发了家。在栋栋小楼中间,曾家的小平房格外显眼。

因为这份工作,曾德春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在山里。儿子成绩不好,总怨“爸爸不回家”;妻子两次难产,他都不在身边;父亲倒在劳作的山上,他却没能赶回去见最后一面……

2000年,怀着对家人的愧疚,曾德春决定辞职回家种药材。然而,离职后,却总有乡亲们捎来口信,“我还等着你来念信写信啊”“你一走,连报纸都看不上了”……

他离职三个月,大瑶山的邮路就断了三个月。因为那条路太难、太险、太远,除了他谁都不愿意干。犹豫不决时,母亲发话了:“你待在家里做什么?我们能照顾好自己。你赶紧送信去。”

三个月后,曾德春又回到了大瑶山的邮路上。“我不干就没人干了,那乡亲们怎么办?”

“我哥比我还穷。母亲总说 喜欢教书就去教,喜欢送信就去送,有用就好 。”曾德春的哥哥曾德才,当了二十多年的乡村教师,是全国教育系统劳模。东江源村最清贫的曾家有两个儿子,哥哥和弟弟都是劳模,这是家里最大的骄傲。

曾德春告诉记者,这份工作苦中有甜,最大的快乐是“别人的快乐”。“人家收到了邮件高兴,我就满足。”曾德春送信的农户大多贫困,可每每他去,乡亲们总是想方设法给他捎上些什么,有时是地里的一捧花生,有时是刚割的几颗白菜。

大瑶山的邮路有多险?险到在这位壮年汉子身上烙下累累伤痕。大瑶山的邮路有多长?长到走上二十几年,就等于绕了地球七圈。然而,如此险而长的一条路,却臣服于曾德春的双脚,和他每一步里的坚守与善良。

夕阳的余晖洒向山峦,夜晚,曾德春将借宿农户家中。而在湖南广袤的山区与农村,还有2600多名乡邮员,或许仍在奔忙。

“十八岁前没出过山,家里人说,山那边还是山。可如今在邮路上,我总想着,山的那边,还有盼信的人!”曾德春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30年踏破荒原野岭,他只为黄土高原一片绿水青山    下一篇 80后“网红”儿科牙医:对话孩童的魔法世界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