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五字秘诀确保“高铁飞驰 硬币不倒”
春运旅途中,乘坐高铁时,在时速350公里的车厢里,你可以亲自做做这个试验:立起一枚硬币、竖起一支钢笔、倒放一瓶矿泉水,看看坚持多久能屹立不倒?最后别忘了,给中国高铁的“快”和“稳”比心,给幕后支撑高铁奔跑的匠人们点赞。
吕关仁,中国铁路济南局高铁线路维护工程师,就是这样一位匠人。他不断探索轮轨关系,把养护技术创新作为一生的职业追求,苦苦求索,一干就是35年,被网友称为“高铁平顺大师”。
吕关仁揭秘高铁“高平顺性”的秘诀,可以概括为五个字:稳、顺、平、修、检。采取了这五项综合措施,乘客乘坐高铁的时候可以在350公里时速运行的车厢上“闲庭信步”,才有硬币不倒这样“神话”的呈现。
初心:让“游子能够回家”编辑本段
吕关仁年轻时也吃过“火车运力不足,不能回家过年”的“苦”。1986年春节,吕关仁从山东临沂回浙江老家。在兖州转车后,车上没有座位,人多拥挤实在难以忍受,吕关仁站了一站地就下车返回了单位。望眼欲穿盼他回家过年的父母,希望一下子落了空。通过这件事,吕关仁深深感到:让“游子能够回家”,这是一份多么神圣的职责和使命,从此,这便成为他心中的一个梦想和一份责任。
1995年,吕关仁到国外学习,有机会接触高铁技术。他异常珍惜这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每堂课都听得认真,提的问题也最多。回国时,一个背包里全是资料书籍,别人建议打包邮回,吕关仁坚持自己背回来,因为这些东西对他来说是最难得的宝贝。
通过这次学习,吕关仁认识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普速铁路的运力远远满足不了百姓出行的需要,中国发展高铁势在必行。从那时起,他就非常关注高铁的建设和发展。凡是有关高铁的论文、信息,他都注意收集和阅读,渐渐成了“行家”。
节奏:奔跑者,奔跑的节奏编辑本段
近些年,随着中国高铁快速发展,吕关仁深深感觉到“本领恐慌”。作为高铁线路维护技术人员,他深知:建设高速铁路不易,管理好高速铁路更难。
每天都有不同的问题需要去解决。他说,自己工作的节奏就是“奔跑者奔跑”的节奏,一旦减慢速度必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高铁在祖国大地上奔驰,时不我待,只有充分掌握了这些高铁养护规律,不断创新,我们才能在技术上保持领先。”
吕关仁受命担当高铁线路维护技术研究的领军人物,带领科研人员深入现场,组织课题测试,分析试验数据,几乎没有休息过节假日。由于需要直观地对比两张图像、掌握数据变化规律,他工作中需要同时使用两个电脑,导致现在左右两只手都能熟练操纵鼠标,练就了“鼠标手”。
在吕关仁的带领下,科研组先后攻克了胶济客运专线有砟轨道线路维护、高铁黄河特大桥线路维护、高铁基础设施监测、高铁无缝钢轨纵向应力监测等铁路维护技术难题。
五字诀:稳、顺、平、修、检编辑本段
为了让高铁跑得快、跑得稳,吕关仁和他的同事们必须确保高铁线路的高平顺性。他们在“稳、顺、平、修、检”这五个字上下足了“功夫”:
“稳”就是路基、桥梁、隧道、涵洞基础要稳,要严格控制施工后的沉降。无砟轨道要求施工后的沉降不能超过15毫米。
“顺”就是路基、桥梁、隧道、涵洞基础软硬不均,隧道、桥梁都比较硬,路基比较软,从硬到软中间有一个过渡段,这样就要实现软硬、硬软的平顺过渡。
“平”就是钢轨的表面要平,要把100米的钢轨到工厂焊成500米的长钢轨,到现场以后再焊接成设计所需要的长度。可以说一根钢轨跨千里,中间没有普通的轨缝。
“检”就是高铁采用了动检车、探伤车许多综合动态的检测设备,随时掌握线路的状态,分析变化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诊断。
“修”,高铁夜间专门有4个小时不跑动车组,专门用于线路的维修和养护,这样发现问题能够及时修理,从而保持线路处在良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