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涉外第一市”秀水街的40年变迁:从“脏乱差”到“个转企”
图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秀水街外景。
图为秀水街中一家原创设计品牌店。
在北京朝阳区建国门外,一栋普通的商业楼上写着三个大红字:秀水街。这里可是北京接待外国顾客最多的市场: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泰国前总理英拉、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夫人、多国的总统、部长……众多国际名人和他们的家人,都曾在访华期间专程到这里采购。无怪乎在市场的一层,有大标语写着:为国待客,无尚荣光。“秀水街在外出名到什么程度?一些外国人先知道亚洲有个秀水街,但不知道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秀水街市场董事长张永平说。
从1978年兴起,到2005年搬入商业大楼,再到全部个体户转为企业化经营,秀水街为何能在外国游人眼中与长城、烤鸭名气相当?而今这里又有了哪些新变化?讲起秀水街的故事,张永平说,“这可真是太多了。”
40年变迁
“我就在秀水街边长大,看着它成市、崛起、扬名,2005年亲手完成对这儿的拆迁改造。”现在,张永平的办公室就在秀水街大楼的6层,窗外是长安街。
说起秀水街的历史,张永平的神色分外生动。“从1978年,就开始有很多外地来的小商贩在建国门外大街摆地摊。这里地理位置很好,挨着使馆区和外交公寓,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有很多外国人居住。最早这些小商贩靠卖国内一些小商品、手工艺品起家,有中国特色,很吸引外国人。再后来有的商贩开始卖一些出口转内销的产品,特别是服装、鞋帽,这物美价廉,外国人喜欢,就出名了。地摊的生意越来越好,但也影响了交通和治安。到了1985年,秀水集贸市场开业,在与外交公寓一墙之隔的一条窄街上,200多米长的路,密密麻麻挤了250多家店铺。”
通过存留的影像资料,我们仍能感受到上世纪90年代秀水市场的喧嚣:市场3米宽的通道上人流如潮,操着蹩脚中文的外国人与操着蹩脚英文、举着计算器的摊主面红耳赤地砍价。夏天商贩们摇着蒲扇介绍商品,冬天客人顶着大风跺着脚淘货,始终热闹非凡。
时代在飞速发展,作为首都的北京对市容市貌的管理也越来越严格。而地处长安街延线、紧邻外交使馆区的秀水市场,成了“脏乱差”的典型:下水道年久失修,存在消防隐患,各种服务设施欠缺。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2003年秀水市场开始拆迁改造,2005年搬入新居。在秀水街经营着一家丝绸店的老刘说,从上世纪80年代,他父亲就在这开了店。到2005年搬进新楼时,父亲跟他说:“进了这大厦,咱就不是 ‘倒爷儿’是 ‘老板’了,以后咱爷俩也提气了!”
此后10年,秀水街一直在持续升级。今年3月,秀水街在营店铺都完成了个体户注销工作,实现了所有店铺企业化经营。“秀水街此前是个体商户为主,但从长远看,个体户家庭作坊式的经营跟不上发展的步伐。所以从2012年开始,我们一方面鼓励店家转型升级,一方面也对不符合发展要求的商家进行疏解。我们从2005年的1800多户店铺,变成现在不到500户,这也走在了北京疏解人口要求的前面。”秀水街商业管理公司总经理胡文莉说。
也并非所有商户一下子都适应了转型。胡文莉告诉本报记者:“改造的时候,也真的有在秀水街开了十几年的店的老商户痛苦流涕说不愿意离开,我们也于心不忍。但市场要转型提升,只能优胜劣汰。对于做得比较好的商家,我们都会尽力扶持,像有两家个体户老板,他们是亲戚,各自实力都不够,最后两家合伙成立了公司,留在了这里。升级改造过程中,工商部门也为秀水街商户注册自有品牌开辟了绿色通道。”
10年老店
秀水街近40年的发展,从地摊儿到板儿车,从铁柜台到新大厦,不变的是颇具特色的店铺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各国游客。
