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拧紧燃气“安全阀”他“用最小的代价做最大的善事”
“安全就是燃气的生命线,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基础。”张涛是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安全部经理,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张涛已经和安全打了22年的交道。
在张涛看来,安全管理是帮助他人的事情,是在用最小的代价做最大的善事。“换位思考,把自己当做燃气用户的一员,用户对安全的需求就是自己最该思考和立即要做的。”
创新管理 推行网格无差别模式编辑本段
近五年来,北京市燃气供应规模逐年大幅攀升,年均增长率约为15%。对普通人来说,这个数字略显枯燥,但对张涛及其安全团队来说,这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和责任。为此,张涛在工作中用智慧来创新管理手段,使公司安全管理连续上了几个台阶。
张涛曾任职二分公司。有一段时间内,二分公司辖区管道泄漏事故时有发生。张涛要求加强巡检,但效果依旧不好。他进行了认真思考,认为当务之急是提高巡检效能,可怎么提高,是向集团要人、要钱吗?这显然会增加企业运行成本,张涛自己就将这个方法否定了。
“唯一可行的就是通过创新,改进管理模式,挖掘内部潜力。”2011年开始,张涛尝试着在二分公司推行网格无差别运行模式。
以前,巡检是以小组模式进行,每组有几名人员,分别负责不同的专业领域和环节。网格无差别运行模式要求改成单人巡检,即把辖区划分成不同的单元格,每人负责一块。一方面,不用额外增加巡检人员数量,二是每个人的责任清晰了,杜绝了以往少数巡检人员跟着巡检组“混日子”的现象。
在正式实施前,张涛组织巡检人员进行了培训。后期,还根据各单元格的巡检工作量,重新设立了考核工作指标,实现了巡检人员的工作绩效与收入成正比。一年后,统计结果出来了,巡检人员发现漏气的及时率提高了23%。很快,这一运行模式在全集团得以推广。
燃气管道泄漏有时不可预料,一旦出现,就得立即处置。张涛在二分公司任职时就发现,燃气管道出现泄漏后,应急人员赶到现场,第一步就是先了解并核实大量图纸资料,才能着手处置,耽误时间,还十分被动。
张涛查阅一些资料后开始琢磨,能不能推行一种最小控制单元,缩短抢险处置时间。后来,张涛提出制订模块化的应急预案,把若干模块嵌入用户信息。发现险情后,抢险车抵达现场,就向集团应急平台传回位置信息,实施远程应急预案的调阅。按照谁先到、谁先担任一级指挥员的原则,现场马上进入控制处置环节。
“这样可以解决现场必须依靠某个人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的尴尬局面。推行最小网格单元处置,可以使突发事件及其后续处置措施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少到最低。”张涛介绍,目前这一设想在集团层面得以实现,在结合北斗导航系统后,更是如虎添翼。
安全生产重在预防,张涛又开始思考,能不能在天然气泄漏发生前发现这些隐患点,这样就可以防患未然、提前处置了。很快,他发现,所有出现泄漏的管道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管道防腐涂层事前都受到过外力破坏或存在破损。
但管道埋在地下,隔着几米厚的土层,很难检查出防腐涂层的损坏情况。张涛和同事尝试利用现有设备,给管道通上微小电流,再通过电流溢出的大小,就可以较准确判断破损点所在及严重程度。这项成果在二分公司应用后,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据统计,使用这项成果后,通过提前发现并处置防腐涂层损坏,抢修成本下降了50%以上,修复过的地区燃气管道泄漏发生率下降了20%以上。这项成果也很快在集团生产管理系统得以推广应用。
2015年底,张涛任职企业安全部经理后提出,要在全集团确立以隐患排查系统为核心,推进安全管理工作。张涛和他的团队借力北京市安监局的隐患排查治理平台,建立了适合燃气行业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过去,集团内只对治患提出过要求,却没有排查治理的细则。张涛尝试着建立了隐患风险分级模型,使不同级别的部门、人员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如何做,一目了然。今年,张涛与团队一起又设计了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能嵌入所有业务部门的管理系统,让“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看得见、能落实。
安全检查 编辑本段
实名点评不怕得罪人编辑本段
“不管哪项工作,只要接手了,他就一定会认真负责的完成,朝着最好的方向努力。”同事吕宏敏这样评价张涛。
“这个工地的现场管理整体不错,但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比如气瓶倒伏放置、作业交底与实际不符等。你们要抓紧整改,别等着隐患整改通知单下来了才动手。”今年9月初,张涛检查某处施工现场时,对现场负责人当场提出了整改要求。
