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巴克珠:川西高原走出的“康巴兵王”
“飞毛腿”“装备通”“理论星”……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称呼,都是沈阳军区某摩步旅藏族战士降巴克珠的“外号”,而每个“外号”背后的故事,都是这个康巴汉子强军梦的生动注解,是一名80后士兵忠诚、勇武、责任和使命的真实体现。
“飞毛腿”的“三件宝”编辑本段
降巴克珠从小活泼好动,在家乡是小有名气的“小牦牛”,可高原上的“小牦牛”却“倒”在了平原地。从高原低氧区进入氧气含量较高的平原地区,降巴克珠身体出现了醉氧症状,在400米特种障碍摸底考核中得了倒数第一。
失败激起了康巴汉子的倔强,降巴克珠为自己制定出一套近乎魔鬼式的训练方法:冬天穿棉大衣负重跑,在盛夏酷暑里用雨衣把全身上下都包裹得严严实实,全副武装近50斤进行长途越野训练。每一趟跑下来,都好比蒸了一次桑拿,全身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正是凭着这股韧劲,降巴克珠越跑越快。2008年7月,他以23分41秒的成绩打破6公里重装奔袭集团军纪录,成为享誉全集团军的“飞毛腿”。之所以能成为“飞毛腿”,还有赖于他的“三件宝”:沙背心、沙绑腿和秒表。
每次体能训练,降巴克珠都会穿上特制的5公斤重的沙袋背心,两条腿再分别绑上2公斤重的沙袋,然后站到队伍最前面与其他战友一起进行长跑训练。战友休息放松的时候,他就卸掉这身“宝贝”,掏出秒表,进行冲圈练习,400米跑道,每次至少冲刺5圈。战友们体能训练完回去洗漱,他又重新穿上“宝贝”,在班里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
“装备通”的发明创造编辑本段
“火箭筒保养时要注意发射构件的清理”“电台电池平时要满电保存,长时间不用时,千万不可放电保存”……翻开降巴克珠的军事理论学习笔记,里面关于装备保养、使用常识等内容比比皆是。
降巴克珠常说:“战场不是训练场,没有专业之分,只有敌我之别,多一点提前准备,就多一点成功的把握。”为了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种装备的技战术性能,他常常借来各兵种专业教材,晚上加班研究,有时还利用训练间隙到兄弟连队亲自摆弄一下实装,周末总结心得体会,并做成笔记装订成册。半年的潜心钻研,降巴克珠成功掌握全部营属武器装备的操作方法和常见故障排除方法,成了名副其实的“装备通”。
降巴克珠成功将54式手枪瞄准检查镜改造用于新列装的某型自动步枪,使射击命中率提高30%,被官兵们命名为“降氏检查镜”;还研制出“电台保暖衣”,有效解决连属某型电台室外低温条件工作不足3小时的难题。
“理论星”的一箱电池编辑本段
“天蓝了,水绿了,路宽了,钱多了,房子越盖越漂亮了……”2011年的一天,旅里组织理论骨干授课比武,身为理论骨干的降巴克珠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全旅官兵全景式展示藏区近年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最终,他以高出第二名6.5分的优异成绩,被表彰为“理论学习之星”。
初到军营,降巴克珠因普通话说不好、汉字写不了几个,与身边战友交流困难。多少次,他宁愿到炊事班帮厨也不愿参加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困难之际,连队干部骨干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新兵班长金俊找人给他买回《新华字典》和《藏汉词典》,并且每天利用休息时间教他读拼音、写汉字。每次理论学习和条令学习,降巴克珠就对照字典学习、背记,遇到不会读的就标上记号,向战友请教,并在上面注明拼音。
降巴克珠的口袋里常揣着一个小笔记本,把易混淆、难理解的理论观点记在上面。为了能多些时间看书,就寝后降巴克珠还悄悄地躲在被子里打手电筒看书。日复一日,降巴用的废电池装满一纸箱。后来,降巴克珠改用充电式手电筒,但这一箱废旧电池却被连队指导员保留至今,遇到新兵入营、老兵退伍以及重大教育,指导员都要把它拿出来,当作素材教育官兵。
“学理论就像种树,只要是一棵一棵地认真去种,肯定会满目森林。”降巴克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