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菲律宾归侨于集华:助力陶瓷名扬四海

为了创作作品,于集华钻进闷热的工作室经常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常常感到腰部“吃不消”。他潜心钻研刷花技艺,采用独创的颜料、配方,在尝试500余次后终于成功。

fileImg

高温釉下五彩《硕果累累》瓷板

于集华,生于1959年,是江西景德镇泥宝斋第三代传承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

目录

陶瓷成交流“使者”编辑本段

自8岁起,于集华开始学练陶瓷手工技艺。为开拓自己的创作思路,他曾经师从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在故宫博物院进行了为期5年的学习。

通过观赏古代延续下来的各种工艺品,他吸收借鉴传统技艺的精华,为自己的创作获取了灵感。他的作品多次作为国礼瓷,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赠送给世界各国元首、政要,其中包括3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领导人,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增进睦邻友好的“使者”。

1996年,于集华响应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陶瓷文化走出去”的号召,走出国门。

旅居菲律宾10余年间,他通过在当地创办陶瓷艺术画廊的形式,让许多当地居民喜欢上了日用陶瓷,也更加了解陶瓷文化艺术。有些人在听了他的介绍后,还专程赶赴景德镇,购买陶瓷,感受文化魅力。

自称“画匠”的大师编辑本段

于集华52年来共创作陶瓷作品3000余件。谈起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是青花釉下《映日荷花》瓷瓶。

瓷瓶制作采用了他自创的“釉下青花分水肌理纹”技法,一幅水墨画的气韵间,荷叶白线条上云雾样的自然肌理纹清晰可见。1991年,该作品以2/3以上的选票获得联合国金奖。

当时为了创作这件作品,于集华穿着短裤背心,钻进闷热的工作室经常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常常感到腰部“吃不消”。他潜心钻研刷花技艺,采用独创的颜料、配方,在尝试500余次后终于成功。

谈起自己作品广受欢迎的原因,于集华认为,一是源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可选题材多;二是创作的作品寓意好,诸如荷花象征“和和美美”,葡萄象征“硕果累累”等;三是因为景德镇瓷器本身的“金字招牌”效应。

“但我更愿意称自己为‘画匠’。”不管外界给予多少赞誉,于集华说,自己就是一个匠人,只希望沉淀下来,潜心创作。

经过长时间的物色,于集华终于在2018年10月选出一位弟子。“选人很难,这不仅要对方愿意学,还得有悟性。”于集华说,手工传统技艺一定要世代相传。

借陶瓷扬中华文化编辑本段

身为江西省政协委员,于集华格外关注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多年来,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他先后写出《关于规范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市场的建议》《关于整合组建陶瓷艺术研究机构的建议》等提案。

“希望以陶瓷为载体,弘扬中华文化。”于集华介绍,目前,世界上对中国陶瓷文化的认知度已经很高,但需要依靠设计、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同时借助宣传的力量进一步对其进行推广。

于集华感慨,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陶瓷手工艺者,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创作出更好更优秀的作品,让世界进一步认知中国,认知中华文化。”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五岭以南,传统技艺正在海外“开花”    下一篇 不同国家不同肤色,六国陶艺家对陶的情感相通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