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卞祖善:让旋律化作时光和生命

近年来,他积累多年的音乐学养更是如雪山融化般倾泻出来,他的声音经常出现在校园里,讲堂上,为追随音乐的人传道授业解惑。

fileImg

卞祖善

“中国歌剧的音乐要有自己的音调风格,要让观众从中看到中国的面貌。”卞祖善一边谈着自己的意见,一边哼着旋律进行示范。在日前举办的歌剧《大汉苏武》研讨会上,满头银发的指挥家卞祖善一如既往地“较真”,尽管主创团队就坐在自己对面,他也没有丝毫客套,每一句话都透露着机锋。

这让人再次想起当年引起广泛影响的“谭卞之争”。十五年前,在北京电视台的一个节目中,因为音乐观念的不同,卞祖善对大名鼎鼎的谭盾提出激烈批评,结果谭盾当场离座拂袖而去。十五年过去了,谁是谁非,众说纷纭。可由花甲步入耄耋,卞祖善率真的性格当真是一点没变,他常说:“为什么音乐评论只允许表扬不允许批评?”

77年前的一个夜晚,一个13岁的小男孩,在父亲因病无钱医治去世后,钻过火车站的铁丝网,扒着火车,孤身一人流浪到上海。在上海凄苦无着之际,小男孩被教会的孤儿院收养,终于有了一口饭吃,还参加了教会的唱诗班。人在最苦的时候总需要一种安慰,音乐就成了小男孩精神的慰藉……那个小男孩就是卞祖善。从流浪的孩子到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从成为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个乐队指挥到闪耀国内外的演出舞台,卞祖善已经度过了80载春秋。

或许苦难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严谨的音乐训练让卞祖善的指挥艺术独具特色:严谨细腻,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又不失个人风格,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融入音乐的再创作中,使音符富于生命的感受,承载来自心灵深处的倾诉。

卞祖善的大学老师杨嘉仁曾这样告诫他:“成为半个演奏家、半个声乐家、半个作曲家以及一个当然的音乐理论批评家和音乐社会活动家,才称得上是一名真正的指挥家。”老师的话影响了他一生。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卞祖善一边手执指挥棒耀眼于舞台,一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各种报纸杂志撰文,发表音乐评论,普及音乐知识。

近年来,他积累多年的音乐学养更是如雪山融化般倾泻出来,他的声音经常出现在校园里,讲堂上,为追随音乐的人传道授业解惑。更令人钦佩的是,卞祖善曾以乐评人的身份连续12年担任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解说嘉宾,现场为观众点评演出。乐队、指挥、曲目的一切,从他脑海里简单搜索便开始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广大观众,让观众享受到一场场艺术的盛宴。

因为早年的经历,卞祖善一直呼吁在我国创办义务音乐学校,招收那些来自边远地区、有志于学习音乐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人人都应享受音乐”。多年来,卞祖善带着这一愿望四处奔走,到处讲学。他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大家交流,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1999年,卞祖善正式退休后,更是全身心投入到交响乐的普及工作中。今年年初以来,他就已经到过镇江、重庆、青岛、西安、广州等地,开讲座、参加座谈会、接受采访,他总是利用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为市民普及交响乐知识。卞祖善说:“如果没有听众,交响乐便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听众需要引导,我愿为之努力。”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因为有你们,战“疫”一定赢——影视人致信为抗疫奉献的普通人    下一篇 每天2万步,清晨到凌晨,上万次敲门…… 她是疫情防控中的女战士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