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容县:山窝窝里的脱贫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样、小康成色如何,脱贫户最有发言权。
“党和政府帮扶我们一把,我们自己也要努力争口气,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创造。”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石头镇睦衷村村民郑远感慨道。不过几年光景,这名大山里的普通汉子,就实现了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好榜样的蜕变。
2017年,郑远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郑远一家共五口人,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郑远独自带着四个未成年子女,其中两个孩子在石头中学就读,两个孩子在上幼儿园。一家人的生活的重担全压在郑远一个人的肩膀上,生活窘迫,举步维艰。
搭精准扶贫快车,学技术谋出路
为了帮助郑远早日摘掉“穷帽子”,当地政府对他进行了精准帮扶、精准施策。多年来,郑远一家享受了医疗、教育、低保、危房改造、产业扶贫以奖代补等多项政策补助,这些补助大大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也让他重拾对幸福生活的信心。
“活着应当有志气,自力更生才能行。”不甘贫困的郑远心里一直牢记。他没有“每天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小康送上门,而是一心想着如何能够尽快脱贫致富。
为了尽可能地增加收入,在农闲时节,郑远将四个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父母,自己只身南下广东省佛山市打工,到了农忙季节他又赶回来耕作农田并趁此机会照顾孩子。郑远一心想用勤劳的双手改写一家人贫困的命运,因为要照顾家人,他只能打一些散工、苦力工,不能入厂谋一份正常稳定的工作,所以收入不高。每月除去正常开支后,自己所剩无几。
一次,驻村工作队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郑远面临的难题。经过多次碰头研究,驻村工作队员专程联系了睦衷村在佛山市的创业成功人士,让郑远在打工之余,到本村人的工厂里学习焊接技术。
有了帮扶干部的牵线搭桥,郑远从此一边打工一边抽空学技术。勤奋好学的他很快学会了焊接技术,并且顺利出师。有了过硬技术傍身,郑远头一次尝到了手里有余钱的甜蜜。
抓住机遇敢拼,创出幸福生活
2018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下,郑远得知有一家工厂有焊接件要外发加工,该工厂的老板恰好是本村人。郑远有心接下这项业务,于是前往工厂与老板洽谈。老板真诚务实,念在与郑远是同村人,考虑郑远家庭贫困真心想帮扶他一把,便现场让郑远尝试焊接。郑远不负所望,焊接件非常理想,老板当场同意郑远承接该项业务。不过,该老板也提醒郑远,加工产品要先期投资约10多万元来买设备、租场地,而且有一定风险,郑远需要考虑清楚。
“不能只靠政府的接济,只有敢拼敢闯,才能真正摆脱贫困。”考虑了几天的郑远还是决定趁此机会搏一搏,“成功了可能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失败了大不了就继续打工。”
下定决心后,郑远开始为筹集资金而忙活,向亲戚朋友借钱,勉强凑够了先期启动资金。随着场地的落实、设备的到位,郑远心中的大石头也渐渐放下来了。
俗话说好事多磨。由于缺乏创业经验,郑远以为有了设备就会有收益,干了一段时间,问题就逐步暴露出来了。买设备易耗件需要钱、租金需要钱、做模具需要钱……面对这些问题,郑远的心一下沉到了谷底,没有后续资金,生产如何能开展,如何能还清前期的债务,一家老小的生活如何维系?每天看着这些设备,郑远有了想放弃的念头。
就在这节骨眼上,驻村工作队员梁勇听说了这一情况后,立即打电话给郑远打气,告知他不用为家里担忧,党委政府有相应的政策扶持,让他安心创业。在驻村工作队的关怀下,郑远又重拾起了信心。包片村干部郑锐得知情况后决心帮郑远一把,先后累计无偿借给他超过10万元。在得到有力的支持后,郑远的加工生产线得以正常运转。好消息不断传来,由于加工的产品质优价廉,郑远赢来了更多的订单。
2019年5月,郑远一家进行危房改造,享受到危房改造政策补助及奖励资金4.1万元;8月,一家人喜迁新居,开始新生活;同年底,郑远光荣脱贫。“感谢驻村工作队员,感谢村干部,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扶持。”郑远激动地说。
致富不忘党恩,捐资建设助乡邻
郑远依靠勤劳的双手,铺筑了一条自立自强的脱贫致富之路。他脱贫致富后不忘家乡、不忘众乡邻,积极支持村里的公益事业。光是村屯文娱广场项目建设,郑远前前后后共捐了1.2万元。
“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但政策再好也得自力更生找出路。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贫困的命运。我可以,你们也一定可以。”郑远一有机会便鼓励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同时,郑远还非常乐意向村民传授焊接技术,调动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