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印尼地震时他们救治了4000多名伤病员,获救者的一句话让人泪目

2018年4月27日,中国国际救援队迎来17岁生日。过去的17年里,在地动山摇后留下的废墟之中,在海啸退去后的狼藉之上,总能第一时间看到……

2018年4月27日,中国国际救援队迎来17岁生日。

过去的17年里,在地动山摇后留下的废墟之中,在海啸退去后的狼藉之上,总能第一时间看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身影。

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训练现场。

目录

印尼获救者说:“中国,北京,我爱你”编辑本段

中国国际救援队,即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是一支专业救援队伍,是国内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地震专业救援队伍。成立之初共有220名成员,胡杰就是其中一员。

胡杰一眼就在救援队成立之初的集体合影中找到了自己。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9级强震并引发海啸,印尼受灾最为严重,20多万人死亡,50多万人无家可归。中国政府立即启动救援机制,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救援行动。

第一次参与国际救援任务,尽管在训练场上已经对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进行了多次模拟,可真正见到灾后现场的那一刻,胡杰还是难以相信眼前的景象。很多人是在浮潜时被突如其来的巨浪抛高而摔死,不少人更身首异处。家园被摧毁,到处一片狼藉。“地狱应该就是那个样子吧!”他说。

“整个海岸线上一片狼藉。我看到有船只被海水冲到屋顶上下不来,当地人就用火烧掉,整个望过去就是一片火海,到处都是遇难者的遗体。”胡杰回忆。

这场历时28天的救援行动中,他们尽最大可能搜寻幸存者,还协助当地医院,救治了4000多名伤病员。不少获救者特地学了汉语“中国,北京,我爱你”,向救援队员们表达发自内心的感谢。

用生命营救生命,在陌生国度的废墟之上与生命和时间赛跑,是胡杰对这次救援最深的记忆。“我愿为你承担危险,挽救你的生命。这是我的使命和温柔,我感到无限光荣。”他在日记里写道。

海水退去后的废墟里,救援队员在进行清理和搜寻。中国国际救援队供图

生命无国界,灾难中伸出援手编辑本段

“我们曾经被误解,说中国国际救援队是不是只救中国人?”面对别有用心的目光和声音,他们坚信,生命无国界,驰援五洲,从未退缩。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救援队队员们为拯救生命急速前行。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尼泊尔地震灾区展开救援。中国国际救援队供图

受灾严重的居民区里,16岁的男孩瑞纳被困在废墟之中20多个小时,腰部以下整个被掩埋,只有微弱的生命体征。他趴在倒塌的楼板下,背部与楼板之间夹着木质家具残片,他身体下有一具尸体,尸体已经开始腐烂。情况很不利于救援。由于废墟结构极不稳定,余震又随时有可能发生造成二次伤害,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现场的情况让所有人捏了一把汗。

“当时,小男孩不但从腰部以下都在废墟中埋着,而且在背部压着一块楼板,我们首先抓紧时间清理了掉落的废墟。由于小男孩已经非常虚弱,医生紧急给孩子进行了补液。”老队员王念法告诉记者,在补液的过程中,救援队迅速制订了两套方案。“孩子状态稳定一些以后,救援队首先将压在他背上的水泥板移除,但是发现行不通,可能发生二次坍塌。于是我们采取了第二种方式,用液压顶杆支撑起水泥板,破拆掉它。”

救援中,每进行一个动作,他就冲着瑞纳的方向喊一句“OK?”每隔几分钟,瑞纳也回复一声“OK!”就这样,在几百声的“OK”问候、“OK”回应中,经过5个多小时的营救,救援队终于以最安全的方式将孩子救了出来!为了保持体征稳定,孩子出来时依旧保持了之前趴着的姿势。“说了那么多OK,就是想告诉他‘我在你身边’。”王念法说,“对我来说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把被困者从废墟里解救出来,让他们转危为安。”

