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一位76岁敬老院院长的“家”

虽然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但她却照顾着一群与她年纪相仿的孤寡老人。今年76岁的海南省定安县敬老院院长莫广珍26年如一日,用她那单薄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为体弱多病的老人和孤儿建造了一个温暖的“家”。

虽然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但她却照顾着一群与她年纪相仿的孤寡老人。今年76岁的海南省定安县敬老院院长莫广珍26年如一日,用她那单薄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为体弱多病的老人和孤儿建造了一个温暖的“家”。

2011年9月14日,记者来到定安县敬老院,走进这位古稀老人的世界。

瘦弱但是精干,这是莫广珍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莫广珍告诉记者,她从1985年开始接手管理敬老院,一管就是26年。

???.jpg

莫广珍给老人喂饭

谈起过去的岁月,莫广珍感叹道:“那时真是太苦了!”她告诉记者,敬老院建院初期,条件十分艰苦,打井打不出水,她只好每天到2公里外的村庄挑水,这一挑便是6年,以致后来肩膀落下了病根。

莫广珍说,早在十年前家人就劝过她放弃。莫广珍30多岁时就失去了丈夫,她独自一人将5个子女抚养长大,而子女们实在不忍看到母亲为敬老院如此操劳。

当时敬老院有近30位老人和2个孤儿,只有莫广珍一个人打理,“一双手根本忙不过来。”莫广珍说,其中一位老人瘫痪在床上整整2年,吃喝拉撒全部由她照料,每天还要给老人洗两次澡。“当时整个身体都垮了,也吃不下饭。”莫广珍说,家里人都劝她不要干了,“但丢下这些老的小的,怎么办?”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尽到自己的责任。”有着53年党龄的莫广珍说。

“责任”让莫广珍一直坚持到今天。敬老院现在有30多位老人,莫广珍总是按时给老人们修剪指甲,缝补衣服,还给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当“全职保姆”,从洗衣做饭到端屎端尿,而这样一位院长每月的工资只有500元。

26年来,莫广珍从来没有回家过年,原因很简单:“抽不开身。”每逢过年过节,子女们就会来敬老院看她,敬老院已经成了莫广珍离不开的“家”。

让莫广珍最欣慰的是她收养的4个孤儿。“他们都是我的孙子。”莫广珍把孩子们的照片拿出来给记者看,一一讲述这些可爱孩子的故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最大的孩子林海蛟已经16岁了,在海口读中专。“这孩子跟我感情很好,当初很多人想收养她,可她坚决要跟奶奶在一起生活。”莫广珍笑着说。最小的孩子莫少平才一岁多,由于天生唇腭裂被父母遗弃,莫广珍十分心疼。让她开心的是孩子两个月前做了手术,“小少平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现在莫广珍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几个孩子抚养长大。虽然年近八旬,但她说:“我会尽我的能力,能干到什么时候就干到什么时候。”

莫广珍的大女儿莫淑霞从7年前开始在敬老院帮忙。谈到自己的母亲,莫淑霞用“伟大”二字来形容。“她从来不为自己着想,一心都放在这里的老人身上,对工作十分负责。”莫淑霞感慨地说,母亲身体很不好,还有高血压,可她这么多年一直坚持着。

除了莫广珍母女,49岁的下岗职工莫光雄是敬老院唯一的工作人员。他今年1月才到敬老院工作,“这里的活太脏太累了。”莫光雄说,“莫院长能坚持26年,太不容易了,我很感动。”

敬老院77岁的老人黄智轩说,莫院长就是他们的亲人。“她像家人一样照顾我们,我们有事情都会找她商量,她有什么事情也会找我们商量。”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农妇张万华撑起8口残破家庭    下一篇 她创办全国首条老年人心理危机救助热线,6年接15000余次倾诉电话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