老北京人赵彩霞,自幼喜爱古玩。她的店在秀水街开了11年,店面“中国红”的装修风格颇为引人注目。店内架子上陈列着待售的仿古摆件,从汉代青铜到唐代陶俑应有尽有,几乎能连成一部中国史。而店里主打的产品,是赵彩霞亲自设计、制作的各色中国风饰品。
“我学过考古,一直喜欢研究这些古老的东西。后来就想怎么能把这些东西穿上、戴上。光搁家里谁也看不见呐!拿着这些玉啊、穗啊,特别美,我琢磨怎么把它们做成首饰。开始做的时候就是单纯喜欢,没想卖,做完就往柜台里一扔。这么着做了20多条,自己看着挺满足。结果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位意大利的设计师,跟我说, ‘把这个拿出来给我看看’。他一看,特喜欢,问我, ‘这些我都要了,多少钱?’我当时就乐了,以为他忽悠我呢,随便开了个价钱。没想到,老外非常爽快,说 ‘全要了’。”从那以后,赵彩霞意识到,用最具中国特色的材料、工艺编制的饰品,原来这么受外国客人喜爱。“好多老外是我家的回头客,我们见的各国名人太多了。”抬头看看店内挂着的一圈各个年代各国顾客来购物时的照片,就知道赵彩霞所言非虚。
谈话间,又有一批外国客人进了店。“哟,这可是我的老顾客了”,赵彩霞赶忙笑着迎上去,“他们每年都来”。这几位客人是来自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的教授,他们每年都会到北京来参加会议,期间自由安排的行程里,则总有一站是到秀水街买东西。最后,一位教授买走了两串玉石手链。“你是老顾客了,我给你打个折”,赵彩霞一边用英文说着一边拿起计算器换算,告诉客人价格约合46美元。“漂亮,便宜,非常棒!”客人很是满意。
秀水街里能吸引外国回头客的店可不止一两家。胡文莉说:“我们有的商户甚至特意要求给他留最不好的店铺位置。因为他的回头客足够多,在偏的位置并不愁客源,租金还更便宜。”
而赵彩霞认为,自己的店能一直吸引外国顾客,更多是靠“文化”。她说:“我知道老外喜欢什么,他们来中国都想买点有特色的东西带回去做纪念。所以说,我们做生意首先是传播文化,让别人了解中国。虽然我只是个小店主,但也觉得自己挺重要的。因为在外国客人眼里,我们的表现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修养。”
1年原创
老秀水街虽然多年来积累了人气,但也曾一度因管理不力,被消费者认为是假货泛滥的“问题市场”。许多商家销售的是大牌仿冒品、“山寨货”。而现在,随着市场管理理念的升级,更多的中国原创设计、自主品牌入驻秀水街,并得到了大力扶持。
“我在北京做设计11年了,一直在研究中式服饰。我认为作为中国的设计师,首先要了解中国的服装文化。”留着长发、自带艺术家范儿的“刘氏工坊”老板刘侠这样说。1年多前,刘侠带着自己的原创设计入驻,现在他的店铺已经营得风生水起。“做原创压力很大。开始我们的衣服只挂了3个竿子,20件不到,很不被看好。秀水街的顾客也还带着原来的印象,以为我们的衣服标价是虚高,就来随意乱砍价。但我们还是坚持自己,没想到第一个月单店就实现了盈利,第二个月销售额就将近20万元。”
像刘侠这样专注做中高端、新中式设计的店铺,在秀水街已有30余家。现在的秀水街已经走起了“高大上”的路线,既有售价几万甚至十几万一件的纯手工刺绣服装,也有吸纳了上百位设计师的原创品牌集合店。胡文莉认为,秀水街应该成为一个民族特色品牌的展示平台。“中国有很多本土设计师,他们的设计受众小、价格高,但具有民族风格。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要靠他们传承。”
今年,秀水街还计划开设一片近3000平方米的体验区。丝绸、茶艺、琴棋书画、文房四宝,这些传统的民族文化,顾客可以现场观看并参与。“特别是外国顾客,来到这里可以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也是秀水街作为 ‘中国涉外第一市’的责任吧。”胡文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