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昭君村 村在归州东北四十里。
过昭君村 村在归州东北四十里。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
亦如彼姝子,生此遐陋村。
至丽物难掩,遽选入君门。
独美众所嫉,终弃于塞垣。
唯此希代色,岂无一顾恩?
事排势须去,不得由至尊。
白黑既可变,丹青何足论?
竟埋岱北骨,不返巴东魂。
惨澹晚云水,依稀旧乡园。
妍姿化已久,但有村名存。
村中有遗老,指点为我言。
不取往者戒,恐贻来者冤。
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
不取往者戒,恐贻①来者冤
①贻:留。②昭君村:在今湖北秭归。五言古诗《过昭君村》,作于诗人赴忠州刺史任途中。这两句诗的后两句是:“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四句的意思是,因鉴于王昭君美丽出众而得到悲惨的遭遇,后来的村女们吸取前人的教训,恐怕受到同样的命运,都把面孔烧起许多瘢痕,破坏了她们的美貌。这个惨痛事实,读来令人心酸,是对昭君命运的怜悯,对皇室摧惨妇女的控诉,艺术概括深刻、尖锐,感人至深。同时,也是诗人借昭君遭遇,曲折地表示了自己的心境。
作者小传编辑本段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