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弃董事长的职位,华丽变身育林治沙专家
廖理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生,北京市第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受聘为中央党校《理论视野》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客座教授,曾当选2014年度十大“北京榜样”,荣获2015年“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他辞去董事长职位全身心投入公益绿化工作,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华丽转身成为一个育林治沙的专家,利用自己的积蓄在荒漠中建立了两个绿化基地,并不断组织“走进崇高先遣团”进行义务植树活动。“每每看到亲手种下的小树长得越来越茁壮,心中无不充满着幸福和欣慰。”廖理纯说,绿化的同时最想做的是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绿化活动相结合,呼唤当今人们缺乏的志愿精神,绿化每个人心中的那片荒漠。
弃商从“树”,完成绿色“约定”编辑本段
十一月的北京,清晨雾气弥漫,一辆蓝色的大巴载着一群来自不同行业的志愿者们开启了为期两天的一段绿色征程。他们的目的地是坝上地区,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源。
“我们都习惯叫它‘航班’,从北京‘飞’往海拔1400多米的荒漠区。”曾经参加过活动的老志愿者们都知道,这支绿化志愿团队,有着一个特别的荣誉称号——“走进崇高先遣团”。如今,这已经是第220次绿化志愿植树活动了。
蓝色“航班”
正在驾驶这个“航班”的“机长”就是“走进崇高先遣团”团长廖理纯。在不少创业者看来,他是一个传奇。身为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门下三杰”之一,廖理纯24岁成为联想集团广州分公司总经理,27岁创立北京晨拓集团,39岁时企业年销售额就达到了数亿元。
在商业上扶摇直上的廖理纯于2005年决心要走公益绿化之路,十多年来,廖理纯在城市与荒漠之间行走,不断带领志愿者们在荒漠地区义务植树,昔日的成功企业家,已成为育林治沙生态修复专家。2011年,他在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的浑善达克沙地建立了第一个绿化基地。2013年,又在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建立了第二个绿化基地。2014年,他辞去董事长职务,毅然“弃商从树”,全身心投入公益植树绿化事业。而今,这两个绿化基地的总投资达到1700多万元,几乎全部来自廖理纯的个人积蓄。
志愿者合影
望着驾驶着大巴车的廖理纯,车内很多新加入的志愿者不免疑惑:“放着北京舒服的生活不过,他为什么要到遥远的荒漠里种树?”这要从廖理纯十多年前在恩格贝绿化基地做志愿者的一段经历说起。
2005年,廖理纯参加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恩格贝植树活动,在漫漫黄沙中竟然有一片绿树,这让他很震惊,原来从1989年开始,就有很多国际志愿者来到中国,无私地开展绿化沙漠活动。
“国际志愿者都可以到中国绿化沙地,为什么我们自己不主动植绿?”廖理纯开始一心对抗荒漠化,此后5年,库布其沙漠一直是廖理纯绿化主战场,他从董事长变成了荒漠“锹王”。
“我曾经在库布其沙漠恩格贝地区做了5年的志愿者,见证了恩格贝如何从当年的黄沙漫漫发展到今天的国家4A级景区。志愿者们在流沙中种下的300万棵高大乔木,改善了当地的环境,为农牧民带来福音。”每年的4月初至11月,廖理纯带领着志愿者,往返北京与绿化基地之间,种下一颗又一颗幼苗,完成一个又一个绿色的“约定”。
身体力行,种下绿化“种子”
大巴车奔驰在草原上,阳光透过车窗洒在身上,远离了北京的雾霾天气,空气变得清新起来。“每一亩树林每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硫50公斤,吸收尘埃20-60吨,多蓄水20吨。”廖理纯在车上给大家普及知识,其实种树不仅可以治沙,也可以有效治理雾霾,我们不断行动下去,终将会换来北京草原般的天空。
“我们第一个任务是给幼苗剪枝,剪掉多余的枝干,是对即将过冬的幼苗的呵护……”到达绿化基地后,志愿者们被分成6个小组展开工作。志愿者是老中青结合的队伍,有六十多岁的老人,有企业负责人,还有教师、学生、画家、演员、导演、记者、公务员、工程师,他们相互帮助,一起劳作。
廖理纯向志愿者们讲解植树知识
第二天早上刮起了大风,气温骤降,天阴沉沉的,看起来想要下雪。“天气再冷一点就没办法种树了,像现在的寒冷天气恰到好处,能减少幼苗的蒸腾,还能减少病虫害,来年春天扎根的幼苗就能吐出新芽了。”张北的绿化基地里,志愿者们迎着寒风已经开始工作,趁着还没下雪,他们要多种些树。他们当中既有参加活动多次的老志愿者,也有最近加入的新志愿者,廖理纯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剪枝、挖坑、种树的各个环节,搞科研出身的廖理纯种树也像治学一样严谨。
