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丹霞
- 中文名称
- 赤水丹霞
- 外文名称
- ChiShui DanXia
- 地理位置
- 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
- 1200多平方公里
- 景点级别
- 国家AAAA级
- 所属国家
- 中国
- 所属城市
- 贵州省赤水市
目录
赤水丹霞地貌的形成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古湖沉积期、抬升剥蚀期、幼年丹霞期以及青年丹霞期。
三叠纪中晚期的印支运动,使得四川中台坳发生断陷下沉形成巴蜀古湖,在三叠纪晚期至白垩纪期间一直处于的内陆湖盆环境,并沉积了厚达上千米的红层和含煤组合,为后期赤水丹霞地貌的发育准备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白垩纪末期的燕山运动使得四川中台坳脱离内陆湖盆环境,原来在巴蜀古湖中沉积的巨厚红层暴露地表,并在第三纪期间连同其南侧的黔北台隆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间歇性剥蚀夷平过程,形成了多级地形起伏较和缓的夷平面。地形上整体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
进入第四纪后,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贵州高原掀斜式抬升,导致赤水丹霞的地貌向回春方向发育。四川盆地受到强烈挤压,其边缘地区挤压尤为强烈。由于四川盆地刚性较强,褶皱发育较差,上升幅度不大,大多数地区地层倾角较为和缓,但陡顷的X节理极为发育。赤水丹霞所在的四川盆地南缘地区的侏罗系、白垩系红层受贵州高原的迅速抬升影响,发生显着上升。贵州高原和四川盆地在地势上的高差进一步拉大。赤水河及其支流受此影响强烈下切,产生继承性发育,并沿大型节理塑造出较深的峡谷,第三纪形成的古夷平面开始解体。但因下切侵蚀的时间不长,沟谷不深,许多地区还保留了大面积连片的高原面,台地的四周因重力崩塌的影响,开始发育出一些赤壁丹崖,但高度均不大。
随着赤水河及其支流的不断下切,丹霞地貌向深性发育。东部核心区山顶高度基本一致(1400~1500m),古夷平面依稀可见,山原峡谷型丹霞景观十分典型。“V”形丹霞深谷的数量大大增加,深度也较前一阶段大很多,沟底至山顶的相对高差一般可达数百米。作为赤水丹霞代表性景观的丹霞崖壁不论是数量和还是高度方面,均较前一阶段有很大的发展,高达数百米的丹崖随处可见。西区处于回春发育的青年早期阶段,分水岭地区保留了较大面积的高原面,但周边地区已开始遭受较为强烈的切割而趋于破碎,但峡谷的深度和空间分布密度远不及东部核心区,形态上属于典型的高原峡谷型丹霞地貌,和东部核心区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空间反差。
赤水丹霞地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活动遗迹跨越新石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以及到当代的各个时期。从新石器时代、汉、唐、北宋、元、明、清到20世纪红军长征的遗迹遗址,可以发现赤水地区人类活动空间经沟谷、洞穴、河畔、向丹霞平地扩展的过程。
20世纪20年代以前,游览丹霞风光的记录很少。30年代后陆续有相关景观记录,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形成制度,制定了法律法规,划定丹霞地貌内的相关景观保护区界,发展以丹霞地貌、瀑布、竹海、桫椤、原始森林为主要特色,兼有长征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形成集生态、科普、考古、观光、文化、休闲、度假、保健、旅游为一体的旅游地,并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建立了多级管理的有效管理体制,与当地居民、社区、企业、社会团体一起保护丹霞景观、生物多样性。
2006年12月12日,赤水开始丹霞申遗筹备工作。
2008年7月23日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世界遗产管理研讨暨专家交流会之际,李光荣率傅玉良、赤水市委书记穆嵘坤及有关人员赴北京,分别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亚伊先生等汇报赤水丹霞地貌捆绑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进展情况。他们表示将大力支持和帮助赤水丹霞地貌捆绑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2008年10月1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室成立申报中国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领导小组,副省长辛维光任组长。
