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人海: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
“我常常告诫自己要反省,想一想入党为什么?做一个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在职干什么?为党的奋斗目标干好本职工作。身后留什么?在晚年保持一名党员应具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一名老党员的自白,从风华正茂到年逾古稀,他用大半辈子印证了信仰的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一个党员的赤子之心。
他就是湖北宜昌党校退休教师陈人海,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
新旧社会两重天,立志一生跟党走编辑本段
“我是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经历了新旧社会两重天,我靠着国家助学金读完了中学和大学。我立志终身感谢党,一生报党恩。”在陈人海心中,共产党是他人生的灯塔,跟党走是一辈子坚守的信念。
1952年,14岁的陈人海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重回校园,从少先队到共青团,他在红旗下一步步成长。
初中毕业前夕,陈人海作为学生代表出席宜昌地区各界先进代表座谈会,受到了时任湖北省省长张体学的接见。“张省长言谈举止平易近人,使我看到了党的干部的人民公仆形象,灵魂受到了极大的触动,萌发了想成为共产党人的愿望。”为此,他专门跑了多家书店买到《中国共产党章程》,反复通读,还在重点地方做上标记。
“1958年,我升入高中,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回忆起那难忘的瞬间,陈人海显得十分激动。
两年后,陈人海考入武汉大学,进入中共一大代表、武大校长李达创办的政治系,就读中共党史专业。大学5年的系统学习更坚定了他的信仰,他坚持每年递交一份入党申请书,不断向党组织靠拢。
21年执着追求,不惑之年终成党员编辑本段
1979年12月5日,陈人海饱含泪水地站在鲜艳的党旗下,宣誓入党。这一个神圣的时刻,他等了整整21年。
大学毕业之际,由于远房亲戚的社会关系,陈人海没能入党,但陈人海坚定地说:“我对党的追求是一辈子的,请组织继续考验我。”他自愿放弃去杭州的机会,主动要求去东北接受锻炼。不管是在北国他乡,还是后来调回家乡宜昌,陈人海痴心不改,坚持每年一次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从未中断。
在陈人海的书桌上,整齐摆放着一沓发旧的稿纸和一本封面磨损的党章。翻开泛黄的信纸,入党申请书几个字映入眼帘,日期落款从1958年到1979年,那是他保留至今的39份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每每重新翻看这些,都警醒着我不要忘记入党初衷”。
潜心著书,写成95万字党史教材编辑本段
2011年6月,六改书名、十易其稿,凝聚着陈人海心血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特别有力量》一书公开出版发行。这本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孕育腹稿的简明党史教材是为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的特别献礼。
1998年,退休后的陈人海一心扑在写书上。为了收集资料,他一头扎进图书馆,一看一整天;资料带不走,就动手逐字逐句地抄。花甲之年的陈人海不会用电脑,只能手写。初稿写作后期,他患上轻度帕金森病,双手发抖,他就左手握着右手写。后来他又因结肠癌住进了医院,手术后13天就出院修改书稿。多年笔耕不辍,这部95万字的大书终于面世。中共宜昌市委党校原副校长贺德涛说:“这本书的内容丰富翔实,比如书中介绍到中共一大的情况,不少内容在其他党史类的著作中是看不到的。”82岁高龄的党史专家于南教授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特别有力量》是由小人物写的一部大作,是理论界的一部新作!”
“写这本书,我一不为评职称,二不为涨工资,这是一名老党员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向党倾诉着心中感恩的话……”陈人海用无悔追求,铸就了一名普通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如今78岁的陈人海辗转奔波在宣讲中国好故事的讲台上,继续散发着一名退休教师的光和热,被誉为“峡江红烛”。陈人海说:“我老了,只想用余生、余力做点对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