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清朝宰相陈廷敬的家乡 三次转型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太行山腹地,樊溪河畔,一个古老村落栖息于此。
一座将明清两代建筑巧妙结合的古堡依山而起:两道巍峨的城墙把房屋分为紧密相连的内外两城,远远望去,层楼叠院,错落有致。但目光稍稍放远,便是迥异的景色:平坦的水泥马路、宽敞的停车场,不远处还有别墅小区。
这个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地方,就是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但不管是古堡,还是别墅区,都不像是一个“村”可以拥有的。事实上,数十年前的皇城村,别墅区不见踪迹,古堡破败如病中美人,村民们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从一个典型的贫困村,成为如今的“中国十佳小康村”,皇城村的兴起离不开原全国人大代表、皇城村党委书记张家胜。在他的带领下,皇城村经历了三次转型,走出了一条艰辛的脱贫致富路。
挖出第一桶金编辑本段
上世纪80年代初,皇城村仍过着“以粮为纲”的日子。村民们住在残砖烂瓦的房子里,靠着720亩耕地过活,“够不够吃”成为评价日子好坏的标准。村里虽有个小煤矿,但经过多年开采,资源已枯竭。1984年,当张家胜担任村长后,决定走一条新路,“办一个大煤矿”。
那时矿产资源管理严格,为了拿下采矿证,张家胜往外跑了上百趟。他的司机陈小军回忆说:“多跑几趟还不算辛苦,最担心的是跑得太累了,开车都会打瞌睡。”1987年10月,当张家胜带着好不容易拿到的审批开采煤矿报告的换文赶往太原时,在路上发生了车祸。当他在急救病床上醒来,第一句就是嘱咐同伴“赶快把咱们的申报材料送到煤炭厅”。
1988年,皇城村拿到了开采证书,挖出了致富的第一桶金,在全县率先跨入小康村行列。为生存而挣扎成为过去,一切都显得欣欣向荣,只有张家胜被一个问题困扰——“煤挖完了咋办?”
修复皇城相府编辑本段
皇城村地处山野,除了煤炭,老祖宗也没留下什么宝贝,只有300年前村里那位做到清朝宰相的陈廷敬,留下了一大片衰败不堪的院落。在接待来煤矿检查的领导时,张家胜发现大家对这片院子很感兴趣,不时还有文化人光顾。“能不能把这片院子包装起来,让皇城和旅游业挂上钩?”
想到就做,张家胜很快邀请历史学家阎守诚来到皇城村。阎守诚惊讶地发现,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竟然有这么庞大的古建筑群,集中了这么多康熙御笔。阎守诚的赞叹给了张家胜信心。此后,张家胜拜访了多位清史专家,最终下定决心,将皇城相府修复起来,作为旅游景点开放,为皇城村找到自己的金母鸡。
要把一片久经风雨洗礼、破败飘摇的老院子,还原成能开门迎客的旅游景区,是一个上千万的工程,把村里的积累全用光也未必够,皇城村人能答应吗?即使不考虑资金的投入,要修复皇城相府还要把居住其中的村民搬迁出来。
当风声传出,反对张家胜的大字报都贴到了村委会门口。张家胜没有顾虑个人毁誉,决心做真正对后代有利的事。他有计划地组织村民到旅游景点参观考察,让大家开眼界,亲身感受发展旅游的好处。同时,皇城村开始修建新小区房。终于,他的想法被大家接受,搬迁工作顺利完成。
从1998年到2003年,皇城村完成了对皇城相府的修复工作,昔日肃穆雄伟的相府重新焕发出光彩。
找回陈廷敬编辑本段
伴随着硬件的不断完善,皇城村开始对外力推“陈廷敬”这个标签,不仅举办陈廷敬诗学等高规格学术研讨会,还出版了《陈廷敬与康熙盛世》等30余部作品。不过,最让皇城村人得意的是利用电视剧《康熙王朝》宣传陈廷敬和皇城相府。
当《康熙王朝》开拍时,剧本里并没有陈廷敬。张家胜得知后,迅速赶往拍摄地,说服了制片人兼导演刘大印——皇城村投入280万元,《康熙王朝》加入陈廷敬为主要人物。在剧中,陈道明饰演的康熙帝对臣子说:“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是户部尚书陈廷敬的老家,朕就在这里下榻吧!”皇城相府和陈廷敬随着《康熙王朝》的热播,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
更让皇城村人高兴的是,老祖宗陈廷敬不仅是皇城相府的一个招牌,还逐渐变成一种文化符号。早在2007年王岐山离任北京市长时,就向同僚推荐了以陈廷敬为主角的历史小说《大清相国》。在书中,陈廷敬成为清廉大臣的形象代表。
陈廷敬生于1638年,20岁进入翰林院,为官53年,升迁28次,累官至正一品光禄大夫、文渊阁大学士,主持编纂了《康熙字典》。康熙称赞他“可称全人”。
2015年8月18日,中纪委网站推出《山西晋城陈廷敬:清贫耐得始求官》,展现了陈氏家族的家规。家规由陈氏三世祖陈秀所立。陈秀是家族中第一个做官的人,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辞官归家时当地百姓为他立生祠纪念。陈秀曾写下教子诗词,告诫儿子要“惜时用功”“崇俭尚廉”“正心诚意”“礼义传家”“安贫乐道”,后来就成为陈氏家族的家训。
陈秀之后,陈氏家族出过大小官员数十位,在廉洁从政上都无一犯错。难怪陈廷敬感慨:“迄今予家食醇厚和平之福者,实肇于此也。”如今,皇城村多数村民仍姓陈,已到了20多代,仍保持着陈家的做人和行事规范——勤、俭、学、善……
自主研发纯电动客车编辑本段
张家胜的努力没有白费。近年来煤炭价格回落,因煤而兴的皇城村并未因煤而落,旅游产业成了新经济支柱。现在的皇城村,青壮劳力实现就地就业,家家都住上了花园式别墅;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费全由村集体承担;村民看病住院费用也由村集体支付;6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有养老补贴;村集体还提供购车补贴等。
皇城村并未就此止步。张家胜的目光又瞄准了高新科技,皇城村开始了第三次调产转型。由村办企业自主研发的纯电动客车及锂电池已实现盈利。2015年11月,张家胜自豪地向媒体介绍:“今年销售锂电池就达1个多亿,客车达2个多亿。”
可惜余音未了,一个月后,张家胜在前往太原洽谈皇城村宇航新能源汽车途中发生车祸,不幸遇难。消息传到皇城村,村民们十分悲痛。出殡那天,3000多人佩戴着白菊花,自发赶来为他送行。
张家胜在带领皇城村发展的道路上奔波了一辈子,也终为他所深爱的家乡付出了全部。斯人已逝,但皇城村的发展记录着张家胜的付出,还有他的眼光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