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永不褪色的“红色前哨”:“我守海岛,请党放心”

60年前,在黄海深处一个不足0.03平方公里的礁石坨上,屹立起一座空军雷达站。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海岛官兵节约滴水保战备、带土上岛造菜田,创造了享誉全军的“一滴水、一把土”精神。

CgrZEl0ZvxCAAWzeAAFEFc1M7Rk151.jpg

60年前,在黄海深处一个不足0.03平方公里的礁石坨上,屹立起一座空军雷达站。

1961年11月,敌机悍然入侵,官兵们迅即锁定目标,协同高炮部队将其一举击落。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海岛官兵节约滴水保战备、带土上岛造菜田,创造了享誉全军的“一滴水、一把土”精神。1965年,该雷达站被国防部授予“红色前哨雷达站”荣誉称号,被空军授予“钢钉雷达站”荣誉称号。

在新时期,“80后”“90后”官兵手握信息化装备驻守在这里,他们传承着老兵们创造的荣光,像一颗钢钉牢牢铆在祖国海防线上。

目录

“一滴水、一把土”精神代代传编辑本段

“红色前哨,我一辈子的记忆。”6月3日,雷达站第4任指导员、年届88岁高龄的马荣贵回忆说——

1963年10月1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宴会厅,毛主席走到空军代表桌前问:黄海海岛来的代表在哪里?雷达站战士方和义激动地站起来和主席握手。毛主席为何对一个小小雷达站如此关注?因为他们发扬“一滴水、一把土”精神,精确捕捉敌机信息,发挥了关键作用。

海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战备和生活用水及食品蔬菜都靠船运补给。1961年8月,因天气原因,岛上补给中断,官兵饮用水严重紧缺。油机员左林富感冒发烧,卫生员为他准备了半杯油机战备水喂药,但他却悄悄把水倒回“战备”桶里,干吞药片。“舍不得!人断水还可以继续坚持三两天,但油机断水雷达设备就运转不了。”马荣贵说,当时岛上的战友都是左林富这样的“拼命三郎”。

几十年来,“红色前哨雷达站”官兵继承和发扬“一滴水、一把土”精神,把练就与所处重要战略位置相称的预警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某新型雷达配置到位,要求一个月后启用并担负战备值班,比计划整整提前两个月。负责攻关的官兵二话没说,直接把被褥搬到阵地、住进雷达方舱。每天捧着厚厚的说明书,对着密密麻麻的电路板,一块一块地查,一个一个零件地校。当雷达电波如期刺向天穹时,生产厂家竖起大拇指:你们不愧为“钢钉雷达站”。

“官兵就像我们的亲人”编辑本段

去年9月的一天,岛上渔民江山正在港外作业,接到驻地气象部门发出的红色预警通知后立即返航。途中,导航仪失灵,渔船面临随时触礁的危险。情急之下,他拨通雷达站的电话。此时,技师赵帮玉刚从阵地换班下来。接到电话,他火速前往。一路上,小船遭遇巨大颠簸,到达后,他立刻测试电路排除故障。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坚持跟船前行,直到渔船安全归港靠岸才顶着大风匆匆回营。“‘红色前哨雷达站’的官兵就像我们的亲人,资助贫困学生和老人,在危难时刻总是挺身而出,为我们排忧解难。”江山说。

今年2月,“红色前哨雷达站”所在旅政委熊俊在下部队途中,遇到地方车辆发生严重事故,他毫不犹豫展开施救,立即将伤员送往医院。“‘红色前哨’这面旗帜不仅仅属于雷达站,我们每一个传人必须高擎大旗,让红色基因熔铸血脉、涌动不歇。”旅长谭立军说。

海岛潮湿的自然环境让“红色前哨雷达站”官兵的被子挤出水、衣服长绿毛,许多人患有风湿症、皮肤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但他们始终无怨无悔,从不叫苦叫屈。他们中涌现出一等功臣王世强、优秀边陲儿女宋恩祥等英模人物。

“我守海岛,请党放心”编辑本段

空军特殊奖励津贴获得者刘守国,入伍就上了海岛,一干就是20年。如今,他的妻子也随军上了岛,夫妻一同坚守海岛。“红色前哨雷达站”官兵有一个共识:前辈们一直在看着我们,我们要履行好我们的誓言——“我守海岛,请党放心”。

201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11级风暴横扫海岛,几个防风水泥座被连根拔起,雷达天线摇摇欲坠。时任站长祁标带领全体党员,用背包绳相互连在一起,冒着被风吹下山崖的危险,用身体挡雪、胳膊拽绳、拳头砸冰,经过十个小时的奋战,保住了雷达天线。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15年,她为七位老人构筑爱的港湾    下一篇 夹住一支粉笔有多难?他用残掌练习粉笔字手指肿了又消消了又肿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