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刀尖舞者”陈孝平:从“赤脚医生”到“多面勇者”

5次打破肝胆胰外科领域手术禁区、在世界创立3项中国人原创手术方式、带领中国肝胆胰外科学者实现在国际肝胆胰会议上的旁听到主持。他就是中科院院士、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

CgrZE10kn8yAFlgcAABNPKg_Xlc91.jpg

5次打破肝胆胰外科领域手术禁区、在世界创立3项中国人原创手术方式、带领中国肝胆胰外科学者实现在国际肝胆胰会议上的旁听到主持。他就是中科院院士、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从“赤脚医生”走到突破禁区的“多面”勇者,他的背后有什么故事?记者带您一起走近“手术刀尖上的舞者”陈孝平院士。

目录

肝胆胰外科院士:“从小害怕打针”的“赤脚医生”编辑本段

“我的老师裘法祖教授告诉我,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在选择课题时一定要对病人有意义。”3月底,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陈孝平院士获“年度突出贡献奖”,这是湖北省内科技界的最高奖项。

站在领奖台上,64岁的陈孝平说:“虽然科技快速发展,但以目前的技术,仍有疾病无法治愈,面对这样的病人是我的压力,也是我的动力,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陈孝平自己也不曾想到有今天。在他年幼时,家中的两位亲人因心脏病和急性肠梗阻先后离世,医疗水平的落后和抢救时机的贻误,让他意识到行医救人的重要性。但是,“小时候生病,特别怕打针。小学打预防针,看到医生都会发抖。”

1969年,国家培养基层赤脚医生,下放农村的陈孝平到公社医院短暂培训了三个月。结业后,他就跟着老师去田间地头挖中草药,为百姓看病开药,走上医生的道路。

1970年的一个晚上,17岁的“赤脚医生”陈孝平突然收到通知,要求他连夜到县医院去做体检。“当时公社离县医院有35公里,骑着单车赶路,到医院是早上5点。”而在收到蚌埠医学院的入学通知后,“赤脚医生”走进了专业队伍。

1979年陈孝平考上同济医学院研究生,师从我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的裘法祖院士。

从此,陈孝平开始了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人生魅力绽放。不仅在肝胆胰外科领域取得一系列被国内和国际同行认可的创新性成果,还代表中国医生先后参加制定或修订5项国际肝胆疾病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提高了中国医生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和话语权。

“外科医生十八般武器都要会用”编辑本段

肝脏外科光电刀就有好几种,每一种器械如武术界的刀枪剑戟,用在不同的地方,它的功能也不一样,一把电刀就能挽救肝脏病人生命。当器械设备不够先进时,手术常需要靠人为经验和脑力来补足这些缺陷,这便需要医生以更为谨慎、细致的心态投入到手术中去。

陈孝平院士对此感慨“所有临床器械设备你都能用,才算得上外科界的武林高手!”

肝移植以手术难度高被称之为“王冠上的明珠”,2009年11月3日,陈孝平院士“坐镇”指导了一场不寻常的手术:感动全国的“日行10公里减去脂肪肝”的“暴走妈妈”,在同济医院接受了母子间活体肝移植。陈孝平院士率30多位医护人员历经14个小时,最终母子平安。

“选择做一名医生,就要做到不计较时间、不计较金钱、不计较一时得失。”

“三不计较”,也是陈孝平时常对学生念叨的话。陈孝平说,有人称我是“手术刀尖上的舞者”,这说明医生手中手术刀的重要性,这可以说是对外科医生的赞扬,也是一种激励和誓言。

在肝脏外科领域,陈孝平多次打破该领域手术禁区,在世界创立了3项中国人的原创手术方式。而且,这些方法很快在基层医院得到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中国肝病手术治疗水平。

很多病人会慕名而来、其中不乏棘手病例。同济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张必翔记得很清楚,去年院里来了一位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这位病人有点特殊——已经接受了三次手术、来到同济之前已经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症状,再开刀恐怕就没命了。当时,很多人劝陈孝平不要接这个病例。出人意料的是,陈孝平不但接下了这个病人,更是没开一刀,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好了这个病人。作为外科医生,他深知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因此,他一直秉持着“能不开刀的尽量不开刀”的理念,也是这样的信念,驱使着陈孝平提出了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肝脏肿瘤的新型治疗方式。

“做人知足,做事知不足,做学问不知足”编辑本段

“40%的精力给了医生,30%的精力给了教师,还有30%的精力给了科研。”64岁的陈孝平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晰的定位。

对于育人,陈孝平有自己的“小九九”。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医生一整天竭尽全力地工作,也只能看50个病人。但是,如果每天看20个病人,教好200个学生,就可以有4000个病人受益。

言传身教,医者仁心。从医40年,陈孝平施行和指导施行各种肝胆胰手术近2万例,含肝癌近7000例。每次手术之前,他都会亲自看片子制定手术方案、手术之后还要一天三次查房,或者直接睡在病房看护病人。

张必翔记得很清楚,一次去查房,当他走进一间病房的时候,一个人突然从病床上坐了起来,把他吓了一跳,仔细一看,原来正是陈孝平。他记得当时陈孝平第一句话就是:“有吃的吗?”为了看护病人没来得及吃晚饭的陈孝平随便吃了一包苏打饼干,就又重新躺回了病床。看护的次数多了,陈孝平的家人便熟知了他的工作习惯:每天晚上12点他还没回家,那就是住在医院里了。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裘法祖老先生的座右铭,也是陈孝平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忘初心,做有意义的医学研究,做个好医生。”这句话不单单是陈孝平送给同济肝胆胰外科人的鼓励,更是他医者仁心的写照。

网友“佳佳”说,听过陈孝平院士的讲座,才知道陈院士就是当年“暴走妈妈”移植肝脏给儿子手术的主刀医生,我一直坚信医生护士这个职业的神圣,更明白了什么叫肝胆相照。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4岁女孩全国跳绳比赛连夺7冠,爸爸曾是世界冠军    下一篇 因为"弹棉花"的父亲的一句话,他做出了价值3万元的螺栓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