他们说再这么救下去连命都没了编辑本段

我们却义无反顾编辑本段

2010年1月13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14日凌晨,由60名队员组成的中国救援队抵达海地震区,在35度的高温下马不停蹄地开展救援。最大困难是当地恶劣的局势:政局动荡,枪支失去控制,到处枪声四起。

“我们是穿着防弹服、防弹头盔去救援的。”参与那次地震的救援队员田强回忆道。许多其他国家的救援队只停留几日便匆匆离开了。“他们说,这么救下去,命都没了。”

可就中国救援队坚持下来了,在60个小时的高强度搜救过程中,救援队对30余处受地震灾害破坏严重的区域进行了准确、系统的勘测和评估,制定科学方案,及时抢险救灾,并帮助挖掘遇难者遗体,医治伤员2500余人,出色完成了任务。

2010年1月17日下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看望了在海地参与救援的各国队员,高度赞扬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搜救工作。他说:“我代表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感谢中国国际救援队,地震后第一时间赶到这里实施救援工作,并找到特别代表和其他官员的遗体,非常感谢中国国际救援队艰苦而出色的工作。”

2010年1月17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海地地震救援现场向中国国际救援队表示感谢。资料图

驰援五洲,祖国是坚强后盾编辑本段

胡杰充满感慨地给记者讲述着成立之初的故事。那时候的救援队,缺乏专业设备,缺乏经验,没有自己成形的培训体系。而今天的中国国际救援队,装备齐全,有救援指挥车、医疗保障车等各型车辆50多台、抽救犬40多条,生命探测、营救通信等专业救援设备2000余件。

训练体系上,不同于国际上一些救援队的职业化形式,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培训更强调将队员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多面手,在实际救援行动中能更加全面迅速地开展工作,对各个部分工作的熟悉使得队员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也更高效地救助被困人员。同时,救援队的成员们许多还有着教官这个身份,把专业的救援知识和本领传授给消防官兵、救援志愿者等。

胡杰说,“希望更多社会力量能加入救援行列、学习科学救援技能,在完备的培训体系下,多种形式的救援力量就像投入湖水的石子,一层一层向外影响着、推进着我国救援能力的提升。我们不仅在‘战时’行动中彰显实力,也积极参与国际救援演习等活动,与各种救援队切磋交流,屡屡获赞,让世界刮目相看。”在胡杰看来,中国国际救援队已经成了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一块金字招牌。

2009年和2014年的两次测评中,救援队以各项指标全优的成绩通过联合国救援组织IEC的测评,成为中国首支具有国际重型救援队资格的紧急救援单位。如今,中国国际救援队经联合国授权,具备了在国际救援行动中组建现场协调中心和行动接待中心的资格。

从2003年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次执行海外救援任务算起,十几年来,他们从世界各地的灾难现场的废墟中,共救出64位被困者,对每位被困者的平均救援时间在19个小时以上,在救援现场,他们总是不眠不休,不放弃任何一丝生命的希望。此外,救援队还要经常参与灾后的医疗救援,每次行动中平均都要救治上千名伤员,17年中累计救治伤员22458名。

训练基地模拟的灾后现场,是队员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战场。

能够培养这样一支专业的救援国家队,并支持他们驰援五洲,祖国是坚强的后盾。“一个国家的稳定太重要了!”参与海地地震救援的田强说,“国家强不强,要看政府是不是能把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调配物资、展开救援,特别是在灾难发生的时候,灾后的救援情况就是国力的一种体现。”

灾难里,中国国际救援队彰显的,是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是以人为本、大爱无疆的大国温度!

而那些在援助中获救的、说着不同语言却有着相同感恩感激眼神的他们,则成为一个又一个传递爱和责任的使者,守护着那些劫后余生的家园。

中国国际救援队集结前往救援前线。中国国际救援队供图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江苏援非洲医疗队:“治已病”同时“治未病”    下一篇 李静:带着865份勇气和力量决战到底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