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排雷英雄这样炼成,儿时梦想是当兵!

杜家的老房子坐落在当年红军强渡乌江、挺进遵义走过的县道旁。杜富国从小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深受红色传统洗礼。耳濡目染之下,他从军报国的志向开始生根发芽。老师回忆起杜富国儿时的梦想时,也清楚地记得他说的三个字:“想当兵。”

“你举手敬礼,没有手臂,你的手臂已经化作一座丰碑;你的舍生忘死,是军人崇高的品德;特殊的军礼,是军人血性的展示,你是新时代的骄子,八一军旗更加熠熠生辉。”

这几天,一首写给排雷战士杜富国的歌曲——《特殊的军礼》,在英雄的家乡——遵义湄潭传唱。感动了众人,温暖了寒冬。

时间回到两个多月前,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上士杜富国在扫雷作业时,发现一枚露出部分弹体的加重手榴弹,杜富国对同组的战友艾岩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遮挡住了爆炸冲击波和弹片,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英勇负伤荣立一等功后,英雄的事迹从云岭大地传颂开来。

杜富国举起右手敬礼 周贤军 摄

目录

红色基因铸就雷场尖兵编辑本段

一片片茶园环抱着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1991年,杜富国在这里出生。父亲杜俊曾说,自己是农民,没为国家出多少力,孩子这一代一定要为国家多作贡献。

杜家的老房子坐落在当年红军强渡乌江、挺进遵义走过的县道旁。杜富国从小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深受红色传统洗礼。耳濡目染之下,他从军报国的志向开始生根发芽。老师回忆起杜富国儿时的梦想时,也清楚地记得他说的三个字:“想当兵。”

18岁时,杜富国如愿成为一名边防战士。2013年,转为士官的杜富国第一次回家探亲。为了迎接儿子回家,杜俊把亲戚都请到了家。身着军装的杜富国一进门,便被父亲安排坐到了中间,照了一张全家福。很显然,坐在中间的杜富国是全家的骄傲。在红色光辉的照耀和哥哥的影响下,杜富国的弟弟杜富强几年后也入伍前往西藏,成为一名戍边战士。

官兵在天保口岸四号洞雷场排除炮弹 黄巧 摄

在祖国的南疆,战争遗留下地雷等爆炸物多达130多万枚。丛林里、山峰上、道路旁,处处矗立着漆有骷髅头的“雷区”警示牌,让人毛骨悚然。

为了彻底清除雷患,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启动第三次大面积扫雷行动。原边防8团教导队炊事员的杜富国得知将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向连队党支部递交申请,主动请缨参加排雷。他说,当兵就要上战场,扫雷行动机会难得,就应该站出来顶上去。同年6月,4个军级单位、400余名精干力量组成的云南扫雷大队赶赴雷区。

红色土地孕育崇高精神,信仰家庭塑造坚强战士,毅然奔赴雷场的杜富国来到扫雷大队后,深受程俊辉等扫雷英雄熏陶鼓舞,更加坚定了以身许党报国的如磐信念。

学排雷理论,别人学一个小时,他就学两个小时。练排雷技能,他缠着老班长和技术骨干反复练习技巧,很快熟练掌握了10余种地雷的排除方法,成为了全队公认的“排雷尖兵”。由于表现突出,他成为了大队组建发展的第一批党员,也是唯一一个非骨干党员。

杜富国在老山某雷场作业后拉着安全绳撤离 黄巧 摄

死亡地带上行走的“雷神”编辑本段

在山高坡陡的雷区,先进的扫雷设备派不上用场,杜富国和战友只能用探雷器扫、用手排。谁多排一颗雷,承受的危险就多一分。在马嘿雷场,战士唐世杰探到10多枚引信朝下、高度危险的火箭弹,杜富国连忙独自上前处理;在八里河东山某雷场,班长刘贵涛发现一枚罕见而危险的抛撒雷。没等刘贵涛命令撤离,杜富国已匍匐到地雷前。战士艾岩比杜富国晚一年到扫雷四队,他对组长杜富国的一句话印象深刻:“我们扫雷兵,技术不过关,那就是拿生命开玩笑。”

有一次,杜富国排除了一枚足有脸盆大小的59式反坦克地雷,山大林密的雷区,人都很难上来,当年怎么会埋设反坦克地雷?杜富国用毛刷、排雷铲轻轻清理浮土,发现这是一颗精心布设的诡计雷,地雷顶端凹陷,显然是埋雷人对地雷进行了力学预压,达到引爆临界点。这样,原本200公斤以上重量才能压爆的反坦克地雷,步兵一碰就炸,威力巨大。

