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积极作为 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泗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区南麓,总面积1119平方公里,辖13个镇(街)、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97个行政村(居),63.8万人,是济宁市唯一的沂蒙革命老区县、纯山区县和无煤炭资源县,发展基础薄弱,省定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均为济宁市最多,目前,全县尚有贫困人口10931户、21481人,绝大多数集中在边远山区,脱贫难度大、脱贫稳定性差。 泗水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均将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早在2002年,就在济宁市率先成立了正科级的扶贫开发办公室。自2014年5月以来,先后开展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回头看”、“六核对一规范”、县乡村户四级脱贫方案制定、“两不愁三保障”核查等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贫困户再识别工作,率先实现每户都有帮扶人、每户都有脱贫方案和帮扶措施;探索创新了精准识别的“416”工作法、精准扶贫的“4379”工作法,绘制了“县脱贫攻坚战略布局图、镇脱贫攻坚作战态势图、村脱贫攻坚作战动态图”,挂图作战;承办了全省扶贫开发现场观摩会、全市脱贫攻坚现场会,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认可,吸引了多地前来参观学习。 一、凝心聚力,创新扶贫体制机制 扶贫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尤为重要。为此,泗水县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优势,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努力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强大合力。 一是健全扶贫机构。成立党政“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市率先成立乡镇一级扶贫办,全部组建了2-3人的工作班子;各村居均从村支两委成员中,明确1名同志具体抓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县、乡、村三级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 二是层层压实责任。按照“六个精准”和“县负总体责任、乡负主体责任、村负具体责任”的要求,将全部脱贫任务明确到干部、到单位、到镇街、到村居,县委与镇(街)党(工)委书记签订扶贫攻坚责任状,与13个镇街、52个县直部门签订精准脱贫承诺书,各镇街也与村居全部签订责任状、承诺书,做到责任压力层层递增。 三是强化教育引导。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方式和载体,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做到“报刊有字、广播有音、电视有影、网络有言、社会有影响”,营造起扶贫济困的浓厚氛围。 四是完善考核机制。制定《精准扶贫工作督查问责实施细则》,建立常态化的督查机制,对精准扶贫工作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评比、年底总考核,将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以强有力的督查考核倒逼工作落实。 二、多元增收,实施九大脱贫攻坚行动 泗水县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打好政策集合、项目集中、资金集聚、措施集成的组合拳。 一是通过产业发展引领精准脱贫。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2015年,全县建设草莓、蔬菜等大棚900多个,发展高效经济作物5000余亩,新植林果5000亩,发展特色养殖项目100余个;2016年,积极推进150个贫困村的光伏扶贫工程建设和电商扶贫,已开通25家农村淘宝店,店均年收入10000元左右。 二是积极实施就业创业脱贫。整合利用各部门培训资源,对有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需求的451户、629名贫困人口免费开展精准技能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1-2项实用技能;针对有务工需求的555户、721名贫困人口,大力开展输出式、订单式培训,确保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农户每户至少转移1人就业。 三是扎实实施医疗保障与医疗救助脱贫。把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各医疗卫生单位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对贫困家庭全部实行免费健康查体。针对白血病、尿毒症等特殊大病,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报销后,需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由县财政全额救助。为10356名因病致贫人员全部免费办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因病致人员降低住院起付标准、提高医疗费报销比例。 四是广泛实施教育文化脱贫。对682户需助学补助的贫困户,综合运用助学贷款、减免学费、结对帮扶等措施,妥善解决上学费用高、求学负债重的问题,确保不因贫困而失学。加快推进“乡村儒学讲堂”建设,大力宣扬孝老敬老、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积极打造“儒风孝道之乡”,使道德的教化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是积极推进库区移民搬迁脱贫。结合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以及水库移民补助资金项目,在改善贫困村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的同时,实施总投资750万元的脱贫产业项目10个,涉及8个镇街56个村的20000多人,其中受益贫困人口1094人。 六是科学规划是实施住房安居脱贫。加大贫困户危房改造扶持力度,彻底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积极推进183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目前已完成资格审核,年底前全部竣工。 七是全面实施社会保障兜底。把社会保障兜底作为精准脱贫的最后一道防线,落实贫困线和农村低保补助标准“两线合一”。同时,将符合低保条件的1280户2237人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对86户因灾致贫户纳入救助范围,有效地解决了其基本生活及灾后重建问题。 八是倾力帮贫困村建设基础设施。在县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向贫困村倾斜,深入推进贫困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干净整洁、山清水秀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贫困地区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等“五通十有”目标。 九是结对包保全覆盖助脱贫。县督考办、县扶贫办、县下派办联合印发《关于明确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及帮扶责任的通知》,1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包保1个镇街、1个贫困村、10户贫困户;135个部门单位和170名第一书记、233名驻村干部帮扶178个贫困村全覆盖;7600名联户干部帮扶10931户贫困户全覆盖。 三、精准发力,脱贫工作初见成效 一是贫困人口数量减少,收入增加。通过全领域全时空全民动员,统筹使用多项政策组合,贫困户数量大大减少,2015年已有1.7万人脱贫。通过务工、光伏发电、现代农业等多措并举,贫困户收入大增,2015年全县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增加800元。二是贫困村集体收入增加,57个贫困村成功摘帽。有的贫困村利用专项扶贫资金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将资产入股进行量化分红,有的建设村级光伏发电站,不仅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贫困村集体通过分红也实现了增收。三是初步形成了脱贫攻坚的“泗水样板”。泗水县在脱贫攻坚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境界,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加以提炼,把握规律,总结模式,形成了泗水县扶贫工作值得推广的典型案例和模式,极具推广实用价值,为其他地区或单位提供可学习、可借鉴或可复制的样板,在全市具有前瞻性和示范、引导意义。
