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骆抗先:85岁医学泰斗,变身科普“网红”
骆抗先
他,一个1931年出生的乙肝治疗领域的“泰斗级”老人,却从2006年学习上网,75岁高龄开设了科普博客,成为一个“新网红”。10年来,博客访问量超过1100万,博文被网友转载约1万次,位居博客网站健康总流量榜第17名。目前每天博客浏览量约为2万人次。
这位“线上线下”被网友和患者亲切称呼“骆老”的老医生,就是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骆抗先。
为病人省时省钱省心的“骆爷爷”编辑本段
骆抗先从医62年,救治了数十万名乙肝患者,从未发生医患矛盾和纠纷,被患者亲切地称呼为“骆爷爷”。
每天上班早到1小时、晚走1小时,这是骆抗先几十年工作形成的习惯。凌晨2时许,骆抗先就早早起床,开始读文献、写博客。在书房伏案工作到6点多钟,他便打着手电筒出门上班了。
一些患者未到7点就来到诊室等候,看见骆抗先打招呼:“您这么早就来了?”没想到骆抗先却“道歉”说:“医生是为患者服务的,应该比你们来得更早才对啊!”护士长告诉记者,如果按照每周三次门诊计算,早到、晚走1小时,62年里他比别人多工作17856个小时,相当于义务工作2232天,多工作了6.2年,多诊治病人10多万人次。
为病人省钱,是骆抗先最在意的事情。他是出了名的“精抠细算”,他选择的诊疗方案总是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从来不开大处方、大检查单。对家境贫寒的患者,他会告知复诊时不要挂专家号,普通号就行。
湖北武汉36岁的刘女士患有肝硬化,还对常规治疗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但她非常渴望能当上母亲。看着刘女士期盼的眼神,骆抗先答应了。为了节省经费,骆抗先建议刘女士在南方医院附近租间房子住下来。骆抗先则当起了贴心的“保健医生”,密切关注她的生理反应、分析各项指标数据,不断调整药物剂量,边观察边治疗。经过医患双方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刘女士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终于顺利生下了一个男婴。
肝胆相照为患者的“网红专家”编辑本段
骆抗先125万字的专著《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是专科医生们不可或缺的“红宝书”“乙肝字典”,但普通病人却看不太懂。一位患者看到了这本书,向他建议:“您一天门诊只能看几十个号,如果能够利用网络开博客,就能帮助到更多病人。”
骆抗先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没学过拼音、不会打字的他,抱着“要为更多的病人服务”的念头,向学生求助,从零开始学习电脑操作,开通了“骆抗先的乙肝频道”博客,成为博客最早的一批用户。一开始让学生帮忙输入,后来考虑到年轻人工作忙,他硬是啃下硬骨头,学会了用自然码录入。年纪大了,白内障越发严重,他还每天“钉”在电脑前,一干就是几小时。
他就这样坚持了10年——每周更新文章,电脑都用坏了两三台,但那件常穿的旧毛衣却没换,只是因为老打字,肘部都磨出了大洞。10年来,他发表了近400篇文章,在博客网站健康总流量榜排名第17,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受益的患者不计其数。
骆抗先心里装着的,是所有的乙肝患者。想到一些患者无法接触网络,他3次将博客文章集结成书出版,还以科室的名义买下1000本书,寄往全国的偏远地区,让无法上网、没钱看病的农村患者也能了解相关知识。同事笑称,他是“互联网史上年龄最大的博客出书者”。
“把剩下的生命留给病人”编辑本段
很多人问骆抗先,为什么耄耋之年、功成名就,还这么“拼”?据他老伴儿介绍,自打毕业以来,骆抗先几乎没有休过一次假,节假日大都泡在病房和实验室。
骆抗先在国内最早将分子生物技术引入乙肝研究,发现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感染者的病毒变异,并在国内率先进行了病毒性肝炎细胞凋亡的发病机制研究,把我国乙型肝炎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荣立三等功6次。他提出的“无症状慢性活动性肝炎”新论点,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如今,85岁高龄的骆抗先仍坚持每周出三次门诊;坚持每周更新博客,为乙肝患者指点迷津;坚持了解乙肝临床科研的最新动向,带领学生团队开展科研攻坚。骆抗先常说:“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党员,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可想做的事情还很多,我要把剩下的生命都留给病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