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88岁高龄仍坚持每周出3次门诊,擅治不孕症被赞“送子观音”
他是第二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妇科学家夏桂成,88岁高龄仍坚持每周出3次门诊;他创立的“中医妇科调周理论体系”,被业界称为当代中医妇科的里程碑;他尤其擅长调治不孕症,患者们赞其“送子观音”。
夏桂成深入洞察中医理论中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女性月经周期圆运动规律的阴阳消长转化,将周期节律的变化与生殖节律、生命节律紧密相连,把中医妇科学理论体系推向新的高度。
提出调周理论,为发展中医妇科学术作出重要贡献编辑本段
1931年,夏桂成出生于无锡江阴的一户农家。“小时候体弱多病,在农村干不了多少农活。家里人希望我做做只动脑不需出体力的工作,于是送入江阴名医夏奕钧门下学医。”他说。
三年的学徒生涯,第一年是在家中抄方,还要熟背《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学习期满出师后,回到老家行医的夏桂成接触到了西医,发现许多西医医理无法用所学的中医理论完全解释清楚,令他渴望能继续学习深造。
上世纪50年代,他考入江苏中医进修学校,接触到方剂学、妇科学等中医其他学科,视野得以开阔,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中医院工作。那时,医院妇科中老先生虽多,但是缺乏年轻人。对内科已有一定积累的夏桂成被调往妇科工作。在新的领域,他依然从抄方做起。
参加工作后不久,这个20多岁的小伙就遇到一位重病患者。50多岁的吴大娘盆腔中长有巨大的炎症性包块,高烧不退昏迷不醒,伤心欲绝的家人开始准备后事。夏桂成上门看诊,开出5服中药。一周后,吴大娘高烧渐退病情趋于稳定,又治疗了几个月,包块也慢慢消失了。她的家人感激地要下跪:“夏医生,你真是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啊!”
那个年代社会比较保守,许多妇女患者不太接受年轻男医生的诊治,有时会遭遇尴尬的窘境。但从治好吴大娘疾病开始,夏桂成坚定了做个诊治妇科疾病医生的信心,尽管途中有荆棘,也阻挡不了他为妇女病人悬壶济世的决心。
在工作中,他发现,虽然妇科被列为临床四大学科之一,但中医妇科学理论依附于内科学,临床指导效果仍有待提高。
上世纪60年代开始,夏桂成潜心研究出“妇女闭经的病理机制”及其辨证论治。在此后数十年如一日的求索中,他不仅治疗了许多疑难杂症,还在临床实践中提出中医妇科的“经间期学说”,并根据阴阳消长的规律,更加创造性地结合奇偶数律学说、心—肾—子宫轴学说等,形成独特的“中医妇科调周理论体系”,被业界称为当代中医妇科的里程碑,为发展中医妇科学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调周理论”是什么呢?夏桂成介绍,古代中医有“调经种子”的观念,即想要孩子就先把月经调好。他将女性月经周期分为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以及经前期。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调理,但各阶段的治病原则不同。例如经后期用滋阴养血法,经前期用补肾助阳法,目的是为了使阴阳消长转化循于规律,周而复正常。调周法统领了中医妇科的基本治疗法则,也是很多疑难重症乏术之时可以应用的方法,往往能够出奇制胜。
一个茶杯,一个脉枕,出诊一坐就是半天编辑本段
“夏医生,真是非常感谢您,我的宝宝出生41天了,没有您的中药调理根本不可能来到这个世界上。”这天上午,有一位熟面孔前来进行产后调理,直言最近感到口中发咸、足后跟和关节疼痛,睡不好也吃不下。
“脉细、舌红苔薄,腰酸腰疼、肚子微凉,这是肾虚证的表现……”夏桂成一口吴侬软语,讲到服药之外心理上的调节、睡眠质量的改善等,耐心而细致。
随后,一位女士走了进来,脸色不太好,身体也有点虚弱。她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每次例假来时都疼得无法动弹,48岁还没有孩子。求医问药多年不见成效,原本爽朗的性格都快抑郁了。
“哎哟喂,这样的心态千万不要有。心不静,肾就不能充实。”夏桂成直摇头,“现在开始好好调理,不但有望治好,说不定还有一线希望可以怀孕……”
每次出诊,夏桂成早上8点不到就到诊室,一个茶杯,一个脉枕,一坐就是半天。“这几年精力有些跟不上了,十年前一天能看七八十号呢,前几年也能看二三十号。”他说。
有同事粗略算了算:一周三次门诊,平均每次10多个患者,一年下来大约是2000人次。而在此之前的许多年,他的年门诊量至少是1.2万人次,其中不孕症患者占50%以上,治愈患者无数。
在夏桂成的桌上,堆满了患者送来的喜蛋;在一些医患互动的网络论坛上,也有不少患者留言,为他的医术和医德点赞。“也想在家里歇着,但看到患者这么信赖我,怎能不来上班呢?”他笑着说。
在日常工作时,有患者为了表示感谢想给他送红包,他总是婉言谢绝;有患者经济条件不佳,他体谅地挂一个号开数个方;对于慕名而来的患者,他无论身份地位一视同仁、耐心诊治。
他还热心公益事业,每年多次参加“三八”“五一”义诊活动。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第一时间以“一名老中医的心意”,向医院党委捐款2000元,又向党组织缴纳5000元特殊党费。前些年,他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将省政府奖励的10万元奖金以及医院配套的2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出来,作为夏桂成教授学术科研基金,对有志在中医妇科领域从事学术研究的医生进行奖励。
最挂心学术传承人能否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学术的清高编辑本段
江苏省中医院7楼名医堂的5号诊室,既是夏桂成看诊场所,也是他给弟子们现场教学的课堂。
每当有患者进来,他的博士生先询问基本的身体指标,记录下来夹在病历中;有的弟子在夏桂成看诊时记录下口述药方;有的弟子抄写笔记、拍摄药方和进行电脑录入。在遇到复杂病例选择药材或调整药量时,夏桂成就转过头耐心地给大家讲解,简短地交流一下心得。
这是“国医大师夏桂成工作室”日常传承工作的一幕场景。
长期以来,“中医乏人”“中医乏术”的说法屡被提及,但在江苏省中医院妇科,却别有一番景象:夏桂成团队年门诊量达28万人次,在省内三级甲等医院妇科中排在首位,团队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
这一切离不开夏桂成对中医学术传承的重视。国医大师夏桂成工作室主任谈勇介绍,夏桂成最挂心学术传承人的能力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能否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学术的清高,不受外来的诱惑、数十年如一日恪守清廉。他要求学生努力将人与自然通盘考量、融会贯通。
“中医教学需要不断改革,临床教学有机结合,加以科研的升华,共同促进中医学术的繁荣。”他常和学生们说,发展中医妇科学,必须大搞科研工作。科研工作中需要做到继承与发掘并重、理论与临床齐驱、重点与一般相结合。
在闲暇时间,夏桂成笔耕不辍,将自己的学术成果整理成册。他参加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一、二、五版等的编写工作,所提出的“经间期理论”和“经间期出血”病症被编入全国统编教材,填补了中医妇科学对月经周期认识的空白。近年来,共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带教博士、传承弟子、进修医师逾千人。
夏桂成常说:“中医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医只有走出去,才能造福全人类。”他的补肾调周学说在日本、澳大利亚等地产生较大学术影响力,来访学习者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