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修只包只收10元!一位坚守老街40多年的修理匠

陆中良说,黄渡老街原先有好几个修鞋摊,现在只剩他一家了。陆中良每天一早从方泰地区的家中出发,然后乘公交到黄渡,晚上又赶回去,风雨无阻。按每天来回12公里,全年350天计算,陆中良42年就走乘了170000多公里路程。

1陆中良正在修包.jpg

图说:陆中良正在修包 刘必华摄(下同)

过去,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随处可见挑担或摆摊的手艺人,他们修钟表、补棕绷、箍木桶、钉秤子、打洋锡、弹棉花、锔瓷碗、补铁锅……随着时代变迁,这些老行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嘉定区安亭镇黄渡老街,有家小门面修鞋铺,主人陆中良凭着一双勤劳之手,坚守40多年,为过往行人提供便利。

目录

修鞋纯属巧合编辑本段

今年73岁的陆中良,是安亭镇星明村人。讲起自己与修鞋沾上边,陆中良说是巧合。

40多年前的一天,陆中良从田里忙完活回家做午饭,忽听到外面传来阵阵吆喝声:“谁家要修鞋修包修拉链,立等可取……”陆中良一看,原来是一个外地男人,自行车上架着一台老式手摇修鞋机,正一边推一边吆喝。陆中良正好有2双皮鞋坏了要修,叫住对方。约10分钟,皮鞋修好,对方要价2元。

2陆中良正在修补鞋子.jpg

图说:陆中良正在修补鞋子

陆中良觉得,自己起早摸黑在大田拼命干,每天只有9毛钱。修鞋匠只花10来分钟,就轻松进账2元,自己为何不干?想到这,他不由试探地问对方:“你肯把这台修鞋机转卖给我吗?我也要做修鞋生意!”修鞋匠看陆中良眼神充满期待,说:“你诚心的话,就折价120元让给你吧。”陆中良一听,喜出望外。可120元不是小数目,陆中良只有50元,他向亲戚邻里东拼西凑,终于将修鞋机买了下来。

陆中良虽买回了修鞋机,但对机器性能和修补技巧一窍不通,他在家摸索操练,后在生产队打起了免费修鞋广告。很快,陆中良的修理技能日渐成熟,他不仅会修鞋,还会修包、拉杆箱、拉链、配钥匙……

在外奔波兜圈编辑本段

修鞋虽是小本生意,但那时也能赚到些外快。外岗、望新、安亭、马陆、南翔、江桥、封浜、黄渡等都成了他奔波的地方。

3陆中良正在修皮带.jpg

图说:陆中良正在修皮带

一次,陆中良在铁路边骑行时,自行车前胎碰到一颗大石子,连人带车翻到路下,自行车后座上的修鞋机也“飞”到了河里。陆中良费了好大劲,才将机器从水里捞出。有年冬天,陆中良到一个偏僻的村里做生意,晚上回来迷了路,在黑夜中昏头昏脑转了三个小时才回到家。

陆中良最怕见熟人。可事与愿违,不想碰到谁,就偏碰到谁!一天,陆中良经过一家自行车厂时,看到工人都穿工作皮鞋,就在门外摆了临时摊头。中午,好多工人来修补皮鞋。这时,从厂里走出一位干部模样的人。陆中良抬头一看,愣住了,对方竟是自己多年不见的姨表哥,原来他是这家厂的厂长。还有一次,陆中良经过外岗一农场时,迎面碰上了在当地工作的舅妈儿子,好不尴尬。

直到1978年,陆中良才结束四处“跑码头”的日子,在黄渡扎根,继续做修鞋生意。

一做就是40年编辑本段

陆中良说,黄渡老街原先有好几个修鞋摊,现在只剩他一家了。陆中良每天一早从方泰地区的家中出发,然后乘公交到黄渡,晚上又赶回去,风雨无阻。按每天来回12公里,全年350天计算,陆中良42年就走乘了170000多公里路程。

陆中良待人热情,价格公道,碰到打眼洞之类的小事不收费。采访中,记者看到一青年女子拿着一只损坏的品牌包来修理,陆中良认真将包修好,只收对方修理费10元。

5修鞋店门前聊天者陆绎不绝.jpg

图说:修鞋店门前聊天者陆绎不绝

陆中良对黄渡有着很深感情,他说早年父亲在黄渡教过书,自己又在黄渡这么多年,连女婿找的都是黄渡人。陆中良的店面很小,但前来聊天的人络绎不绝,他们都是附近退休居民,大家围坐一起欢声笑语,大到国内外形势,小到家常里短,无所不谈。一位阿婆朝陆中良开玩笑:“老陆,这么多年我们都一直陪你茄山胡,你可要请我们吃酒水哟……”

问他准备再做几年?陆中良说:“我已年过70岁,但只要身体动得动,就一直做下去,权当锻练身体。还有我与这么多街坊邻居热闹惯了,闲着反会寂寞冷清……”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湖南“瓷娃娃”身残志坚 创业养殖土鸡脱贫奔小康    下一篇 休息也放不下手机,武汉医生组团为海外华人“云答疑”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