2009年3月2日,世界遗产中心正式受理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并委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中国6个丹霞提名地进行考察评估。
2010年1月15日IUCN专家对中国丹霞申遗项目提出补充建议。
赤水丹霞核心区面积273.64 平方公里,缓冲区448.14平方公里,总面积721.78平方公里。是中国丹霞项目中面积最大的丹霞景观。
遗产地介于东经105°42′30″至106°10′50″,北纬28°17′51″至28°31′38″之间,遗产地总面积721.78平方公里,核心区和缓冲区分别为273.64平方公里和448.14平方公里。以赤水河为界,遗产地被划分为东、西两片区,赤水丹霞(西区)面积为101.42平方公里,中心点坐标为东经105°47′39″,北纬28°22′11″;赤水丹霞(东区)面积为172.22平方公里,中心点坐标为东经106°2′33″,北纬28°25′19″。
赤水丹霞位于中国最大的红层盆地—四川盆地南缘,地处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赤水丹霞地貌发育处于回春青年早期发育阶段,区内峡谷、绝壁、溪流、飞瀑遍布,丹霞地貌主要以高原峡谷型和山原峡谷型为主,峡谷深切,地面破碎,地势起伏大。海拔最高处约1730m,最低处240m,相对高差近1500m,存在1600~1700m、1400~1500m、1200~1300m、900~1000m及300~500m等多级地形面。白垩系嘉定群是赤水丹霞地貌发育最为核心的物质基础,以河湖相厚层块状红色砂岩夹粉砂岩为主,岩石坚硬,抗侵蚀性强,垂直节理发育,多发育峡谷崖壁等高大雄伟的丹霞地貌形态。侏罗系地层以紫红色、紫灰色砂岩、泥岩、页岩为主,岩性较软,抗侵蚀性弱,主要以剥蚀—侵蚀红岩低山、丘陵等地貌形态为主,边坡和缓。
老第三纪以来,在赤水市境内相继形成一系列东西向及南北向小构造体系,主要有大白塘向斜、磨子岩背斜、土城鼻状背斜、旺隆场背斜及官渡背斜等。
赤水丹霞及其周边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的两个不同单元的交接地带。东南部为黔北台隆遵义断拱的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西北部紧邻四川中台坳构造变形区。四川中台坳在晚三叠世至晚白垩世期间一直处于大型内陆湖盆地环境,沉积了上千米厚的红层及含煤组合,以大面积出露的白垩系嘉定群南缘为界与黔北台隆分开。
赤水丹霞及其周边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侏罗系、白垩系以及新生代第四系的6个组群,均为沉积岩。其中,侏罗系、白垩系为河湖相沉积的红色、紫色砂岩、泥岩以及粉砂质页岩,第四系为冲积层及洪积层。侏罗系地层含有较丰富的介形虫、瓣鳃、叶肢介、鱼、鳖等化石。在白垩系地层中还发现了恐龙的脚印化石。这些都生动地记录了中生代中后期提名地古生物的生活状况。
赤水丹霞属近水平丹霞地貌,提名地除了东南部的侏罗系地层倾角较大外,大部分地区地层产状平缓,一般在10°以下。
山顶形态与层面接近,呈微上凸形,四壁陡立,方山状丹霞地貌多有分布。
赤水丹霞主要为高原峡谷型和山原峡谷型丹霞地貌景观。西区是典型的高原峡谷型丹霞地貌,主要由起伏较为和缓的丘原(马鹿至九角洞一带较为典型)及其外围的深切峡谷构成,高原面面积大,有不少平坦的坝子。
东区是典型的山原峡谷型丹霞地貌景观,原始的高原台地彻底解体,并缩小为脊状山梁,和其间的深切峡谷组成了山原峡谷的壮丽景观。
气温
赤水市盛行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8.1℃,年日照时数1297.7h。7月平均气温最高达28℃左右,1月平均气温最低仅7.9℃左右,气温年较差为20.1~20.5℃。极端低温在-7.1~-3.3℃;极端高温在35.7~40.5℃之间。多年平均气温相对偏低,一般为16~17 ℃,极端最低气温为-4℃,极端最高气温39℃。由于地形遮蔽大,林木茂盛,40℃以上的伤害性高温罕见。
降水
年降水量在800~1700mm之间,降水量主要集中分布在4~10月,约占全年的80%以上。夏季(6~8月)降水量最多,达383~681mm,占全年雨量的40.12%~44.7%。冬季(12~2月)降水量最少,仅58.3~166mm,占年雨量的6.5%~10.5%,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北风。极端风速可达27m/s,风力10级。平均风速1.6m/s。8级以上的大风常发生在3~9月,7、8月最多。
赤水丹霞地区的高等植物有6种,种子植物种类数量在中亚热带地区位居前列,有中国特有属21属25种,拥有数量众多IUCN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物种植物115种。即井冈寒竹属、青钱柳属、异叶苣苔属、血水草属等小型属。
