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雷神山医院院长:告别雷神山,希望它永不开门

结束了紧张工作的王行环,讲述了自己和雷神山的故事。

2020年4月15日,备受关注的武汉雷神山医院运行67天、完成2011名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后正式休舱。16日,记者连线采访了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结束了紧张工作的他,讲述了自己和雷神山的故事。

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卸任雷神山医院院长的第一天,感觉如何?

王行环:觉得特别轻松,因为在隔离,三个月以来第一次早晨起来没什么事干,今天是第一天真实体会到平常的生活是那么宝贵。

记者:昨天(15日)雷神山医院休舱的时候,您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王行环:昨天我们把雷神山所有的地方都走了一遍,最后检查了一下。告别的时候,好几个人都流眼泪了,我也很感动。因为每一个人来的时候,心里都清楚这确实是生死攸关,有可能自己会被感染,有可能就会牺牲。到昨天告别的时候,我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希望雷神山这次关门以后永不开门,永不开门就意味着疫情控制好了,而且永远不再发生。

记者:雷神山医院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受关注,在这里当院长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王行环:我认为是我人生中最有价值、最难忘的一段经历。雷神山的每一天都非常特殊,我们只知道今天还有什么任务,明天可能会面对什么,每天都在应对挑战。在危难时刻,我和雷神山的战友能够一起承担这样特殊的历史使命,非常难得,像这样的经历一辈子都没有过。

记者:第一次踏入雷神山是怎样的情景?压力大吗?

王行环:第一天去雷神山的时候,它还是一个大工地,看到最多的就是工人。当时压力很大,因为雷神山医院在建设和准备接收病人的阶段是武汉疫情非常严重的时候,如果病人不能及时收治,就会变成流动的传染源,每个病人大约可以传播3.5个人,所以大家都很急,这个急不是病情急,是可能会给社会带来传染。

记者:当时您心里是怎么想的?

王行环:当时想这种情况下医院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开门,现在想来觉得非常神奇,当天和建设方商量当晚开始收病人,他们的速度让我很惊叹,以前都是在网上、新闻上看到说“中国速度”“基建狂魔”,这回切身体会感到非常佩服,也很感谢他们。

记者:雷神山这样一个临时组建的医院,难度最大的是什么?

王行环:难度最大的事情是如何保证质量,一个是安全质量,另一个是救治的质量。这是一场速度排第一的救治,还要保证救治的成功率高。只有保证大家的防护安全,事情才能再继续下去。好在我们整体的救治效果是非常好的,进雷神山之前,最担心的防护物资政府保障得特别好,供应非常及时到位,这个也是我们能完成任务的一个前提。总共2011个患者,其中重症的有一千多,整体病死率是2.3%,重症患者的病死率是4.3%,救治效果是非常好的。不过,还是有这么多患者没有救过来,也是我们很遗憾的事情。

记者:我们看到雷神山有很多让患者、医护人员很感动的手绘墙,这些手绘在医院关闭以后将如何保存呢?

王行环:在这里生活、工作压力非常大,他们还能这么有爱心真情流露,通过绘画把压力释放在墙上,我第一次看到这些画的时候就很感动,现在我们给这些画涂上了一种特殊的涂料,已经保护起来再也擦不掉了,都在医院里。

记者:您接下来会有哪些任务呢?

王行环:我是一名医生,后面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去做手术,我隔离结束以后,很快就可以去给他们做手术了。

记者:共同在雷神山战“疫”两个多月,您有哪些心里话想对战友们说?

王行环:在这里问候所有雷神山的战友们,感谢他们,希望每一位战友平安、幸福。这段时间我能够有幸和大家一起共事,是我一辈子的荣幸。还要感谢中央指导组、各级政府他们给雷神山医院提供了大量的帮助,谢谢他们。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凡人英雄在武汉: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下一篇 近视1200度、还丢了眼镜,她却给医生写了一封信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