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珠峰故事:一名测绘队员眼中的两次高程测量

“我就喜欢干测绘。”2002年,郑林大学毕业后加入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简称国测一大队)精(密)测(量)队,参与了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这次他主动请缨,参战2020珠峰高程测量。

初见郑林时,他正和同事聊着家常。珠峰大本营帐篷内微弱的灯光打在他黝黑而线条柔和的脸颊上,眼睛更加清澈明亮。说起话来语速很快的他,聊到尽兴处,会用浓厚的关中话和同事“拌嘴”,活泼得像个孩子。

“我就喜欢干测绘。”2002年,郑林大学毕业后加入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简称国测一大队)精(密)测(量)队,参与了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这次他主动请缨,参战2020珠峰高程测量。

在珠峰大本营西侧的一个小坡上,矗立着2005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在郑林心中,这座纪念碑既是对那次珠峰高程测量的深沉礼赞,也是测绘人的精神丰碑。

“有点懵!”回忆起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郑林脱口而出。

2004年12月的一天下午,正在家休息的郑林接到了精测队中队长张亚东的电话。

“去西藏,参加珠峰高程测量!”电话那头,张亚东语气坚决,容不得别人犹豫。

“我是不是要登顶?”郑林兴奋地说。

“你是独生子女,没资格。”张亚东回复。

“那让我去珠峰干吗?”郑林有些失落。

“做你的老本行,三角测量。”张亚东说。

“成!”郑林答道。

毫无准备,24岁的郑林就这样“被卷入”到那次测量工作中去。

测绘队员郑林准备从定日县城前往珠峰大本营(5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武思宇 摄

郑林回忆,那时住的是绿色军用帐篷,队员们枕着行军被,用灌满开水的玻璃瓶暖脚,蜷缩成一团入睡;吃的是馒头、油饼和压缩饼干,烧雪水喝;很少有个人防护装备,在珠峰地区作业经验不足。

在那次测量过程中,郑林经历了两次“生死体验”:一次是在藏北无人区开展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完工返回途中,定位系统失效,汽车故障,一行4人被困在荒野整整一天;一次是在日喀则市定日县曲当乡珠峰东坡附近进行导线测量,受天气影响,郑林等人临近天黑才收工下山,行至半山腰,手电筒没电了,队员们手拉手,摸黑走了一个多小时,途中不断用对讲机呼救,最后得到救助,凌晨3点到达营地。

经过2个多月的奋斗,郑林所在的国测一大队成功完成了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关键任务,他们创造的多项科技世界纪录载入史册。

“经天纬地,开路先锋”,是测绘事业的生动写照。选择了大地般宏伟事业的人,就有着大地般博大的胸怀。既然测绘人肩负着开路先锋的神圣使命,就定要继续攀登!

15年后的今天,郑林自愿报名2020珠峰高程测量,还是做老本行——三角测量,面临的挑战依旧严峻:高寒缺氧,以及外业作业时仍要翻过危险重重的冲沟、冰塔林、冰崩区等。但在郑林眼里,这次测量也有了可喜的变化。

(2020珠峰高程测量·图文互动)(2)一名测绘队员眼中的两次珠峰高程测量

测绘队员郑林(右)与队友在2005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旁(5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洛卓嘉措 摄

生活保障更好了——如今的大本营24小时不断电,设立了临时医疗点并配有高压氧舱,帐篷内放有取暖器,每隔2到3天会有车运送蔬菜、水果和肉类到大本营;

设备更先进了——大量国产装备投入使用,可靠性、精度大大提高,北斗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充分保障了测量工作需要;

经验更丰富了——经过2005年复测,国测一大队积累总结了一系列作业及团队协作经验,在这次测量前,大队做了充分准备,为队员制定了科学训练计划……

2020珠峰高程测量已进入登顶测量阶段,全体测量登山队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此刻,郑林也在珠峰大本营忙碌着,调试设备,为最后的三角交会测量做准备。

他说:“虽然再次遗憾落选登顶测量,但一定会全力以赴。”

“有信心!能再次参与珠峰高程测量,很光荣!”采访结束时,郑林说。

“信心”“光荣”是参战测绘队员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这份信心和光荣感定是源自他们不变的初心,源自对测绘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巍然矗立,测绘精神代代传承,永不熄灭。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浙江乡村医生扎根基层47载:照顾病人如家人    下一篇 航天员天宫一号24小时:人间一昼夜,“天宫”16天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