特有植物也达27种,代表植物包括小黄花茶,赤水蕈树等。而长期良好的水热环境也使该区成为许多孑遗植物的避难所,不仅分布有大量的侏罗纪残遗种——桫椤,第三纪的穗花杉、三尖杉等古老孑遗物种也在该区分布,大范围无人区的存在,使该区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较少受人为干扰,保持了自然原始状态。
赤水丹霞地区有野生动物1668种,有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59种。拥有数量众多IUCN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动物368种,其中陆生脊椎动物287种。陆生脊椎动物有11种分布型,以东洋型和南中国型占优势,分别为陆生脊椎动物总种数39.02%和23.34%,表现亚热带动物区系特点。
赤水丹霞属长江水系,赤水河为境内最大的河流,是长江一级支流,全长524km,流域面积20,440km2,落差1,558m。水能蕴藏量139.46×104kw,占长江水能蕴藏量的0.52%。赤水境内丙安以上属于中游河段,断面呈“V”形,河床较为狭窄,滩多流急,可通机动船;丙安以下属于下游河段,河面开阔,水流平缓,可通行100~300t级轮船。标准水位河面最宽处约200m,最窄处约20m,在赤水市境内的落差67m。
赤水境内土壤多为发育在侏罗系和白垩系的紫色砂岩和泥岩上的幼年性土壤。地形相对平缓的坡脚多为坡积母质,中性和酸性,土层较厚,母岩碎屑较多。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发育,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有维管植物196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种,特有植物27种。复杂的地貌背景、优越的气候与水文条件和丰富的植被群落,为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境,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有脊椎动物404种,昆虫126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9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5种。
地理坐标:105°37′38″~105°51′50″,北纬28°24′37″~28°29′29″,面积71.03 km。本园区以丹霞地貌、瀑布景观、孑遗植物为主,包括丹霞崖壁(丹霞石刻)、丹霞石柱(三尊佛)、天生桥(丹霞石拱)、瀑布景观(四洞沟瀑布群、百丈五连瀑、杨家岩瀑布等)、此外还有丙安古镇、四渡赤水等历史人文景观资源,是集科普科教、自然观光、人文熏陶为一体的园区。
园区按照自然景观集中分布特性、行政区划等划界依据,共划分为3个景区,分别为四洞沟景区、杨家岩景区、丙安景区。
位于大同河支流,距市区15 km,属大同镇所辖,主体景观以孑遗植物和四个梯级瀑布为主,景区面积14.98 km。此外,还包括丹霞负地貌-天生桥(渡仙桥),小型构造(波纹石、X型节理)等。
位于大同镇华平河畔,距市区16 km,属大同镇所辖,以大型单体洞穴(丹霞负地貌)和红色蜂窝状丹霞壁画石刻长廊为特色景观,辅以多级原生态瀑布群,另外还有泥裂等小型构造及孑遗植物,景区面积23.39 km。
位于赤水市西南,距市区24 km,属丙安镇所辖,包括丹霞奇峰异石、丙安古城堡、红军长征遗址等特色景观,景区面积
两河口—元厚园区地理坐标:105°46′20″~105°56′14″,北纬28°16′37″~28°22′42″,面积63.71 km。本区同样是以丹霞地貌、瀑布景观、孑遗植物为主,包括丹霞崖壁(昌水岩)、丹霞石柱(翻天大印、外星人等)、丹霞石峰(十八罗汉拜观音)、瀑布景观(盘龙瀑布群、昌水岩瀑布、百丈崖瀑布、神仙椅瀑布等)、此外还有古崩塌堆积体、湖沼景观(玛瑙滩、百米大滩),丘原与峡谷组合形态的丹霞组合地貌,是集科普教育、自然观光为一体的园区。
园区包括2个景区,分别是狮子岩景区、桂园林景区。
位于盘龙河东侧,距市区27 km,属两河口乡所辖,主要包括各类型丹霞地貌景观、单级、梯级瀑布等,景区面积46.22 km。
位于元厚镇桂圆林村与石林村,距市区42 km,属元厚镇所辖,主要以石柱类的丹霞石群为主,包括有各种象形奇石,景区面积17.49 km。
四洞沟,在景区大致相等的距离排列着四处姿态各异的瀑布。这些瀑布分布在景区一段大约4公里的河道上。景区里的四个跌水瀑布个个精彩。分为珠帘悬挂、声若雷鸣、气势万钧的水帘洞瀑布;秀美如弯型银梳的月亮潭瀑布;巨石中穿波涌湖青的飞蛙崖瀑布;以及飞流直下60米雨雾弥漫气势恢弘的白龙潭瀑布。
景区内峰媚岭秀,谷底翠竹繁茂,山间林木葱茏,丹霞石铺成的道路旁,桫椤、小金花茶等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植物随处可见。以及神奇的石项山、渡仙桥等丹霞奇观。
