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二国:“我就是想为乡亲们做点事”
李二国(前左)在食用菌大棚内与农民交流保险事宜。
2019年4月16日,正和同事在村里查勘现场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保定阜平支公司经理李二国,得知自己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平静地说:“荣誉是大家的。”
日前,记者来到河北阜平县,跟随李二国体验她的工作,倾听她的故事,感受劳动者的魅力。
真情实意为百姓编辑本段
阜平县受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影响,一直以来都属贫困地区。2014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1万人,贫困发生率54.4%。
作为保险人,如何发挥作用,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成了李二国心里装着的一件大事。
“我这人,骨子里倔,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做,还要做好。”李二国这样描述自己。自从县委、县政府指示,将保险作为突破口进行产业扶贫,她觉得自己有了目标。李二国和同事们进村入户,走访调研,了解县域内产业分布、群众入险需求。
走访中,李二国发现,村民无论搞种植还是搞养殖,心里都“怕”。怕什么?一怕自然灾害和疾病疫病,二怕价格波动。因为怕,所以不敢干。村民们认为,不干,能吃一碗饭;干了,也许只能吃半碗。
王林口镇东王林口村村民陈玉明,早些年在外做生意,日子红红火火。2014年初,看着邻村乡亲养羊挣了钱,他便拿出全部积蓄买了300只肉羊,开办养殖场。可他没想到,因为没经验,羊运回来就开始拉肚子,每天死掉十几只,不到半个月只剩下三分之一,赔了四五十万元,不到半年赔光了全部积蓄。此后,陈玉明逢人便说:“千万别搞养殖,风险太大,百姓承受不起。”
李二国琢磨着,能不能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给农民的农业产业风险兜底,解决他们“怕”的问题。于是,她试着将保险的概念讲给村民听,可效果不好,常常碰一鼻子灰,但她并没放弃。
李二国白天忙下乡,晚上做方案,会同上级公司逐步摸清了制约“农村发展、农业兴旺、农民致富”的棘手问题和现状。很快,通过与政府和上级公司沟通,保险兜底解决农户无法偿贷和经营亏损等重点问题的扶贫思路逐渐明晰。
为了做好保险扶贫工作,李二国配合县委、县政府在县乡村建立了三级金融服务网络,2014年10月,阜平县金融服务中心应运而生。
2014年11月8日,阜平县金融扶贫农业保险全覆盖首签仪式在王林口乡马驹石村召开,标志着“政府+保险+银行+农户(企业)”的精准扶贫模式正式开启。
保险兜底解民忧编辑本段
“阜平模式”的推广没有想象中顺利,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农业保险工作艰难推进。
李二国心里清楚,新的保险扶贫模式推广,保险服务和产品落地并打开局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她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她带领团队,深入全县13个乡镇、209个行政村、1208个自然村,轮番宣传保险支农惠农政策。
经常跟李二国下乡的农险部经理张春利向记者讲了一段难忘的经历。
在一次扶贫工作沟通会上,李二国听县里的干部不经意间讲起养鸡户赵占军因鸡遭瘟疫损失大半、收成无几的实例。第二天,李二国就带着张春利冒雪来到赵占军家了解情况。“县里有政策,给鸡上个保险,以后闹鸡瘟,我们保险公司赔。”“真的假的,会有这等好事?”赵占军不相信,并请他俩离开。
隔天,李二国叫上张春利又来到赵占军家,带来许多宣传资料,讲解利好政策,老赵听得不耐烦,他俩又无功而返。
几天后,李二国辗转找到赵占军的一位亲戚,结伴第三次登门。最终得到老赵认可,签下保单。
“李经理干工作的精神头儿,公司里的年轻人都佩服。”张春利说。
在“阜平模式”宣传推广阶段,公司员工分成若干组,几乎天天下乡。
随着阜平整体扶贫产业的发展,“阜平模式”逐步得到推广,阜平县的种养品种也逐渐增多,最初制定的“两种两养”(肉牛、肉羊,大枣、核桃)4种产品已不能覆盖全部风险。李二国寻求上级公司的政策和技术支持,针对不同需求研究设计保险产品。截至2015年底,除14个政策性产品外,公司相继开发实施了大枣、核桃、肉牛、肉羊、肉鸡、种羊、食用菌、肉驴、中药材等17个具有阜平特色的农险产品。
帮扶产业助脱贫编辑本段
鑫阜达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南峪园区内,63个香菇大棚排列有序。49岁的南峪村村民刘国英正在自家承包的大棚里摘香菇。“没保险,俺不弄。”大姐快人快语,“咱百姓赔不起。有保险给兜底,起码不会亏钱,心里踏实”。
2016年,刘国英在园区承包了香菇大棚。当时,合作社帮她从银行争取到10万元贷款当做启动资金。用这10万元,刘国英租大棚、买菌棒,最重要的是上保险。
“那年,她家购进2.5万个菌棒,为每个菌棒缴纳了0.28元保险费,保额是3.5元。她家2.5万个菌棒应交保费7000元,刘国英只出了2800元。”李二国解释,按照县内支持农业产业保费补贴政策,农业保险费农户负担40%,其余60%由政府负担,“这是‘阜平模式’惠民的鲜明特征”。
“保险保的是什么?保的就是百姓不亏钱。”李二国说。
2016年,刘国英家2.5万个菌棒共收入12万元,折合每棒4.8元,高于3.5元,说明菇农挣了钱。如果亏钱,以成本为基数,每棒亏多少,保险公司就补多少,保证农民不亏钱。
产业上“保险”,致富少“风险”。有保险兜底,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2019年,刘国英家承包的香菇大棚由1个增加到3个。
关注度高了,问题也随之而来。“到底能不能理赔?”大伙儿心中再生疑问。
随着2016年台峪乡百石台村村民段战考拿到成本损失补偿款的那一刻起,质疑声再也没有了。
2016年,段战考租用福泉牧业有限公司场地,养了2000只小尾寒羊,全部上了肉羊保险。不料,那年羊肉市场波动,价格跌得厉害。年底核算,段战考损失30万元。保险公司接到出险报案后,立刻派人到福泉牧业查勘现场并核定损失,很快帮助段战考办理了理赔手续,一周时间,段战考就拿到了30万元理赔款。
截至2018年年底,阜平支公司累计发放“政融保”支农融资资金3.19亿元,为2144户农户、10多家涉农企业扩大生产提供融资支持,其中覆盖贫困户1758户,支农融资资金达1.76亿元,极大地支持了当地扶贫产业发展。
伴随着富民产业快速发展,阜平县贫困农民增收明显,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截至2018年年底,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10.8万人减少为2.6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4.4%下降到1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500元左右,比2012年增收4238元。
“我就是想为乡亲们实实在在做点事。”李二国话不多,但句句透着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