云南扫雷大队驻地 人民网 薛丹 摄

战士们每天排了多少雷,常在本子上用“正”字计数。对杜富国这样的排雷老兵来说,早已不在意也不统计自己排了多少雷。战友们都说,杜富国是排雷最多的人之一,“因为他技术好,又总是抢着上”。杜富国给自己的微信起名为“雷神”,三年来,他1000余次进出生死雷场,排除了2400多枚爆炸物,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在他战斗过的雷场,乡亲们已经种下了玉米、草果等作物,郁郁葱葱,一派生机。

杜富国所在的三分队宿舍门口,整整齐齐摆放着战士们的防雷靴。“富国的靴子,磨损最快,也最烂。”六班战士梁庆找出杜富国的靴子,靴帮严重磨损,后跟还破了洞。这双防雷靴,陪伴杜富国走遍了14块雷场的17平方公里土地。如今,它的主人静静躺在病床上。

杜富国是家人的骄傲 人民网 薛丹 摄

“生的希望留给你 死的危险留给我”编辑本段

“富国在雷场出事了!”10月11日下午4点多,正在外面办事的杜俊突然接到儿媳哭着打来的电话。

如果不是有大事,部队不会轻易给家属打电话的。杜俊大脑一片空白,带着女儿和儿媳连夜赶往云南。凌晨2点,解放军第926医院门口,深夜的寒风吹得人瑟瑟发抖。2个小时后,载着杜富国的急救车呼啸而来。杜俊看到的是担架上浑身血痕,面目全非,生死不明的儿子。

虽然对儿子的伤情有心理准备,但当得知富国失去了双眼和双手后,杜俊如五雷轰顶。他牙齿颤抖,死死咬住嘴唇,强忍着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过了一会儿,杜俊再也忍不住,蹲在医院走廊上整整哭了半小时。

“儿子,坚强点。”杜富国清醒后,这是杜俊对他说的第一句话。负伤后,无论是手术还是换药清创,杜富国没叫过一声疼。知道自己失去双手后,他没有哭闹,也没有发泄。

“爸,等我好了去装一双智能手,还能去排雷,行不行?”病房中,杜富国问父亲。他此时并不知道自己的眼睛已经彻底失明,再也不可能回到雷场。

杜俊把难过吞进肚里,好不容易挤出一个字:“行。”

杜富国负伤后,和他一起经历生死的同组战友艾岩一直寝食难安,他说:“我的命,是杜富国给的。”当见到前来部队探望的杜俊时,艾岩哭了出来,心中那句“富国是你的儿子,我就是你的儿子”,却没能说出口。

病房外摆放的鲜花 人民网 薛丹 摄

朝着阳光 奔向新生编辑本段

负伤两个多月来,在家人和战友的陪伴鼓励下,杜富国的伤情逐步稳定,可以在搀扶下离开病房,到室外散散步、晒太阳了。他说,他想尽快装上假肢,能够生活自理,做更多的事情。

“富国是为祖国,为人民受伤的,这是我们的骄傲。他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内心是光明的。”泪水在双眼中打转的杜俊鼓励起了关心富国的人们。

不久前,杜俊借去部队的机会,把收到的一万余元捐款转捐给了麻栗坡县雷场周边的残疾群众。他说,相比富国,他们更需要这些钱。

近日,陆军党委召开常委会,作出关于开展向献身强军备战的排雷英雄杜富国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广大官兵深入学习杜富国同志先进事迹。

杜富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争做习主席的好战士”的铮铮誓言,用青春印记书写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风采荣光。

12月14日,在医院病房,杜富国迎来了自己的27岁生日。在家人和亲友的陪伴下,他与大家合唱了一首《壮志在我胸》。坚定、铿锵的歌声传递出了他对未来新生活的信心,那份坚强与自信,镌刻在了这个新时代军人心中。今后,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病房外,摆满了社会各界送来的鲜花,一张花卡上写道:“只要你朝着阳光努力向上,生活便会因此而美好。未来的日子里,平安顺遂。”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退休劳模修山路 他是云台山上的新“愚公”    下一篇 向英雄家庭致敬!杜富国弟弟妹妹坚守抗疫一线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