佛光岩距赤水城区44公里,以“丹霞绝壁、天下奇观”的大白岩和“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五柱峰为主体景观,是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内着名景观。佛光岩地处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急剧沉降地段,谷深坡陡,溪河纵横,切割深度在500米至1300米之间,山峰多在1200米以上,断岩嶂谷,高差悬殊。出露地层全是侏罗纪、白垩纪河湖相红色沉积岩。
赤水丹霞为亚热带湿润区丹霞及高原峡谷型丹霞,发育了丹霞崖壁、方山、石柱、沟谷、凹槽、穿洞等典型的丹霞个体形态。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较少的人类活动,赤水丹霞发育并保存了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等完整的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高,物种丰富。赤水丹霞景观以地势高兀、谷地深狭、悬崖飞瀑为主要特色。
赤水丹霞提名地众多的河流从山顶奔泻而下,发育了典型的丹崖——峡谷地形,山谷间有数量众多的梯级马蹄形丹崖赤壁和瀑布群。丹崖赤壁发育的高度、宽度和体量之大,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里有中国丹霞地貌上最大的赤水十瀑布,是中国最大的丹霞瀑布景观。赤水丹霞气候湿润,降水充沛,发育了茂密的森林景区,有高达95%以上的森林覆盖率,是珍稀、孑遗植物桫椤等生长的场所,还有很多的珍稀动物。赤水丹霞提名地72,178公顷的土地上由赤壁、峡谷、瀑布、岩腔和大型崩塌巨石等发育齐全的丹霞景观,是山光水曲共谱的风光胜境,壮观而不失秀美,是中国青年期丹霞的典型代表。
“赤水丹霞”是罕见的发育于亚热带巨型红层盆地南缘的高原-峡谷型和山岭型丹霞景观,是侏罗系、白垩系的红层经过第三纪长期剥蚀夷平后在第四纪强烈抬升过程中因流水的快速切割而形成的,是青年早期阶段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目前正在继续发育之中。赤水丹霞地貌发育演化的过程是中国西南地区大地构造运动的缩影,极具代表性地反映了中国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地区自晚三叠纪以来的地质演化过程,深刻揭示了贵州高原和四川盆地在新构造运动中的趋异发展对区域地貌演化的重大影响,尤其是黔北台隆和四川台坳的差异运动在赤水高原峡谷型和山原峡谷型丹霞地貌发育演变中的重大意义。
晚三叠纪以来巴蜀古湖的出现和消亡是中国西南地质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位于古湖南缘的赤水、习水地区的相应沉积建造,真实地反映了巴蜀古湖从形成到消亡的历史过程,为揭示这一地区构造变迁过程和古地理环境复原提供了坚实的沉积学证据。
赤水丹霞提名地广泛沉积的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含有的古生物化石可靠地记录了这一地区相应时期的生命种类及其活动形式。另一方面,广泛分布于深山峡谷的原生性中生代孑遗植物——桫椤以“活化石”的形式向世人展示了这一地区生命演化的顽强性和连续性,为古地理环境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活体标本。
赤水丹霞提名地展示了重要的和正在进行的生物和生态演化过程,植被自然演替达到顶级阶段,形成原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亚热带独特高原-峡谷型丹霞地貌的生境条件下发育的以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等为树种的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东部亚热带森林植被保存较完好、植物种类较为复杂的地区之一,是中亚热带丹霞生态系统发育演化的典型代表。该地原生性的植被及独特的地貌系统,赋予其多样的生境类型,包括河流、沟谷、湖泊、山地、沼泽、洞穴、悬崖等。提名地长期稳定的水热条件以及较少的人为干扰,使当地保存有现今亚洲最大面积及种群数量的桫椤。
2007年8月2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赤水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并致函国家建设部。
2008年6月2日,国家建设部同意将赤水丹霞列入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文本。
