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他为危重症患者“借”来一栋临时ICU

从1月17日进入武汉金银潭医院南五楼由普通病区改造成的ICU,尚游带领一支联合组建的抗疫队伍奋战了83天。

在临时ICU,护士用病房里的一部公用旧手机拍下了进病房前的尚游

刚从金银潭临时ICU凯旋,43岁的武汉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尚游教授,在生活中遇到了“小麻烦”——因为夫人被隔离观察,他只能一边工作一边带7岁的儿子。这让他颇有些头疼。相比治疗ICU病人,他不太擅长带孩子这项“工作”。

从1月17日进入武汉金银潭医院南五楼由普通病区改造成的ICU,尚游带领一支联合组建的抗疫队伍奋战了83天。金银潭医院取得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死亡率最低、抢救成功率最高的好成绩,尚游团队是其中一支“主力军”。

目录

要将金银潭南五楼改建成ICU编辑本段

南五楼护士长彭璐清楚地记得:“他们是1月17日下午来的,先在电脑中将病区所有的病人资料仔细看了一遍,吃了盒饭,换上防护服进舱看病人,晚上11时多才出来。”

1月3日,小儿科护士长彭璐和结核病区主任夏家安被抽调到南五楼,南五楼原本收治新冠肺炎轻症病人和留观病人。但很快重病人越来越多,医院原有的南七楼ICU收满了,急需将南六楼和南五楼改造成临时ICU。

“我对金银潭不陌生,年年要来帮忙的。”金银潭是武汉市传染病定点医院,每年都会收治一些散发的传染病人,重症医学界年轻的权威尚游是他们经常请来帮忙的人。

协和、同济、中南、省人民被武汉人称为“四大家”。早在1月10日左右,湖北省卫健委就安排“四大家”的重症医学专家值守金银潭医院ICU,每家一周。尚游的排期正好在春节。“当时我还在想,春节就春节吧,反正每年春节也没有休息过,到哪里上班都一样。”

他带着一支联合团队编辑本段

尚游教授在协和医院准备进入ICU

ICU的医护人员被称作是“离死亡最近的人”。ICU也是现代抢救设备最齐全的地方,一个成熟的ICU团队需要日积月累地磨合。

出发前,尚游在科里挑选护士。不管是首批跟他到南五楼的,还是后来轮换的人,都是在ICU工作十年以上的高级专科护士,对危重症患者护理所要求的高精尖技术了如指掌。

1月中旬到2月上旬,疫情处于上升期,金银潭医院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多。经改造的南五楼作为临时ICU有22张病床,但高峰时收治了32个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病人一度比医护人员多。

“刚来时,我们每天看到有病人去世,危重症病人这么多,心里还是很害怕的。”跟随尚游教授到南五楼的ICU护士郭慧玲说。

作为病房里的组织领导者,尚游肩负的责任大,心理压力也很大。“但我不能表现出害怕啊,更不能退缩。”每天交班查房,尚游都会婆婆妈妈地给大家强调做好防护,“防护做好了,就不怕。”

几周后,省内外的支援队伍陆续到达。南五楼的医护队伍来自全国各地,除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以外,还有山东、安徽、福建、湖南及湖北省内多个地市。这个临时团队的成员,之前从事的专业也不尽相同。把这支临时队伍融合起来,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救治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成了尚游的头等大事。

“今天有几个ICU护士?”每天早晨交班时,尚游都会反复询问这句话,南五楼负责协调的金银潭医院外科医生李昕对此印象深刻。专业的ICU人员不够,尚游要想尽办法合理调配,保证每个病人的救治工作不出任何纰漏。“这真的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李昕说。

1977年出生的尚游,是一位技术全面的重症医学专家。在ICU,没有他不会操作的仪器。“他从来不说你不该怎么做,而是说需要这样做。”南五楼护士长彭璐,经常看到尚游在病房里手把手教人,很多时候,他都亲力亲为。

