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她们,是守护白衣战士的人

她们说:“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洗手衣,而是一线人员冲锋陷阵的‘战袍’;我们精心挑选的不是护目镜,而是一线战友用来抵挡‘子弹’的‘钢盔’!”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战士

奋战在抗疫一线

却不曾与患者面对面

见不到患者

却又与病毒零距离接触

……

她们为前线洗战袍、送盔甲

被称为“白衣战士”的守护者

目录

十人组成“娘子军” 编辑本段

专为战友送“战袍”编辑本段

“紧急呼叫消供科!感二科正在会诊,洗手衣告急,请求立即下送。”

“呼叫消供科!我是感三科。护目镜马上用完了,请求支援……”

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顶楼,一个弥漫着消毒水味的房间里,这样的场景每天不知道要上演多少次。

在这个仅有几张大桌子的房间里,10个女护士组成消毒供应科,每天与堆积如小山的洗手衣展开“较量”。

年龄差距近30岁,平均身高不足160厘米,她们却合力推着一人多高、重达几百斤的回收下送车,每天6次往返于15个科室之间,把近千件衣裤送到战友手中。

护目镜由于反复洗消,磨损较严重,为了保证一线人员佩戴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她们逐个检查,再按科室佩戴习惯分别下送到15个科室。

看似简单的工作,对体力和耐力却是极大的考验。仅一个多月时间,她们就累计回收、下送洗手服、护目镜等防护物品10万多件,梳理了数万字的工作笔记。

夜幕降临,但消供科的白衣战士们依然在热火朝天地工作着。这就是她们的工作常态。

她们说:“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洗手衣,而是一线人员冲锋陷阵的‘战袍’;我们精心挑选的不是护目镜,而是一线战友用来抵挡‘子弹’的‘钢盔’!”

守护一线医护 曾穿雨衣工作编辑本段

“我知道你们都有上一线、进红区的本事和觉悟,我也知道在你们眼里,这些工作是简单的‘粗活’。但只要有患者,就有前线医护人员的洗手衣、护目镜需要洗消,我们就是一线医生的‘防护服’,是医护人员的守护者!”

这是科室成立第一天,谭茜主任对队员们说的话。

科室初建一切从零开始,连楼层水管都没有接好,困难可想而知。但为了尽快收治患者,她们立即投入战斗,一车一车地清除室内垃圾,一桶一桶地打水冲刷地面……

为了避免弄脏心爱的军装,她们穿起配发的制式雨衣,从此有了一个响亮的团体外号:“雨衣小分队”。

医院刚刚收治患者的那段时间,她们把分配的防护用品都留给一线,大部分时间穿着雨衣工作。

比起防护服,雨衣的防护性不好,而且透气性更差,但她们没有一句抱怨。

辛苦忙碌一个多月,但她们说,为生命而战,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扶贫村里,64岁将军战“疫”60余天    下一篇 留学少年48小时回家路:落地后只感觉到踏实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