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君:让每一个焊件都成为艺术品
两根直径仅有3.2mm的不锈钢丝,瞬间被分毫不差地对焊在一起,无须打磨,焊接处与钢丝直径完全一致,根本看不出是焊上的。
这是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一线技术工人李万君进行焊接操作时的一个画面。多年来,李万君在轨道客车焊接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他掌握的手工焊接技术代表着转向架构架手工焊接的世界最高水平,他拥有碳钢、不锈钢等6项国际焊接资质证书,发明的20多项操作法累计为企业节省资金近千万元。
1987年,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分到长客配焊车间水箱工段。由于条件艰苦,一年里,同批进厂的28个人有25个转岗。
李万君的父亲李世忠是第一代长客工人,造过中国第一辆客车、第一辆地铁,曾7次当选厂劳模。当时,李万君所在的配焊车间也有两个劳模,一是机修班长屈伟健,全国劳模;一是段长张道祥,铁道部劳模。“好好干,向劳模看齐,自己一定也能干出一番事业!”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李万君安下心来。
为了练就一身好本领,一些用过的边角废料成了李万君的宝贝。每天,他都找到五六十斤,让当刨工的父亲帮他加工成坡口试验片,然后起早贪黑地练,平均一天要焊掉近300根焊条。“厂里要求每人每月焊100个水箱,我总会多焊20个。”李万君说。
在上班的第二年,李万君凭借高超的焊接技术在车间比赛中轻松夺冠。从1997年至2007年,他3次代表长客出征长春市焊工大赛,连拿3次第一。
2007年,作为全国铁路大提速的主力车型,从法国阿尔斯通引进的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在长客试制生产。列车转向架横梁与侧梁间的接触环口,是承载整车约50吨重量的关键受力点,也是决定列车能否实现速度等级提升的核心部件,按常规焊法,因焊接段数多,接头易出现不熔合的缺陷,质量根本无法保证,一时成为阻碍生产的拦路虎。
“能否一枪把这个环口焊下来呢?”李万君的想法,连法国专家都认为是匪夷所思——周长600毫米的环口周围,有横梁和其他障碍绊脚,就算拿毛笔围着走一圈,沿环口画出的笔锋粗细都无法保证均匀一致,更别说提着焊枪了。
艺高人胆大的李万君,决心一试。他在模型上反复演练,一边沿着环口不断变换体态、步伐和呼吸频率,一边端住焊枪匀速往复摆动,随时调整电流电压,精准控制熔池温度。经过一个多月摸索,他终于交出了合格样品,经超声波检测和射线探伤,焊缝完美无缺。
立足于此,李万君归纳总结出了“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掌握该操作法后,每个成熟焊工都能将这个“卡脖子”的环口焊接一气呵成,并保证质量,这项创新技术被迅速纳入长客生产工艺文件中。“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不能光靠有限的科研人员,我们每一个技术工人都要争当创新主角。”李万君说,“这就好比我们生产的动车组,节节都给力,动车才精彩。”
随着焊接技能的不断提高,荣誉纷至沓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吉林省高级专家、全国技术能手……李万君的名气越来越大。2005年,几位新加坡客人见识了李万君的惊人技艺后,开出“10倍月薪、全家绿卡”的条件,盛情邀请他赴新加坡工作,他没有答应。多年来,所有外界高薪聘请,李万君无一例外全部回绝。公司领导征求李万君的意见,希望他进入管理层,没想到,他同样拒绝。“厂里大学生有的是,不缺管理人员。我是一名技术工人,如果离开生产一线,手艺会慢慢荒废,也没法参与项目攻关了,还怎么为企业最大程度创造价值?”李万君说。
如今,在公司的支持下,李万君陆续制定了《转向架铆焊工标准操作手册》《各种车型焊缝接头的修磨标准》《焊接艺术化标准》,把自身严谨的质量追求变成了广大焊工的操作规范。
“制造高铁,必须表里如一,不能有丝毫瑕疵,还要美观整齐,要让每一个焊件都成为艺术品。”这是李万君心中的中国制造和中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