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邓荫伟助农脱贫致富的精彩故事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转化到农户家,让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让笑容留在农户脸上……40年来,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邓荫伟扑下身子沉在田间地头,做农民增收的引路人,生动演绎了“我服务、你增收”的精彩故事。在不少农户眼里,邓荫伟是“财神爷”。他想方设法在银杏、油茶和金花茶这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具有特色的经济林树种上大做文章,让它们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银杏在中国有‘活化石’之...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转化到农户家,让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让笑容留在农户脸上……40年来,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邓荫伟扑下身子沉在田间地头,做农民增收的引路人,生动演绎了“我服务、你增收”的精彩故事。

在不少农户眼里,邓荫伟是“财神爷”。他想方设法在银杏、油茶和金花茶这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具有特色的经济林树种上大做文章,让它们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银杏在中国有‘活化石’之称。如何让“活化石”福泽农户,变成农民的“摇钱树”,邓荫伟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以前桂林农户种植银杏,从播种到挂果,时间长的要几十年。且银杏还存在着品种杂、成熟期不一、产量低、质量差、树形高大不便管理等问题。”邓荫伟琢磨着,要做好银杏品种改良和技术推广工作,得从品种调查、良种选择与繁育着手。于是,他把实验室搬到了桂北的田间地头。

怎么才能使银杏快生长、早结果?邓荫伟精准施策。上世纪90年代,他与课题组人员起早贪黑地调查银杏生态环境,每天步行五六十里路,脚板都走出了水泡;为了找到银杏最佳授粉期,点好银杏的“鸳鸯谱”,他经常爬到十多米高的树上进行观察……

实干加巧干,邓荫伟排除了银杏研究征程上的一个个“拦路虎”。经过几年反复嫁接试验,他如愿以偿,找到了银杏苗木繁殖和提高成活率的嫁接方法,实现了银杏果的增产增收。

邓荫伟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让百姓少累一点,多赚一点。在完成银杏课题研究后,2010年初,他盯上了“油茶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农民都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所以我在开展油茶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时,特别为农民朋友设计了在家门口搞‘试验林+现场培训’的模式。”邓荫伟当起了农民的贴心技术保姆。

邓荫伟幽默地说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和灵川县有很多铁杆“粉丝”。之所以受追捧,是因为农民种上他改良的高产油茶后,开了财源。

“一个电话,能将他调度于白天夜里;一个请求,能使他奔走于镇里乡间。他不是理财者,却让农户更富裕。”不少农户这样评价邓荫伟。

一边实践,一边思考,以问题为导向,有的放矢。邓荫伟的油茶良种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稳打稳扎……历时8年,他顺利拿下了油茶良种丰产栽培技术,将油茶产果量提高了3倍。

如今,桂北地区已建立油茶丰产栽培示范林300亩和辐射推广林11.30万亩,比同类林提高产量3.08倍,为广西油茶产业发展、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做出了较好的示范样板。更令人欣喜的是,油茶丰产林的繁育工作已基本完成,国家示范林的推广正在进行中。

闲不住的邓荫伟又接着挑战难题。2011年开始,他又启动“桉树+金花茶”复合种植模式研究项目。他说,每朵金花茶市场价超过10元,一棵树高产时种植户可获得近万元收入,利润空间大。从当年10月第一批金花茶栽植入土,到2016年底,金花茶的示范面积已增至250亩。在桉树林下建起来的第一批金花茶栽培示范基地里,金花茶植株生机盎然,有一半已经开出美丽的花朵。

据不完全统计,40年来,邓荫伟用良种选育和丰产栽培技术让大批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他的研究成果让广西乃至全国的数百万农户受益,为社会创造效益达34.46亿元。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黑土地上的追梦人——辽宁省铁岭县第一书记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下一篇 养好莲和虾,不愁没钱花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