“他功学深厚,工作踏实。”金银潭医院张定宇院长谈起尚游,满是赞许。

“借”出一个ICU编辑本段

在ICU,彩超检查也由尚游自己操作

尚游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到了南五楼病房,他才发现困难重重。病房现有的医护人员从来没有过ICU工作经验,没有监护仪、呼吸机等ICU所需要的基本设施和工作机制。

但尚游前脚到,张定宇后脚就派人送来了8台新的呼吸机,全部没有拆封。这是南五楼的第一批ICU设备。那天晚上,尚游带着自己团队的医护和金银潭的医护,进了隔离病房。他们将病人按轻重分开,当天晚上,8台呼吸机都用上了。

重症医学需要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作支撑。为了给救治病人争取时间,尚游通过各种途径借来相关设备。喉镜是抢救呼吸衰竭病人插管时的必备设备,金银潭医院只有普通喉镜,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用普通喉镜插管,相当于盲插,对病人危险,对医生也危险。

在导师姚尚龙教授的帮助下,尚游找到了厂家捐赠的可视喉镜。可视喉镜下,病人的气道一览无余,插管又快又好。从1月17日到4月8日南五楼临时ICU完成历史使命,这台可视喉镜帮助了57位病人成功插管。

普通的吸痰管有一端暴露在空气中,用这个为新冠肺炎患者吸痰,对操作的医护人员来说存在着巨大风险,必须要用密封吸痰管,但金银潭医院没有。尚游当即开车回到协和医院,从自己科室拿了一批。金银潭医院没有血液净化器,尚游又开车回自己的医院去拿。

病房里的危重病人多,只有一台ECMO,尚游给生产厂家打电话,问能不能借用一下他们的样机,厂家二话没说,把两台样机送来。南五楼最多时,有三个病人同时上了ECMO。

金银潭医院给南五楼配备了一台彩超,不够用,尚游又去借,还真让他借回来了一台样机。

南五楼的临时ICU成立半个月后,通过各种渠道,东西慢慢凑齐了,终于像个ICU的样子。

4月8日南五楼的临时ICU关闭时,尚游嘱咐又嘱咐护士长彭璐:“好好把这些都消毒了,我好还给人家。”

4月8日金银潭医院南五楼临时ICU关闭,医生办公室办公电脑开始打包,等待消毒

科学理性才能救更多的人编辑本段

“你要把病人从死神那里拉回来,如果只会悲伤,那怎么做得到?”尚游说,对待新冠肺炎这种新型传染病,作为学者,要做的是尽快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

2月上旬,尚游在《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基于52名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危重型患者的救治做好了,新冠肺炎的致死率就会下降。”尚游在研究中分享了他在金银潭医院南五楼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

那些都是他在病房里日日夜夜守出来的。

李昕医生告诉记者,很长一段时间,在南五楼,尚游一天要去隔离病房三次,早晨交班查房、下午查房、晚上查房。

尚游解释,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的病症周期非常短,短到以小时甚至是以分钟来计算,“必须守,守在他们床边”。ICU的医生在医学界也被称为“床旁医生”。

一天晚上,病房里一个100多公斤的壮汉因为严重缺氧,神志有些不清,他挣脱了监护仪,扯脱了呼吸机,在病房走廊里乱跑。守在病房里的尚游带着医生护士把他抬到病床上,深度镇静后给他插了管。

尚游的守,除了是医生的守,还有研究者的守,从进入南五楼开始,就开展了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多项临床研究。“真正的大医不是只救一个病人,不是只救自己病房里的人,而是救一群人,甚至是救众人。”

尚游在成为大医的道路上奋力行走。为了救更多的人,他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外,挤出时间来做科研。在金银潭医院的两个多月里,他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他说,科研的过程就是将自己在临床中的发现进行总结,变成规范,能让大家照着做,这样才能救更多的人。

尚游联络全国各地重症医学专家共同制定了《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从南五楼归来的这几天,他参加了以色列、加拿大及欧洲的多场关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的讨论与交流。“我希望,这个中国专家的共识能够给全球抗击新冠肺炎贡献一份力量,从死神手里拉回更多的人。”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武大95后姑娘联合国研讨会发言,网友:谁家的孩子?太优秀了!    下一篇 赵英明夫妇,又!火!了!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