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上海农村的人大代表,为村为民三十余载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几乎每天在村组间奔走,处理大大小小的村级事务,皮肤也晒得黝黑——沈彪,一个出了名“闲不住的村书记”。

目录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编辑本段

上海从曾经的小渔村发展为如今的特大型城市,从来不缺少拥有实干精神的奋斗者。他们是这座城市里平凡的工作者,却兢兢业业书写历史。

4月6日起,澎湃新闻推出“新时代·奋斗者”系列稿件,向家国追梦人致敬。

几乎每天在村组间奔走,处理大大小小的村级事务,皮肤也晒得黝黑——沈彪,一个出了名“闲不住的村书记”。

此时,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嘉定区北管村党总支书记沈彪正在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出发前,这个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会把自己一年多来的所思所想所为和基层群众的心愿心声,带到全国两会上去。

“多提一些对实际工作有推动作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事难事的好建议。”这是沈彪对自己的要求,身为在基层农村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他自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嘉定区北管村党总支书记沈彪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关注:为基层农村代言编辑本段

2020年,沈彪的关注点依旧聚焦在乡村振兴上。

他说,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大概是60%,这意味着农村占了一小半,即使中国城市化率达到发达国家75%-80%的水平,农村依旧是一片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他常思考,北管村既有和全国大多数农村相似的地方,又有其特殊性。因为上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北管村作为这座超大型城市的城郊农村,人员、资源更加集聚,发展机会更加多元。

“我们北管村,要走出一条符合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特质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这是沈彪的工作目标。

今年全国两会,经过了充分调研和审慎研究,他想提有关于“三块地”改革方面的建议,即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他知道,农民的根,离不开土地。

上海郊区的农家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北管村也是如此。2019年下半年,北管村村庄规划批复,村民老房翻建也因此被提上议事日程。经过排摸,工作人员发现,村里共有500多户村民住宅需改建。今年下半年,北管村将启动首批约60户村民的住宅改建,目前已完成首个村民小组一户一档、房型设计和村民意见征询等工作。

在老房翻建过程中,沈彪也遇上了一些难题。在与其他村书记交流时,他发现,有些问题并非北管村的个案。沈彪希望,能将更多村民们的心声带到全国两会上,为更多郊区农民解决“住屋”这桩头等大事。

沈彪(左一)在北管村疫情防控一线工作

初心: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编辑本段

28岁“接手”北管村至今,沈彪一干就是34年。回头看走过的路,他说一名村干部的“初心”,就是要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决心”,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他总结了“三不怕”精神:遇事不怕烦、不怕杂、不怕累。凭借这种精神,这些年来,他带领北管村从“治穷”“治乱”走向“美丽”“宜居”,将一个穷村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幸福村。

2019年9月,北管村村委会设立办事大厅,所有村干部实现下楼办公,通过前台受理、后台“跑腿”的方式,打造一门式服务窗口。

沈彪说,这个窗口现在可以为村民提供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因病支出性救助、房屋租赁协议签订等8大类、40多项服务,让村民看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

2020年以来,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沈彪在北管村织起一张严密的防控网。

春节前后,他第一时间建立北管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担任组长,带领村民迅速制定防疫方案。村子虽不大,也有 “三道防线”。

在企业集聚的思义路北陈路、剑兰路浏翔公路、科盛路思诚路,分别建立3个车辆出入哨卡,对未设出入哨卡的其他道路实施阶段性限行、禁行。对10个村民组和住宅小区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由村干部、志愿者24小时把守。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24小时可视化监控管理,建立5分钟响应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党建引领群防群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昼夜不停,新老村民群策群力。”沈彪说,村子里,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就多达200多人,大家很团结,各司其责,防控成效很好:村里至今未发现1例疑似或确诊病例。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两年来,沈彪积极参加上海市人大组织的各类培训和调研,而一系列的履职活动,也为他打开视野、开拓思路。

2019年,沈彪随团前往吉林调研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去湖北调研“长江经济带”建设,去江苏、浙江考察学习长三角一体化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还去贵州考察培训学习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

“创新氛围怎么营造,营商环境有什么借鉴之处,乡村治理如何精细化,围绕各项课题,在参观、切磋和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打开了发展思路。”沈彪说。

刚刚过去的4月,北管村正式列入2020年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计划。这既是对北管村近年来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村子未来发展的一种信任和期待。

围绕乡村振兴,沈彪已和村中干部群众梳理制定好短期、长期的重点工作项目。

短期内,高标准推动1个村民组的民房翻建、打造1百亩生态林、推动1万平米厂房转型升级;长期内,以村庄人居环境提升、经济转型升级等为重点,推进“四个百园”建设。

“我们会抓紧时间,尽全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沈彪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敢教荒山变“金山”    下一篇 李银江放弃和家人团聚的第31个“新年”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