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医顶级期刊上发了篇论文,主角居然是……
学术研究,就一定要高高在上、曲高和寡吗?其实,学术也能超级“接地气”。
薯片筒卷上消毒的A4纸,写上“听诊器”三个字。这不,咱们再熟悉不过的薯片筒,在中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医生的手里,摇身一变成为战疫期间的救命“武器”。
2020年5月4日,“薯片筒听诊器”还登上影响因子24.8分的顶级学术期刊《欧洲心脏杂志》,成为顶尖学术论文里的华丽主角。
响亮发声编辑本段
中国军医登上全球顶尖期刊编辑本段
“听诊器,对于一个医生,尤其是治疗心脏和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和位置。”此次论文的主导者,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主任高旭辉介绍。
但疫情期间,医生穿上厚重一体式防护服,普通听诊器无法正常使用;而新式蓝牙听诊器又太贵太稀缺,不可能大量普遍使用。因此,不少医院和医生放弃使用听诊器,用超声仪器或CT检查来替代。
同时,在3月底,有国外专家在全球著名学术期刊发表了一篇名为“COVID-19 outbreak:less stethoscope,more ultrasound”的观点论文,呼吁医生少用听诊器,多用肺部超声。
作为一名在临床工作了30年,几乎每天与听诊器打交道的心胸外科医生,高旭辉坐不住了。想到新冠疫情还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行,全世界同行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高主任立即组织科室ICU主任谭焱、护士长朱豫、主治医师朱健及研究生黄斌组成团队,迅速组织论文的撰写与投稿,力争将这个中国军医用简便方法解决疫情期间“听诊”难题的经验,向世界发声。
很快,4月15日,中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团队使用自制听诊器的文章撰写完成,投递给影响因子24.889分的世界顶级心脏领域SCI杂志《欧洲心脏杂志》;4月18日,收到对方肯定回复,5月4日,该杂志极速在首页刊登了这篇文章。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用纸筒代替听诊器,可以解决一线医生及偏远地区医生听诊的困难,也是给各国防疫医生提供一点建议!被心脏领域排名第一的杂志录用,可见各国专家对听诊的重视和回归。”高旭辉欣慰地说。
大道至简编辑本段
薯片筒成为救命武器编辑本段
薯片筒卷上消毒的A4纸,自信地写上“听诊器”三个字。这种自制的简单听诊器不仅经济、安全、免费,而且还可以用来听诊超声设备无法检测到的支气管痉挛。此项接地气的研究团队成员,中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ICU主任谭焱,向记者回忆起,疫情期间对刘爹爹的一次惊心动魄的救治。
那是2月中下旬的一天,68岁的重症肺炎患者刘爹爹,上着呼吸机。早上查房时,谭焱发现刘爹爹的气道压突然增高,二氧化碳分压急剧上升,血氧饱和度开始下降,心率加快。
“快,听诊器!”说时迟那时快,谭焱迅速拿起床边的自制听诊器,一听,患者的双肺布满哮鸣音,而哮鸣音是支气管哮喘的典型症状。于是,给刘爹爹迅速用上哮喘特效药氨茶碱后,他的症状果然很快缓解了。
“刘爹爹的症状,与新冠肺炎加重时的表现完全一致,当时如果没有听诊器,超声是判断不出患者的哮喘发作,也正是这个简易听诊筒,救了刘爹爹一命。”
被薯片筒救命的,还不止刘爹爹一人。谭焱介绍,他们科室还3个患者,都遇到痰痂堵住气道引起二氧化碳蓄积,也是用这个方法及时听诊找到了原因。“在那个紧急时刻,听诊器作为床边或戴在我们身上的工具,比超声设备更能帮助医务人员及时挽救生命。”
那么,这个简单的听诊筒是如何诞生的呢?原来,面对疫情期间普通听诊器无法正常使用的现状,早在2月初,谭焱就想起曾经看到的一幅漫画。画中,早期医生在没有听诊器情况下,使用一个木筒为患者听诊。他瞬间想到:为什么不就地取材,自制一个听诊器呢?
业余时间喜欢打羽毛球的他,首先用装羽毛球的长筒开始试验,但在使用过程中他发现,羽毛球筒长度过长,不利于听诊。于是,大家又找到了平时装薯片的筒,经过简单制作,一个简易版的听诊器应运而生,效果也非常不错。
“疫情期间,这个听诊器彰显其良好的效果还得益于防护服,因为耳朵那里的防护服相当于一层听诊器的膜,声音有增强的效果。此外,用这个也有小技巧,需要纸筒两端均不漏气。”谭焱介绍说。
据悉,在中部战区总医院新冠疫情期间,这款听诊筒累计为300多名患者进行了听诊,收到较好效果,还被推广到其他医院,受到好评。
最早,医生都是用耳朵直接贴近患者的胸背部来听心肺的声音来判断是否有异常,直到 Rene Laennec 医生使用纸筒
返璞归真编辑本段
我们和患者紧紧相“连”编辑本段
高旭辉主任表示,即使超声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绝对无法取代听诊器等基本检查手段。尤其在新冠肺炎期间,不要放弃使用听诊器。
高旭辉团队在本次论文中,还罗列了下面多条理由:
新冠患者病情瞬息万变,需要医生及时作出判断,超声医生到达、设备展开需要一定时间,许多医院也没有足够的超声医生来支持完成所需的检查;
其次,新冠患者的肺泡、气管里的炎症进展,听诊器具有超声无法比拟的优势,超声波无法像听诊器一样随时动态了解,而听诊器还可以随时了解患者肠、胃部的情况,以便作出科学准确应对;
另外,超声检查中,病毒也可能被携带给下一个也需要床旁超声检查的患者,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最后,手持的袖珍超声波设备都很昂贵,这也是很现实一点。
高旭辉主任表示:
很多人说现在医生很好当,因为都借助于精密仪器判断,但是大道至简,我们的理念是扎根于临床。
文章的切入点看似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研究,实际是百分之百的科学问题,薯片筒听诊器的原理,这也是返璞归真.
同时,也向世界传递,无论何时,中国医生都和患者紧紧相‘连’的态度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