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从炊事员到“铁甲尖兵”,两年间他的学习笔记摞起来一尺多厚

12年前,郭峰还只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坦克兵。他入伍后当了三年炊事员,2002年大队实行社会化保障,郭峰“下岗”来到坦克一连当战士。

12.jpg

郭峰(左三)

在北京军区某兵种训练基地,有这样一个老兵:磨烂笔头钻研新型坦克,磨穿鞋底维修故障装备,磨破嘴皮传授战斗技能——

他就是四级军士长郭峰。这个35岁的老兵,没有豪言壮语,默默地将对祖国的忠诚融入平凡岗位,融进日复一日的教学训练中,为锻造过硬战斗骨干立下功勋,被誉为“铁甲尖兵”,荣获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全军“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等殊荣,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

目录

“必须学好技术”编辑本段

12年前,郭峰还只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坦克兵。他入伍后当了三年炊事员,2002年大队实行社会化保障,郭峰“下岗”来到坦克一连当战士。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培训,郭峰开始担负教学训练保障任务。一次,负责学兵驾驶训练保障的郭峰,遇到棘手难题:坦克突然转向失灵。他急得满头大汗,只好向旁边一名上等兵请教,却受到奚落:“四年老兵了,最简单故障都不会排除,还是回炊事班蒸馒头吧。”羞愧与愤怒在瞬间交织,火一样灼伤郭峰的自尊,激起他心底的血性:“必须学好技术。”

为了尽快掌握坦克基础理论,郭峰以“头悬梁锥刺股”精神,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坦克驾驶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一个冬天的晚上,郭峰被一个问题难住,左思右想不得其解。“问连长去。”郭峰边想边钻出被窝,竟忘了此刻已是晚上12点半。从一代坦克到二代坦克,两年间,郭峰记下学习笔记,摞起来一尺多厚。他把无数枯燥的技术参数、单调的装备原理、繁多的故障现象一一写在本子上,记到脑海里。凭着这股钻劲,郭峰被任命为坦克一连技术员。

“学兵学不到技术就是我们的失职”编辑本段

一次坦克实车驾驶训练中,学兵抱怨实车驾驶时间太少。郭峰向基地袒露想法:能不能把学兵分成两部分训练。话未说完,便招到一些人反对——这样一来,坦克消耗的摩托小时就会翻倍,故障率必然增加,教学任务增加一倍,营连教学力量从哪儿来?

郭峰据理力争:“维修任务加重,我们可以加班干,技术骨干缺乏我们可以培养,但是,学兵学不到技术就是我们的失职。”最终,基地党委采用了郭峰的方法。

近年来,郭峰潜心研究探索新装备学兵的教学训练特点规律,与教学人员一起在全军率先构建以信息化专业技能为主导的新型学兵培训目标、素质结构、训练与考核内容及标准体系,使学兵培养在全军首次实现由单一技术操作型,向能指挥、会组训、精专业、善带兵、通维修的复合型转变。

“一个人再有本事,也打不了一场胜仗”编辑本段

“技术是装甲兵部队战斗力的核心。”郭峰说:“一个人再有本事,也打不了一场胜仗。”有绝活,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教给战友。

那年,上级组织专业比武,曾获“三连冠”的郭峰坚持让新同志参加。他的理由是:“假如我年底转业了,技术骨干接不上怎么办?”郭峰点到要害,众人哑口无言。

“一人精不算精,人人精才算精。”在郭峰带动下,基地老兵主动给新兵传授看家本领。由郭峰和其学生组成的“郭峰班组”成为技术攻关中坚力量。他们完成“野外条件下吊装更换某新型坦克动力舱”等3个项目的攻关任务,填补了我军坦克驾驶专业培训空白。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南方电力现货市场团队:点亮电力改革的智慧之光    下一篇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吕建江:为民服务“不下班”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