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奉献!

方舱,方舱,生命之舱3月10日,武汉,晴。最后一批患者走出方舱,武汉最后一家方舱医院休舱。“晴”写在脸上,伸出带“v”的手,与所有人击掌,此刻,迎见胜利的曙光,天下一家同此晴暖。“情”刻在心里,35个日夜,15家方舱如同15双大手,推开救治病患的“堰塞湖”,心手相牵,同舟共济,终于抵达光明的彼岸。是的,我们知道,方舱,方舱,生命之舱。“应收尽收,不漏一人”,没有一人掉在方舱之外,12000余名,武...

方舱,方舱,生命之舱

3月10日,武汉,晴。

最后一批患者走出方舱,武汉最后一家方舱医院休舱。

“晴”写在脸上,伸出带“v”的手,与所有人击掌,此刻,迎见胜利的曙光,天下一家同此晴暖。

“情”刻在心里,35个日夜,15家方舱如同15双大手,推开救治病患的“堰塞湖”,心手相牵,同舟共济,终于抵达光明的彼岸。

是的,我们知道,方舱,方舱,生命之舱。“

应收尽收,不漏一人

”,没有一人掉在方舱之外,12000余名,武汉市四分之一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此得到救治;“

全国驰援,中西结合

”,与救援物资同时到达的,还有涌动的爱和高超的医术;“

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

”,爬过时间的泥淖,走出生命的荆棘,三个零,宛若三声礼炮——方舱,方舱,生命之舱。

是的,我们看到听到感受到,方舱,方舱,生命之舱。35个日夜里,阴霾在细小与阔大中消散,一本小小的武汉方言翻译指南,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床,一串串不眠不休连缀不息的日子……35个日夜里,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密布,有人看书,有人起舞,有人打起太极拳,有人甚至编演起话剧……英雄的武汉人民,屏幕之外,有多少人会为此落下热泪,却又笑将出来,在心中击掌欢呼,在一起,勇向前——方舱,方舱,生命之舱。

方舱休舱了,我们微笑着说,“关门大吉”,永远别再来。

是的,别再来,疫魔消退,万物复苏,人们欢歌笑语,春天才真正来到人间。

方舱空寂了,我们心里明白,越是风高浪急,越是礁石密布

,同在中国这艘大船上,越需要心手相牵,越需要信心和勇气,唯此,中国梦会如春天般准时来到。

3月10日,武汉,晴。日暖风柔,樱花似云霞。(记者吴晓杰)

生活中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生活中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许多行业停业停摆,喧嚣的街道变得前所未有的安静。但是,街道上,小区前,公路边,总有些人不停忙碌,用力所能及的力量守护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他们是社区工作者,每天起早贪黑

,从做好社区封闭管理、加强疫情监测,到测体温、清垃圾、搞卫生,从安排监督密切接触人员居家医学观察,到提供居民日常生活保障服务,竭尽全力打通联防联控的“最后一公里”,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他们是民警,不分昼夜,不畏生死

,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疏导交通,护航防疫物资运送,维护社会治安,用生命诠释“疫情不退,警察不退”的大爱无声。

他们是基层公务员,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在农村的关键通道,主动扛起责任,把初心写在抗疫一线,带领广大群众,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

他们还是交警,是网格员,是保安

,是千千万万个平凡如泥土、责任重如山的基层工作人员,顶着危险往前冲、一时一刻不放松,像铆钉一样牢牢钉在战“疫”第一线。

如果说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那么,基层工作人员就是那风雪中的守夜人,为了所有人的破晓时分,默默坚守,不惧严寒。

他们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英雄。

(记者刘江伟)

人和人虽远

心和心更近

停下来,看一看久违的日落。

3月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刘凯医生,在护送病人做ct途中停了下来,和已经住院许久的87岁老人一起欣赏久违的日落。

曾是爱乐乐团小提琴手的老人说:夕阳蛮好。

这一幕,被随行的志愿者甘俊超拍下。

这温暖的画面,

让人想起海子的诗句: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

。洒落在老人和刘凯医生眼中的,是春天的阳光,也是我们心里的温暖。

疫情肆虐,让刚刚过去的春节变得冷清,我们不得不改变最具春节象征意义的“团聚”,度过一个相互隔离的假期。但此刻我们发现:

疫情期间,人和人虽然远了,但心和心却更近了。

早晨推开门,经常会发现邻居悄悄放在门口的蔬菜;晚上打开手机,经常会收到亲朋从千里之外发来的祝福。“

邻里守望、患难相扶

”是中华民族深藏内心的最深沉力量,它一直隐身于日常生活的节奏中,每当节奏被打乱,它就以争相担当、彼此体恤的方式显形。

闪回到2月29日,武汉市第一医院。为了防止管道压在气管插管的新冠肺炎病人身上,护士用手套吹成气球,放在病人枕边,预防压疮。气球上,还特意画了一张笑脸。关爱与体贴,同样给人更快康复的力量。

自然是肉眼可见的精神,精神则是看不见的自然。

”春天已经到来,种子发芽,春雷萌动,万物生长。而人与人之间流动的爱与温情则如春水,灌溉着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土壤。

我们相信,这春水,一定会浇灌出一个生机饱满的春天。

(作者张燕,系《阅读公社》微信公众号主编)

近些,近些,新闻人在现场

夜色下,这座城市灯光闪耀。

两江四岸的建筑外墙上,“武汉加油”“湖北必胜”的字样,如期亮起。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结束采访后,途经这座让天堑变通途的大桥了。

龟蛇锁大江,这是我熟悉的地方;空寂满街巷,却又是陌生的战场。

闻令动,向难行。

疫情发生以来,400多名记者从全国各地奔赴一线。病毒肆虐的同时,我们也在这里迅速集结。

从两山医院的中国速度,到icu病房里的转危为安,从应收尽收拉网式大排查,到各大方舱医院陆续休舱,文字、声音和图像,承载着志愿者、医护人员、公安干警们的故事,承载着全国人民与武汉百姓并肩作战的守护。

几十个日夜风雨兼程,新闻人全力以赴。笔和镜头,是我们的武器;拼搏和奉献,是我们的底色。

“在现场,记录是一种本能。”

记录,记事也记情。

武汉有着3500年的建城史,孕育了大江大河里的波澜壮阔,也孕育了英雄人民的勇往直前。苍凉的停摆下从来都有着勃勃的生机,这段经历当被永久铭记。向世界讲出中国故事,分享中国经验,是记者的职责。

“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冲上去。”

冲上去,因为笔下有乾坤,肩头有责任;冲上去,因为新闻也是一种救援。城里的人出不去了,我们便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实况;城外的精兵强将赶来支援了,我们让更多人从细节中感受使命的力量,看到疫情中的人间值得。这里有分离,有悲伤,但还有希望和曙光。

黄鹤翩翩流连。这本是一个人来人往的码头,萦绕着浓浓的人间烟火。

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报道还会是那最熟悉的车水马龙,是人们推开窗户,微笑相视道声“早”。

(记者卢璐)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院感战士的金银潭日志:从连夜布置病房到新增确诊个位数    下一篇 “立舱济世 春回人间”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