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寺塔
- 中文名称
- 凤台寺塔
- 地理位置
- 新郑市区南洧水河南岸
- 长
- 39厘米
- 宽
- 19厘米
目录
凤台寺塔位于市南关凤台寺旧址上。此塔东向,为六角九级叠涩密檐式砖塔,平面作六角形,通高19.1米,无基座。整个塔身一般用长39厘米,宽19厘米,厚5.5厘米和长40厘米,宽19厘米,厚6厘米的青灰条砖一顺一丁垒砌而成。外壁全用水磨砖、白灰浆砌筑,灰缝约0.4厘米。塔身自第一层向上宽度逐渐内收,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塔身外形略呈抛物线形状。
凤台寺塔是一座六角九层叠涩密檐式砖塔,高19.10米,基部周长13.38米。塔身呈园锥体由水磨青砖砌成外壁,灰浆添缝,造工精细,古朴雄伟,甚是壮观。
第一层的东壁有拱券门,青石门楣,上槛和门框皆为青石,上边刻有塔铭,下面有武士浮雕像。拱券门内为塔心室,高2.01米,上顶收缩成六角藻井。第二层隔角有一半圆形假券门。第三层至第八层,出檐结构与一、二层相同。第九层无门,顶巅置有塔刹。塔身外檐的每层倚角处,有木质角梁,梁下悬有风铃,细风吹过,铃声响遍四野。
塔身台基下面筑有地宫,用以供置舍利子或安葬和尚。地宫东壁有半园拱门、石门扇,门外斜砌封门砖。宫内壁上用彩色绘有各种花卉、人物、飞禽,姿态生动,形象逼真。
凤台寺已毁于战乱年代,古塔尚存。1986年11月21日,该塔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郑县旧志记载,凤台寺建于宋大观三年(1190年)。而塔门楣上刻有“太原温考□谒朝假以元丰四年七月十二迁葬祖父母、父母于县西南七□里耿村九龙之原”字样,则凤台寺和塔应建于元丰四年(1081年)以前,距今近千年。 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仓颉造字,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类似神话的传说,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造字。
于是,仓颉就在当时的有熊洧水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来,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
说来凑巧,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之时,只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仓颉面前,仓颉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辨认不出是什么野兽的蹄印,就问正巧走来的一个猎人。
猎人看了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的蹄印不一样,别的野兽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
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象,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
从此,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征,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仓颉造的字也就多了。
仓颉把他造的这些象形字献给轩辕黄帝,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他们,于是,这些象形字便开始应用起来。为了纪念仓颉造字之功,后人把河南新郑洧水南岸南仓颉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宋朝时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取名“凤台寺”,寺里有一座塔叫“凤台寺塔”。
凤台寺塔现状堪忧,有关方面正对其主体进行加固补修处理。
凤台寺塔修复工程5月底竣工
“塔寺晚钟”是我市古代八景之一,这里的“塔”指的是位于城关乡烈礓坡村北、双洎河南岸的凤台寺塔。为了再现这座千年古塔的风采, 2018年3月份,市旅游和文物局开始对凤台寺塔进行修缮。
近日,在凤台寺塔维修工程现场,记者看到,塔的周围搭建了脚手架,工人正认真细致地对塔身进行修复。据现场相关负责介绍,目前该塔整体修复工作进展顺利,预计整个工程与5月底竣工。
凤台寺塔为东向,九级叠涩密檐式砖塔,平面作六角形,通高19.1米。塔有塔身、塔刹、地宫三部分。塔身九层,六角形,叠涩出檐,凤台寺塔不但具有地方建筑特征,而且因袭唐代造塔之制,对研究宋代建筑、祭奠习俗,以及当时书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1986年该塔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凤台寺塔维修工程用料及质量要求都十分严格。凤台寺塔是用“水磨砖”砌筑而成,维修工程的所有用砖均采用与该塔原砖、材质、大小、制砖工艺一样的精制砖,并按照原塔的施工工艺修复,有图案或文字的砖、瓦、石、木构件的塔身修复要与原貌保持一致,塔身的整体要保留原有的历史原貌。
河南新郑宋代古塔修缮完工 再现千年胜景
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城南凤凰台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台寺塔,经数月的修缮再现千年胜景。这里地处郑韩故城内,北临双洎河,远眺碧波潋滟、近闻塔铃阵阵。该塔约建于北宋中叶,是一座六角九层叠涩密檐式砖塔,通高19.1米。“塔寺晚钟”是新郑古代八景之一。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