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人才资源引进新疆,开创“运城援疆”模式
翟纪亭(左二)参与农场植树。
“援疆好干部,六师人惦记他,他叫翟纪亭”。2017年7月23日,平陆县委副书记翟纪亭的手机上再次看到来自新疆的微信内容。
发布微信的是五家渠电视台的微信公众号。五家渠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师部所在地。翟纪亭在六师下属的土墩子农场援疆三年,他开创的“运城援疆”模式,之后成为“人才援疆”的普遍做法。
5年前主动选择援疆
翟纪亭生于1974年,芮城县人,长期在乡镇工作。2011年,因为工作出色,37岁的翟纪亭从乡镇党委书记岗位到了运城市工作,担任运城市直工委副书记。
2012年,全国对口援疆工作启动,运城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土墩子农场,选派一名副处级以上的干部到当地工作三年。
看到报名通知,翟纪亭很心动。
“这是国家第一次开展对口支援,是开创性的,我喜欢这样的工作。而且,运城对口支援的土墩子农场,基本情况我做了了解,相当于一个乡镇的建制,像我这样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去了会有用武之地。”翟纪亭说,在做通家人思想工作后,他报了名。
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岗位,舍家去到几千里外的陌生艰苦的环境中,从事开拓性的工作,能力一般的干部不能派,能力强的干部不一定愿意去。谁是合适的人选?第一次开展的对口援疆工作,选派干部其实是一个难题。
性格踏实稳重,工作经验丰富,既有工作激情也有工作方法,有翟纪亭这样的干部主动报名,运城市的人选确定自然很顺利。
2012年5月7日,是翟纪亭出发的日子。本来一早已经去上学的女儿却在老师的陪伴下回了家。孩子生病了,扁桃体发炎,发高烧,需要立即去医院。
翟纪亭需要尽快赶到太原武宿机场,和山西省其他市的援疆干部一起,乘坐下午3点的飞机到乌鲁木齐。
草草嘱咐几句,撇下妻子女儿,翟纪亭出门走了。他迄今记得那心痛的一刻。
用外来资源帮助新疆发展
在乌鲁木齐只住了一晚,山西省的第一批对口援疆干部第二天即安排各赴岗位。
土墩子农场是一个小团场,因为有一个唐代遗存烽火台土墩而得名。耕地面积8万亩,是一个纯农业农场,主要农作物有食葵、玉米、番茄、打瓜等。
翟纪亭任职农场副政委,负责教育和卫生。
土墩子农场的学校学生流失严重,从小学到初中的九个年级,在读学生应该有800多人,却只有300多人。在六师16个学校中,农场中学的学生中考成绩常年排名倒数第一或者倒数第二。
农场医院破破烂烂,只有两排平房,上班的大夫没有几个,看不了什么病,当地居民把医院只当做个药房看待,生小病了来买买药,一旦有点大病都跑到外地去治疗。
为什么差?不是当地干部群众不努力,而是客观因素差,长期积累导致的,本地产生不了人才,也没有外来人才。翟纪亭真正理解了,国家为什么要搞对口援疆?就是要用外来的资源帮助新疆发展。
找到了原因,翟纪亭也想出办法,运城教育和医疗在山西相当不错,要让运城老家派人才来,派教师来,派医生来。
这在新疆是没有先例的。翟纪亭把自己的想法和农场场长等负责人做了汇报和沟通,获得统一的意见。
2012年7月,翟纪亭带着农场场长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一行7人回到了运城,在运城召开援疆工作会,把土墩子农场的情况做了详细介绍。随后,农场的人回去了,翟纪亭一个人留下来,向运城市委、市政府领导,充分阐释自己的工作思路和设想。
不是派一个干部带一些资金去搞建设,而是派教师和医生去到对口援疆地工作。这是国家没有提过的工作形式,没有先例参照,运城自然慎重,但是对翟纪亭的建议足够重视。
2012年8月18日,运城派了一个19人的考察团随翟纪亭到土墩子农场现场查看。9月12日,一个16人的教师医疗援疆小分队派到了土墩子农场,其中有12名教师、4名医生。他们和翟纪亭享受一样的援疆待遇,每月3000元补贴,所需款项由运城市财政支出。
“土墩子经验”得到推广
不是人到了就可以了,这些人如何安排、如何使用,都是翟纪亭的事情。
首先是生活问题,住处简陋,也没有合口的饭菜。不解决这些基本生活问题,援疆人员自然无法安心工作。翟纪亭协调农场解决,找了专门的厨师做饭,尽量接近运城口味,不再是最初的以牛羊肉为主,每礼拜伙食不重样。改造后的住处虽然还是简单,但是实现了两个人住一套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单元房。
接下来是如何发挥个人作用的人员安排了。
运城市援疆领导组土墩子农场前方办公室成立,翟纪亭任主任,负责领导运城援疆工作的开展、协调农场及各方面关系。下设工作组,组长负责援疆的全面工作,不同单位设三个副组长,分别负责初中、小学、幼儿园、医院的具体工作,这套制度很快发挥了作用。
场里的幼儿园入园人数少,仅110人,运城市幼儿园来的老师接任了园长和保育主任。通过一年的努力,幼儿园管理好,收费低,达到了220人,满园运行。
农场中学的中考成绩奇迹般地从倒数第一到了全师正数第二,14个团场学校排第一。
“第一年拿到这样成绩的时候,别人还怀疑我们作弊,第二年我们两连冠,再也没有人怀疑了。”翟纪亭说。
医院来的援疆人员都是从运城市各县医院选出的特色人才,以传授技术、带人为目的,为医院培养了自己的技术人才。以往心电图、B超等常规检查都不能做,上级支援的设备都没有开封。这些人才的到来,让这些设备都发挥了作用。场里职工群众看病更方便了,大家交口称赞。之后,经过翟纪亭争取,山西援疆资金投入880万元建成新医院,从小平房搬到了崭新四层楼里。内部管理步入正轨,在农场的安排下,院长公开竞选后上岗,工作积极性很高。
翟纪亭参与探索的人才援疆新办法,在当地也称“土墩子经验”。这个模式很快在其他对口援疆地区推广开来。
2015年,翟纪亭结束援疆工作,离开土墩子农场回到运城。
2016年,新疆建设兵团全兵团的人才援疆会在六师召开,运城模式作为重点内容在会上研讨。运城人才援疆模式成为一种创举,也成了一种长期行之有效的制度。
直到现在,翟纪亭依然和土墩子农场联系紧密。去新疆的时候,他想了三个问题,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他以实干的精神,留下成绩,留下了一个援疆的创新模式,留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留住了情谊,也留下了山西人援疆的荣誉。他获得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后,土墩子农场回族副场长马文华发微信说:“自豪啊,曾经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