施工现场总开挖面积不到10平方米,张涛就检查了近半个小时,先后发现了近十处问题。
自8月初以来,北京燃气集团公司就开展了由集团领导带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张涛所在的企业安全部牵头负责,不但要查基层作业单位,还要查集团平级部门。对张涛来说,这意味着他几乎每天都要下基层检查。
前不久,张涛前往一工地检查时,他注意到这家设备厂家调试时,忽略了设备在调试中已属于“带气运行”,厂家并不清楚当日作业中具体的安全要求。当天下着雨,检查人员的鞋都湿透了,可问题不理清,谁也不能走。张涛和11个人挤在一处屋檐下,开了现场会,提出了初步处理意见。
回到公司后,张涛所在的企业安全部迅速向集团生产运营部发出了一份安全管理建议单。“向我们的同级部门发建议单,这是以往没有过的。过去碰上类似事情,都是私底下提醒他们一声,有时不能起到督促警示作用。”张涛说,加强安全管理,必须改变以往的做法,要靠制度,不能靠人情。
都说干安全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张涛借助集团的季度安全工作,搭建了一个安全经验交流平台,除了分析形势、通报情况,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实名点评。
“做得好,当然要表扬,做得不好,就得提出批评。”张涛说,开始大家心里不舒服,有意见,但过不了多久,大家就能接受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没有人会对认真负责的人有意见。”
2016年开始,张涛在以往自上而下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基础上,开展自下而上的岗位安全承诺活动。“把从组织上的安全,延伸到个体上的安全。从个体开始承诺我不去违章,以岗位安全促进整体的安全。”张涛向记者解释这项举措的作用。
排除隐患 编辑本段
守护居民安全编辑本段
做好隐患排除工作,保护居民安全,是张涛多年的坚守和心愿。北京市的学院路周边高校众多,人口密集,是北京燃气集团重点保障的区域之一。2016年9月份,位于学院路上的某高校园内一处燃气管道周边燃气浓度异常。
接报后,张涛提议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开展管道全面安全评估,对整个校区次高压以上管道进行彻底体检。通过检测,评估管道防腐层等级为劣,并发现了13个防腐层破损点。这意味着即使泄漏修复了,仍然会存在13处风险点。
依照此类评估结果,通常会将该段管道列入下一年度更新改造项目计划,项目实施周期大约在6个月左右。考虑到学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及安全评估结果,张涛立即组织专题会议,把隐患紧急情况向各部门进行通报,提出紧急立项实施的需求。同时,请第三方专业机构现场核实取证,确认抢险工程的性质及工程内容,简化流程,快速处置,不彻底消隐绝不放手。
由于组织协调得力,相关单位全力配合,利用国庆节放假的有利时机,不间断地组织管道整体改造工程,去年10月20日,完成了此次管线更新改造任务并恢复通气,共更新管道470米。从发现隐患到隐患得到彻底治理,仅用时1个月。
天然气从管道进入用户家中后,使用环节同样存在风险和隐患。对那些低保家庭来说,他们长年使用同一套灶具和软管,甚至可能使用了不合格灶具。由于年久失修,意外泄漏随时可能发生。
2015年底,燃气集团反映的使用不合格燃气灶具引发的公共安全问题受到了北京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事后,在集团的全力支持下,企业安全部参与了低保家庭不合格燃气灶具的更换工作。张涛牵头制订了更换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
在制订方案过程中,张涛注意到,对用户来说,燃气安全薄弱环节不止存在于不合格灶具,还有燃气软管,只更换前者,并不能确保百分之百的安全。因此,张涛在集团内部开研讨会时提出,在更换不合格灶具时,要一并更换不合格软管。另外,还要给居民加装安全自闭阀,一旦出现泄漏,可以做到自动断气。这次更换工作惠及全市10万余户低保家庭,燃气集团承担了其中7万余户家庭的更换工作。预计到今年10月底,更换工作能全部完成。
“燃气安全工作,对象是用户。如果能发动用户来关注、了解和参与燃气安全,无疑会事半功倍。”张涛认为,燃气安全也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今年,北京燃气集团承办了全国安全生产咨询日北京地区的主会场活动。张涛和他的团队接手了这项活动的策划任务,而以往他们并没有类似工作经验。在市安监局的支持下,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打造了全市第一个以燃气安全为主题的公园,让参与活动的群众以游园互动的方式,体验和感受安全生产。
6月16日,咨询日活动举办当天,张涛及其活动团队还与学校合作,开展了燃气安全进学校活动,参与活动的小学生达到了4000余人。现场举行了小手拉大手、燃气安全大营救、安全小课堂等活动,很多家长也被吸引积极参加。据事后统计,这项活动在网上受到200多万人关注,成为燃气集团安全宣传有史以来规格最高、受众最广、效果最好的燃气安全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