2009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丹霞申遗项目(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正式成为中国2010年世界自然遗产申请项目。
2010年8月2日,经过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巴西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贵州赤水与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捆绑作为中国丹霞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2年4月,国土资源部批准赤水丹霞获得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
我走过中国的山山水水,赤水,是我所走的地方,发现丹霞面积最大,发育最完整、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最年轻的地貌,是中国丹霞地貌最美的地方。——中国当代丹霞地貌研究领域学术带头人、中山大学教授、专家黄进
赤水丹霞是一片壮丽而秀美的土地,它为一些尤其是包括大型猫科动物在内的大型濒危哺乳动物提供栖息的家园;该地区适宜成为一个重要的国家公园而且将对中国丹霞系列提名地做出重要贡献。——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地理系教授、世界着名喀斯特专家保罗·威廉姆斯
赤水丹霞具有其它5个提名地不具有的特征,这些特征促进了赤水丹霞在中国丹霞系列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中的特定地位,赤水丹霞是中国丹霞系列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的一个具有特色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西兰保护学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学顾问保罗·丁沃
赤水的确拥有非凡的自然和美学价值,并且在很多地方这些价值可以清晰呈现出来,是非比寻常的。赤水很好地展示了现代侵蚀地质过程证据以及绝妙的切割砂岩地貌景观,瀑布也非常绝妙。——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地球和环境科学院罗伯特·瑞博士
该地区是一处拥有壮观的地质层组、瀑布、隐蔽在茂密植被下的溪流和原生植被的巨地形。我毫不怀疑该提名可以满足第七、第八条关于自然美和地球历史的评价标准。我同样认为其十分契合第九条关于生态过程的评价标准。——世界着名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IUCN世界自然遗产特聘生物学专家马敬能博士
赤水丹霞的保护和管理现状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赤水丹霞同其他同等地貌相比,有杰出的表现,保护区和提名地中的核心区保护得很好,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丰富。——IUCN喀斯特地貌与洞穴工作组主席Jay Anderson女士和保护管理专家
赤水丹霞地貌区分为多个景区或景段,可分别买票参观,或购买不同套票参观。
赤水丹霞旅游区门票180元,其中:赤水丹霞旅游区?佛光岩门票90元,赤水丹霞旅游区?大瀑布门票90元,赤水丹霞旅游区?燕子岩门票60元,四洞沟景区门票85元,还有联票和套票,到景区具体咨询了解。
自驾和出租车
从赤水市汽车客运站到佛光岩44公里,车程45分钟;到赤水大瀑布34公里,车程40分钟;到燕子岩26公里,车程30分钟,到赤水大瀑布要途经燕子岩。
赤水市2.5公里起程基价白天(06:00-24:00)4元/车次,夜间(00:00—6:00)5元/车次。运价白天0.6元/0.5公里,夜间0.8元/0.5公里。市区内打车一般起步价就够了。
包车
包车或者自驾游。小车约300元/天,坐4-5人,6-7座车约350元/天,油费、停车费包含在内。司机会在各景点门口等待游玩结束,再行至下一个目的地。
赤水丹霞旅游四季皆宜,夏季是旅游旺季。
春天(3-5月)3月末正是观赏宝源梯田的好时候,水田灌水后,一片片水镜,一层层闪光。春笋破土而出,漫山野花开放,生机勃勃。
夏天(6-8月)四沟洞、赤水大瀑布等瀑布正欢,竹海公园的竹林内绿影婆娑,正是赤水最美的时节,加上旅游区温度比赤水城区低3到5度,是避暑的好时节,走在青山碧水间甚是惬意。
秋天(9-11月)漫山红遍,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秋色,赤水的枫叶在丹霞地貌的衬托下愈发显得艳丽动人。
冬天(12-2月),赤水雨水较多,常年最低气温在4度左右,适宜冬天出游。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