“目前,我们每年引进三年生苗25万株,前十年(2011---2020)为投入期,2020年后,每年绿化基地自身可产出13年生樟子松及其它树种至少20万株。”“走进崇高先遣团”秘书长王若涵说,每年将20万株8年苗移栽到当地,按照每亩25棵计算,每年可新增8000亩树林面积。因内蒙没有集体地可供种植树木,所以我们计划与当地牧民协商,在每户牧民家中扩充新的分基地。每户牧民家中种植40亩,1000棵树木。下一个“五年计划”可以种植4万亩的林地。
“刚趁着休息的间隙,我去看了一下去年我种的树,成长的很好。”一个来过好几次的老志愿者高兴地和身边的人说,这是今年的第46次植树活动,“走进崇高先遣团”每年4到11月份之间至少组织1500余名志愿者协助劳动。一周组织植树活动两三次,剩下一天给车做保养,如果车坏了,就租旅行社的大巴。廖理纯每次都既是组织者又是劳动者,他选择的是恶劣的荒漠环境,花费的是自己多年的积蓄,不惜贡献自己的体力和时间,十余年如一日坚持着。
志愿者于又新和王伟民是夫妻,俩人共同栽下了一颗“夫妻树”,廖理纯边帮他们修剪树枝边说:“结婚的时候可以种1颗,生孩子种上10颗,庆祝节日之类的大事都可以种上几颗,全中国有三百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全国人民每人每年只要种活一棵树,只要60年,荒漠化土地就会消失。”
廖理纯帮助志愿者扶正树苗
在这个绿化基地,由于土地盐碱含量高,浇灌树木时不能用滴灌,廖理纯便让基地的维护人员用灌水车浇水,每次的浇水量还会根据气温、天气进行调节。既然绿化基地的日常打理和维护是雇佣的当地农民,志愿者的食宿行也都是由廖教授一人承担,而且一个志愿者的花费可以雇佣四五个当地人,何必要找志愿者又要自己亲自上手呢?
“我带志愿者去是为了让他们感受,是想让他们也成为种子,带动更多的人去种树。”廖理纯希望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都能增加一份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让更多志愿者参与进来。种下绿化“种子”,这也是廖理纯的公益绿化活动背后更深远的考量。
走进崇高,消除“心中荒漠”编辑本段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相约在祭拜心中的神……如今依偎在草原的怀抱,就让这约定凝成永恒。”来自东方歌舞团的国家一级演员肖金声领唱的《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回荡在归程的车厢中,这首歌和《鸿雁》是志愿者前辈们甄选出来,最能够代表内蒙古特色和表达志愿者们到这里植树绿化意义的两首歌。
在唱歌的间隙,廖理纯和助手都会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绿化基地的治沙理念。廖理纯还会讲授各民族的兴衰历史和文化特征,他认为“无私无畏的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兴盛的源泉,并热切希望志愿者们能够树立起坚定的爱国情怀。
绿化基地的育苗池
“来之前听说说是他亲自开车,是为了能腾出一个座位,这样就能多拉一个志愿者,这次我来也是为了验证。”天色已晚,大巴将要回到北京,在车上讲述植树感受时,来自源石传媒的张学军与志愿者们分享了他切身感受到的这个细节。廖理纯就像车窗外的路灯,在每名志愿者心里照亮一片光明,这份光明传递开来,可以照亮漆黑的夜。
“廖教授的身上,还有一种韧劲儿值得我们志愿者学习。”廖理纯除了植树,还攻读了北京师范大学的西方哲学史博士,据悉,他保持晚睡早起的习惯,每天4点就起来写书。2005年廖理纯在恩格贝参加志愿活动,出版了第一本书《何以无所畏惧》,此后他以一年一本的速度,推出了《强国之道》《兴农论》《国力方程》《佛旨正源》《经济学辨析》《当前经济解决之道》《日本新论》。下车前,两本带着墨香的《党外人士看党的伟大》和《对抗荒漠化》被送到了志愿者的手上。今年,《哲学的根本——存在》一书马上又要出版。
廖理纯“撕日历式”的生活观更让人佩服,他在和时间赛跑,“假如我活到75岁,现在我的日历只有大概八千多张可以撕,一想到这里,我就觉得人生苦短,我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所以我要把这不到九千张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并且随时准备着为国家需要一次全部撕掉剩余的日历。”
志愿者种植纪念树
商务印书馆营销中心主任何光宇说:“今天参加这个活动,看到了这么多人对这项工作的认可,这也恰恰证明了中国人有希望、有前途做好绿化这件事,我们会用各自的方式宣传和支持志愿活动,跟随廖教授这样的榜样,并且敢于做模范、挑大梁。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我会用节约能源等行动来践行今天收获的‘崇高’精神。”
“我希望能绿化每个人心中的那片荒漠,我希望我和志愿者们的努力,能让我们的后代过得更好。”廖理纯说,他要和志愿者们一起呼唤志愿精神,唤醒国人心中的无私和善良,“每次活动所焕发的崇高精神,将在每个人的心里扎根,并且会开花结果,将崇高的种子传播到更多的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