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民间红娘”朱红桃:为“草根”群体寻找温暖的家

39岁的西安市灞桥区农民朱红桃误打误撞踏进了婚介行业,几年间却成了远近闻名的“民间红娘”。2004年至今,她热心帮助城市低收入者解决婚恋问题,促成200多对美好姻缘。

45466770.png

39岁的西安市灞桥区农民朱红桃误打误撞踏进了婚介行业,几年间却成了远近闻名的“民间红娘”。2004年至今,她热心帮助城市低收入者解决婚恋问题,促成200多对美好姻缘。

朱红桃高中没念完就进入城市打工。1999年她进入一家情感信息咨询公司做了“热线员”,在那里她接触到了不少为婚恋问题苦恼的进城务工人员。因为经历相似,她对这些人的焦虑感同身受。

2003年,朱红桃成立了家庭,不久有了身孕。辞去工作后,因为一次帮人相亲的经历,她灵机一动做起了职业“红娘”。2004年她在西安市龙渠湾小区租了一间房,既当住处又做办公室,正式打出了“民间红娘”的招牌。

和人们印象中的“媒人”不同,朱红桃说起话来声大嗓粗。她的口才不算好,但她熟悉“草根群体”的生活和心理,加上讲诚信又热心,很快就出了名气。

朱红桃的婚介所每天都要接待各种来访者。他们中大多是清洁工、送报员、建筑工人、空巢老人等,还有一些是残疾人。朱红桃没钱做广告,只是印制了名片,每天上午到公园、劳务市场等地散发,靠着征婚者之间的口口相传,这间小屋聚拢了这群在城市中默默努力、渴望幸福的人。

2004年至今,到朱红桃的婚介所登记的有2000多人次。从一开始的免费到收费20元、50元,朱红桃一直保持行业里比较低廉的介绍费,而且绝不再收其他费用。“来我这儿的人都不富裕,我索性不把这当做生意,就当是积功德吧。”朱红桃说。

6年时间朱红桃撮合了200多对姻缘。从二十来岁的年轻打工者,到五十多岁的离异下岗工人,许多人通过朱红桃找到了温暖的家。“我知道 结婚难 是个普遍问题,而且那些流动性大、收入低的人想结婚更难,他们更需要社会上的关心。”朱红桃这样表达自己对“民间红娘”工作的认识。

来自黑龙江虎林县的退休工人老朱,在西安一家建筑工地上打杂。他想在异乡找个伴儿,可一直没能如愿,后来慕名来到了朱红桃的婚介所。老朱说:“朱红桃这人实在,几次相亲都是她带我上门看,连车票都是她给买。我相亲没成功心情不好,她还专门跑到工地上来和我唠嗑。”和老朱一样,不少征婚者把朱红桃当成知心人。每天上午朱红桃发传单,下午打电话联系相亲见面,到了晚上才迎来她一天中最忙的时刻。白天辛苦工作的征婚者们,晚上到朱红桃这里来讲讲自己的故事,讨论一下婚姻和家庭,朱红桃都耐心开导,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47岁的空调装配工老赵2009年经朱红桃介绍,认识了一位手有残疾的姑娘。两个人一见倾心,很快领了结婚证并且一起摆了个卖土特产的小摊儿。朱红桃在探望时得知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二话没说回家拿来自己的擀面杖,让他们请来亲友吃面条。

其实朱红桃也不富裕,每月大概1500块钱的收入除了生活开销,还要应付房租、车费、办公用品。孩子被送回农村由婆婆代管,丈夫也在外打工,勉强支撑家庭。但是她一直没想过放弃。她说:“我是打心眼里热爱这个职业,也放不下这些 困难户 ,能帮助他们是我最高兴的事情。”

朱红桃的举动也打动了不少人。有人给她送来桌椅,也有人给她带些日用品。西安市家庭协会今年还免去她1500元的管理费,以此鼓励她的行为。朱红桃心存感激,更坚定了做“民间红娘”为社会造福的想法。“人人都应该有个家,有了家庭社会才能和谐。”朱红桃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光绪帝刻意缺席谢婚宴 公开向慈禧太后发出挑战    下一篇 北川少年的震后青春:有人教书,有人获得残疾人游泳赛金牌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