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涛:每例手术都应该是艺术品
王增涛
【构建有温度的医患关系——聚焦医学人文精神】
2016年8月1日下午,到山东省立医院采访手足外科主任王增涛时,正巧在医院楼下和他偶遇。文质彬彬、朴实无华、言辞和善是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在办公室里不知不觉畅聊3个多小时,他的形象在记者脑海中也愈发清晰:首创手指全形再造系列手术,使再造的手指几乎和正常的手指一样,被誉为世界手指再造“NO.1”;在低温医学领域取得突破,断指深低温(-196℃)保存81天并再植成活;与朋友同事创建“手足情深爱心基金”帮助部分经济困难的手外科患者;与全科同事全部加入义工队伍,积极参与社会爱心活动。
“当医生就要‘顶天立地’”编辑本段
“当医生就要‘顶天立地’,这也是当一名好医生应具备的关键条件。”王增涛认为,医生要先“立地”,就是坚守在临床上,给患者治好病,至少本专业常见病和多发病要做到一流水平。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顶天”,就是在本专业最前沿寻找突破。
低温医学研究是王增涛和他所带领的团队正在开展的研究项目之一。2002年和2003年,他们已经在器官深低温保存研究取得突破,并成功地将两例深低温保存时间分别为81天和5天的断指再植回原位,术后进行了13年的随访,经过深低温保存的断指,再植后成活良好,功能恢复良好。这是世界上首次将人体复合组织器官在深低温条件下保存成功,也让人们看到了人体其他器官长期保存的曙光。
王增涛在临床上的工作成就,逐渐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认可,好几位专家都曾公开表示,在手指再造领域王增涛是全世界的“NO.1”,他主编的《显微外科临床解剖学图谱》是世界同类书中最好的。近年来他多次受邀到世界显微重建外科学会、欧洲手外科学会等学术组织以及国外的大学进行演讲。
“每例手术都应该是艺术品”编辑本段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和提升医生的技术水平,王增涛说,他们科室的每一例患者手术都要进行集体讨论和论证。这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同时也为科研留存了资料。
“理念的改变,才能引导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在王增涛看来,“每一例手术都是一件艺术品。医生不能把病人当成机器人,零件坏了就卸下来,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医生还要考虑到患者的‘尊严’”。
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18岁女孩苏凤蕾被泥石流压断双腿,经多次会诊,大部分专家都认为需要立即截肢,却遭到苏凤蕾的强烈反对。随后赶到医院的王增涛力排众议,主张“保肢”。最终,他成功地为女孩实施了保肢手术,保住了双腿。现在苏凤蕾已经能正常走路,并考取医学院校,立志将来要当一名王增涛这样的医生。
“收红包就违背自己的信仰”编辑本段
现在,王增涛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周末、节假日只要没什么事,我一般不外出,大部分时间待在实验室做试验。”在王增涛看来,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自己的生活干净而单纯。
不少人认为医生“冷血”“冷漠”,对医生的信任感降低。但王增涛行医29年,从未收过患者的红包和厂家的回扣。他这样对待自己,也这样要求科里的医生、护士。“要是收一分钱,就会违背自己的信仰。多少年来,内心一直有个声音告诉我,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在手足外科病房里,王增涛见到患者,总是喜欢拉拉他们的手,掖掖他们的被子,临走时,还要回头望一下打个招呼。在护士站的墙壁上,记者看到,他的手机号是对所有患者开放的。他对待每个患者都如亲人朋友,温和热情。他的微笑,不是职业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