泗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区南麓,总面积1119平方公里,辖13个镇(街)、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97个行政村(居),63.8万人,是济宁市唯一的沂蒙革命老区县、纯山区县和无煤炭资源县,发展基础薄弱,省定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均为济宁市最多,目前,全县尚有贫困人口10931户、21481人,绝大多数集中在边远山区,脱贫难度大、脱贫稳定性差。
泗水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均将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早在2002年,就在济宁市率先成立了正科级的扶贫开发办公室。自2014年5月以来,先后开展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回头看”、“六核对一规范”、县乡村户四级脱贫方案制定、“两不愁三保障”核查等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贫困户再识别工作,率先实现每户都有帮扶人、每户都有脱贫方案和帮扶措施;探索创新了精准识别的“416”工作法、精准扶贫的“4379”工作法,绘制了“县脱贫攻坚战略布局图、镇脱贫攻坚作战态势图、村脱贫攻坚作战动态图”,挂图作战;承办了全省扶贫开发现场观摩会、全市脱贫攻坚现场会,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认可,吸引了多地前来参观学习。
一、凝心聚力,创新扶贫体制机制
扶贫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尤为重要。为此,泗水县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优势,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努力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强大合力。
一是健全扶贫机构。成立党政“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市率先成立乡镇一级扶贫办,全部组建了2-3人的工作班子;各村居均从村支两委成员中,明确1名同志具体抓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县、乡、村三级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
二是层层压实责任。按照“六个精准”和“县负总体责任、乡负主体责任、村负具体责任”的要求,将全部脱贫任务明确到干部、到单位、到镇街、到村居,县委与镇(街)党(工)委书记签订扶贫攻坚责任状,与13个镇街、52个县直部门签订精准脱贫承诺书,各镇街也与村居全部签订责任状、承诺书,做到责任压力层层递增。
三是强化教育引导。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方式和载体,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做到“报刊有字、广播有音、电视有影、网络有言、社会有影响”,营造起扶贫济困的浓厚氛围。
四是完善考核机制。制定《精准扶贫工作督查问责实施细则》,建立常态化的督查机制,对精准扶贫工作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评比、年底总考核,将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以强有力的督查考核倒逼工作落实。
二、多元增收,实施九大脱贫攻坚行动
泗水县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打好政策集合、项目集中、资金集聚、措施集成的组合拳。
一是通过产业发展引领精准脱贫。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2015年,全县建设草莓、蔬菜等大棚900多个,发展高效经济作物5000余亩,新植林果5000亩,发展特色养殖项目100余个;2016年,积极推进150个贫困村的光伏扶贫工程建设和电商扶贫,已开通25家农村淘宝店,店均年收入10000元左右。
二是积极实施就业创业脱贫。整合利用各部门培训资源,对有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需求的451户、629名贫困人口免费开展精准技能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1-2项实用技能;针对有务工需求的555户、721名贫困人口,大力开展输出式、订单式培训,确保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农户每户至少转移1人就业。
三是扎实实施医疗保障与医疗救助脱贫。把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各医疗卫生单位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对贫困家庭全部实行免费健康查体。针对白血病、尿毒症等特殊大病,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报销后,需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由县财政全额救助。为10356名因病致贫人员全部免费办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因病致人员降低住院起付标准、提高医疗费报销比例。
四是广泛实施教育文化脱贫。对682户需助学补助的贫困户,综合运用助学贷款、减免学费、结对帮扶等措施,妥善解决上学费用高、求学负债重的问题,确保不因贫困而失学。加快推进“乡村儒学讲堂”建设,大力宣扬孝老敬老、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积极打造“儒风孝道之乡”,使道德的教化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是积极推进库区移民搬迁脱贫。结合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以及水库移民补助资金项目,在改善贫困村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的同时,实施总投资750万元的脱贫产业项目10个,涉及8个镇街56个村的20000多人,其中受益贫困人口1094人。
六是科学规划是实施住房安居脱贫。加大贫困户危房改造扶持力度,彻底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积极推进183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目前已完成资格审核,年底前全部竣工。
七是全面实施社会保障兜底。把社会保障兜底作为精准脱贫的最后一道防线,落实贫困线和农村低保补助标准“两线合一”。同时,将符合低保条件的1280户2237人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对86户因灾致贫户纳入救助范围,有效地解决了其基本生活及灾后重建问题。
八是倾力帮贫困村建设基础设施。在县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向贫困村倾斜,深入推进贫困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干净整洁、山清水秀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贫困地区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等“五通十有”目标。
九是结对包保全覆盖助脱贫。县督考办、县扶贫办、县下派办联合印发《关于明确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及帮扶责任的通知》,1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包保1个镇街、1个贫困村、10户贫困户;135个部门单位和170名第一书记、233名驻村干部帮扶178个贫困村全覆盖;7600名联户干部帮扶10931户贫困户全覆盖。
三、精准发力,脱贫工作初见成效
一是贫困人口数量减少,收入增加。通过全领域全时空全民动员,统筹使用多项政策组合,贫困户数量大大减少,2015年已有1.7万人脱贫。通过务工、光伏发电、现代农业等多措并举,贫困户收入大增,2015年全县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增加800元。二是贫困村集体收入增加,57个贫困村成功摘帽。有的贫困村利用专项扶贫资金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将资产入股进行量化分红,有的建设村级光伏发电站,不仅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贫困村集体通过分红也实现了增收。三是初步形成了脱贫攻坚的“泗水样板”。泗水县在脱贫攻坚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境界,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加以提炼,把握规律,总结模式,形成了泗水县扶贫工作值得推广的典型案例和模式,极具推广实用价值,为其他地区或单位提供可学习、可借鉴或可复制的样板,在全市具有前瞻性和示范、引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