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毛主席说他“打不倒” 年近70岁重回新疆雄风犹在

他非常注重基层调研,跑遍了喀什的每一个乡村,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年届四十每天还花半个小时学习维吾尔语。

1967年,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各大军区领导时与王恩茂同志在一起

新中国诞生以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政时间最长的封疆大吏非王恩茂将军莫属。他前后治理新疆长达近30年,为新疆的解放、稳定、发展以及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新疆工作的经验和政策影响至今。

目录

“第二次长征”编辑本段

谈起父亲,王北来眼中满是崇拜和敬畏。他告诉记者,1913年5月19日,王恩茂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1928年,年仅15岁的王恩茂加入红军,1930年,王恩茂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年,长子王北来在延安出生,当时王恩茂担任三五九旅的副政委。正如南泥湾那首歌里唱的,三五九旅是模范,王恩茂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也参加了大生产运动。然而就在王北来刚刚一岁时,王恩茂奉命南下。他带领部队突破国统区、日伪区,一直打到了广东,形成贯穿南北的抗日根据地。然后他们又开始北返,和新四军五师会合,共同开创了中原解放区。这就是著名的“南下北返”,被毛主席誉为“第二次长征”。

1946年6月,王恩茂回到延安,10月,他又率部东渡黄河参加华北解放战争,次年西渡黄河,参加解放大西北的战役。1949年10月,担任一野第一兵团第二军政委的王恩茂和军长郭鹏率领所部组成左路军进军南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进驻焉耆、巴楚、伽师、岳普湖、喀什、阿克苏以及和田等南疆重地。当时,因和田正策动叛乱,王恩茂所属的五师十五团奉命从阿克苏向和田紧急进军,昼夜兼程,15天行走750公里,穿越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平息了和田叛乱。解放军总部通电嘉奖称“创造了史无前例进军纪录”,从此,进军南疆的解放军被当地维吾尔族民众誉为“神兵”。

王北来说,母亲曾经回忆第二军首次开进喀什时的情景,“满街的维吾尔族人,穿着色彩斑斓的民族服装,争先恐后地向部队涌来,有的高呼口号,有的弹琴击鼓,像过盛大的节日一样高兴。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热泪盈眶,将右手放在胸前,频频向我们施礼,不停地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话……”父亲和母亲被眼前的场面深深地震撼了。从这一天起,父亲就把这里当作了他的第二故乡,把这里的各族人民当成了他的亲人,把这块土地当作他奉献终生的地方。

各族人民一家亲编辑本段

新疆解放后,王恩茂被任命为喀什地委书记,南疆军区政委。“父亲历经十几天长途跋涉,从乌鲁木齐一路颠簸赶往喀什任职。我那时才6岁,随后也跟着父亲去了。”王北来回忆刚到喀什见到的景象,“非常荒凉,住的是国民党遗留下的旧军部,根本算不上一个城市。人们形容喀什的道路是,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但父亲并不计较这些,‘来就是工作的!’他非常注重基层调研,跑遍了喀什的每一个乡村。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年届四十的父亲每天还花半个小时学习维吾尔语。他深知南疆稳定的重要性,常说南疆稳则新疆稳”。

王恩茂正式主政新疆是在1952年,当时新疆的一把手王震被调到中央工作,王恩茂从喀什地委书记升任新疆第一书记,新疆军区政委。

解放仅3年,新疆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生产生活水平很低,解放新疆的部队面临如何长期驻扎和生存的问题。王恩茂根据自己在喀什的工作经验,对新疆物产、区域和人口进行调查,结合“南泥湾”垦荒的经验和历史上屯垦戍边的做法来开发新疆。1954年,中央在新疆成立生产建设兵团,王恩茂任兵团第一政委、党委书记,新疆经济快速恢复。王北来说,1961年全国大饥荒,新疆的粮食却向外调出,支援其他地区,可见当时新疆经济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王恩茂认识到新疆作为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地的特殊性,他说,发展经济是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关键,这也是王恩茂对伊塔事件教训的总结。1962年,伊犁、塔城等与苏联接壤的我国边境地区发生中国公民“外逃”事件,后根据中央精神,得到妥善解决。表面上看,这是一次民族冲突,实际上却是经济落后引起的。由此,王恩茂深知要抓发展来促进稳定,他将在南疆取得丰硕成果的经验带到边境地区,把建设兵团的力量也扩展到那里,使其迅速繁荣起来。

在增进民族了解方面,王恩茂注重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他在文集里讲到,通过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去做新疆各民族的群众工作,事半功倍。他明确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阿訇应该包括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之内。”因为争取到这些人的支持,新疆工作的开展就少了很多阻力。除此之外,王恩茂重视新疆政权建设,维护民族团结,特别注重提拔少数民族干部。短短几年间,全疆吸收、提拔了近10万少数民族干部,其中有一大批进入了县、地区以及自治区的领导机关,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务。

由于这些措施,新疆各族人民出现了安定团结的局面。王北来这样形容当时民族一家亲的盛况:父亲到基层去,从来不担心安全问题,他可以径直走到维吾尔族人、哈萨克族人家里去拉家常。当时有个叫库尔班·吐鲁木的维吾尔族老大爷,要骑着毛驴不远万里去北京见毛主席,也在王恩茂的安排下实现了愿望,可见当时新疆人民是心向中央的。

“打不倒”的王恩茂编辑本段

然而到了“文革”时期,王恩茂受到冲击。王北来说:“当时,新疆局势出现混乱,王恩茂一贯的施政措施遭到破坏。本人也被批判围斗,林彪污蔑他是人牵着不走,鬼牵着就跑。”

王北来告诉记者,毛主席的支持给予王恩茂巨大的力量。1967年,王恩茂到北京参加中央会议。有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突然看到身材高大的王恩茂,特别显眼。于是,一边和他握手,一边问:“听说新疆造反派要打倒你,怎么样?能打倒吗?”王恩茂回答:“有可能被打倒”。主席边走边笑着说:“都打倒怎么行?”离开几步,突然回头又说了一句“王恩茂打不倒”。1969年,因为“四人帮”作祟,又掀起一股批斗王恩茂的风潮,此后王恩茂被下放到安徽芜湖当副专员。1975年,王恩茂给毛主席写信,表明了希望继续干革命的心愿。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王恩茂被调到南京军区担任副政委。

1981年,邓小平同志考察新疆之后,认为还应该派一位经验丰富,熟悉新疆的同志来治理。他征求了同行的王震和副总理王任重的意见,把王恩茂又调回到这片土地上。当时,王恩茂已经是年近七十的“古稀老人”,但他雄风犹在。那年的五四青年节,王恩茂跟青年人一起爬乌鲁木齐妖魔山,坚持登到海拔800多米的山顶,大气不喘一下。王北来说:“他永远精力充沛。”

王恩茂回到新疆后,立刻召开了工作大会,总结了以往的新疆工作经验,提出恢复新疆政权建设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并将发展经济和维护稳定作为新疆工作的中心。他视野开阔,在给干部讲新疆局势的时候,常常引述古希腊的城邦故事,还率团去美国考察,回来写了一篇长长的报告,总结了美国棉花、玉米生产的情况,并与新疆比较,提出了见解。新疆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王北来说:“直到今天,新疆仍然是一个极有潜力的地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要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原因。”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他们的防护服上,充满了春天的讯息    下一篇 福建浦城殿下村:三个合作社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