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东:将昔日“窎沟”绘成今日“幸福村”
千亩“花海”产值规模1200万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元,产业兴旺、村容整洁、人心凝聚、乡风文明的“幸福村”……这是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的今天。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村子被称为“窎沟”。窎:深邃、遥远。这个字对边麻沟村山大沟深、高寒偏远的自然环境做了高度概括,“好女不嫁窎沟汉”的说法更是村庄曾经贫穷落后的生动写照。
昔日“窎沟”,今日“幸福村”。这一巨变背后,是村党支部书记李培东带领干部群众8年苦干、不懈奋斗的坚实足迹。
人心齐 村庄美编辑本段
读过高中的李培东是上世纪90年代边麻沟村最有文化的人。他有心气,脑子活,当过村会计,做过小生意,后来做苗木育种赚了“第一桶金”,又在县城开起了驾校。
2011年,在群众推举下,已经把家搬到县城的李培东回到边麻沟村担任村委会主任。“村舍乱建,道路不通,群众观念落后,除了年复一年种植油菜、青稞、土豆,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李培东说,回村第二天,他就召集全体村民大会统一认识:大家选我,我为大家,团结一心拧成一股劲,让村里的日子好起来。
全村162户612人只有耕地84.66公顷,种地肯定没出路。李培东多次到县城、乡里争取就业项目,请来泥瓦匠、电焊工、厨师等给每家每户教技术,找好就业路子鼓励年轻人外出打工。一两年时间,村民们的收入明显提高。
可环境差、没秩序仍是李培东心头的烦恼事。他夜里写调研材料,白天跑县里相关部门,一遍遍汇报想法,反复论证把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放在边麻沟村的可行性。项目下来后,他又自己垫钱租来推土机,先把自家不合规的房子拆了。
“那段时间,我在前头走,推土机和拉着建材的拖拉机在后面跟,拆一家违章建设的房子,就卸下盖新房的砖头木料,谁家盖房有困难,我借钱再借人力帮他们。”李培东说。
沥青路四通八达,农家庭院错落有致……雷厉风行的村主任感染了一大批人,边麻沟村也建成了环境优美的新农村。2014年村两委班子换届,李培东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大家盼望跟着李书记过上更好的日子。
产业兴 富而乐编辑本段
群众拥护心里暖,可李培东没时间停下来骄傲:村里还有几户缺劳动力的家庭没脱贫,40多个光棍没媳妇,仅靠打工赚钱太单薄。党的政策鼓励乡村振兴,乡亲们钱袋子要鼓起来,得有产业做支撑。
2015年,一次邂逅给李培东眼前打开了一扇窗。几名韩国游客贪恋美景进入边麻沟村,比比画画聊了几句,李培东突然想到,村里山清水秀生态好,可以打造“美丽”农庄发展乡村旅游,乡亲们就地致富才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好路子。
村两委班子汇报,大通县积极对接青海省旅游扶贫项目,用各色花卉将山坡铺成花的海洋来打开财富之门的规划跃然纸上。为解决“花海”建设用地问题,村两委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流转了109户村民的800亩土地,栽植了福禄考、鸢尾、玫瑰等30余种观赏花卉。
李培东从自己的驾校借出1000万元资金,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多方筹资,共投入1500余万元建起了观景台、中心花坛、休憩长廊、仿古景区山门等配套景观,完成了道路硬化及停车场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7月,边麻沟花海景区正式开业,仅仅3个月,门票收入就达到140万元。“花海”飘香,带动30户村民发展乡村自助游,10户村民开起农家乐、特色小吃摊位,户均日收入1000余元。景区还吸纳50人稳定就业,月工资2000余元,其中包括10户贫困户。
今年40岁的杨进生去年刚娶了媳妇。他说,父亲在景区管理停车场,他和母亲搞绿化,全家一年收入达到10万元。大家心里都攒着劲儿比谁家日子过得好,连邻里矛盾都变少了。
强支部 再奋斗编辑本段
“近几年边麻沟村各项工作有大飞跃,这和李书记带领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分不开的。”70岁的老党员侯秀兰说。
从2011年起,李培东和村党支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全村32名党员严格参加固定党日活动,研究解决一段时期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村干部要有敢担当、能作为的意识,跟党走干实事,千难万阻都不怕。”李培东说。这几年,生病的村民有支部出面联系医院,铺设排水管由党员带头先挖开自家的宅基地,植树造林、帮困济贫,党员干部都走在前头。
“老百姓是土壤,基层党组织是根系。”边麻沟村在加强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还注重把年轻有为、有开拓精神、致富能力较强的农村党员培养为村干部,2017年,村里发展了8名年轻党员,都在村集体产业中发挥各自特长服务群众。
“这样的班子让人放心,边麻沟村也是邻村争相学习的样板。”朔北藏族乡党委书记黄玉珍说,目前,东西部合作项目中南京对口支援西宁在边麻沟村打造青海首个美丽乡村示范点项目正在进行中,多来一批李培东式的带头人,乡村振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