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熊培云

熊培云,南开大学副教授 。曾驻巴黎,任《南风窗》驻欧洲记者,兼国内若干影响力媒体专栏评论员及社论作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译丛”创始主编委员。近年来在《南方周末》、香港《凤凰周刊》、法国《世界报》、日本《东洋经济周刊》等海内外媒体发表评论、随笔千余篇。
中文名
熊培云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江西永修 
出生日期
1973年  
职业
南开大学副教授、《南风窗》驻欧洲记者(主笔) 
毕业院校
南开大学、巴黎大学
代表作品
《思想国》、《中国之觉醒》、《重新发现社会》

目录

熊培云,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文学与传播学。与写作相关的职业有《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南方周末》等知名华文媒体专栏作家。现执教于南开大学,作品多次获评中国国家图书馆、新浪网、《亚洲周刊》《新周刊》《文学报》等机构与媒体颁布的年度图书奖。

人物经历

熊培云,1973年生,祖籍江西。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思想国网站创始人。

过去与现在与熊培云写作相关的职业主要有:《南风窗》驻欧洲记者(主笔);《新京报》首席评论员;《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亚洲周刊》、《凤凰周刊》等知名媒体专栏作家、社论作者及特约撰稿人;南开大学传播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于2010年5月27日增选为立人乡村图书馆理事会理事。

人物著作

《思想国: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7-1-1)

作品评论

思想自由的国度并非尽善尽美,但它恰恰恰是值得理想主义者去追求的,也只有理想主义才能突破“三个和尚无自由”的困境,建成这种“思想国”。另一方面,以实现“尽善尽美的理想”为理由去扼杀思想自由,结果只能是:只准我想,不准你想;既无“思想”,何谈“理想”?——熊培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秦晖(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

“从刀剑共和国到思想共和国”。无疑,《思想国》正在重塑并丰富一个伟大的概念。

——Gil Delannoi(法国思想史研究专家)

我已入籍思想国,那个《九三年》里蓝军司令戈万说的思想共和国,熊培云先生创建的思想国。

这里的人不会生真理病,他们说“异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这里的人不会朝猜疑冷酷的方向走,他们说“容忍比自由还重要”。

这里的人“通过知识寻求解放”,他们“年老而勿衰”,每个人都有一双认识知识的眼睛。

思想国不需要护照,只要你有人格;思想国没有国界,因为你的灵魂指引了你的方向。

——笑寒(思想国网友)

《中国之觉醒》(法文译著,香港田园书屋)

《重新发现社会》(新星出版社,2010-1-1)

熊培云的社会观察,他的文笔,是如此细致和娓娓道来,让我恨不得重回小学,对自己的文学功底、人文社会科学“推倒重来”。对于我们这些从抑制独立思考的教育体系中出来的人来说,到大学毕业时还能保留住自己个性、特别是保留住思想个性的人,实在渺渺无几,而能够像熊培云这样独特洞察人、社会与国家的人就更是难得了。读他对电影、对文艺、对著作的评论,是一种思想享受。他的才华是上帝给我们中文世界的礼物,这种礼物让我们没有理由不感激。

《重新发现社会》获得《新周刊》2010新锐榜的2010年度图书奖项,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南方都市报》年度十大好书,《亚洲周刊》2010年十大好书,入选新浪2010年"中国好书榜"第四名,财新网年度好书推荐,中国图书势力榜年度图书奖。

《自由在高处》(新星出版社,2011-1-1)

《自由在高处》是作者对《重新发现社会》一书的重要补充。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创造,积极生活。帕特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说“不自由、仍可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新星出版社, 2011年10月)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是作者的还愿之书。它以故乡村庄为起点,多条线索并进,从各个侧面重新梳理了百余年来的中国史与乡村史。既有个体生活的真切体验与细致描述,又有时代命运的整体分析。故乡从哪里来,中国向何处去?本书连接历史与心灵,解读沉沦与希望,为转型期中国凝聚自由而宽容、平等而向上的力量。

《这个社会会好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

乌托邦时代,为了未来否定现在;功利主义时代,为了现在舍弃未来。当中国从一种极端滑向另一种极端的时候,熊培云以一如既往的乐观态度,唤回人们对理性的信心与热情。 这个社会会好吗?既是疑问,也是期许。本书打通古今中外,不仅着重探讨了革命与改良、自由与责任、暴力与宽恕、道德与法律等关键议题,而且从“以己任为天下”的角度,诠释了个体之于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熊培云的社会观察,他的文笔,是如此细致和娓娓道来,让我恨不得重回小学,对自己的文学功底、人文社会科学“推倒重来”。对于我们这些从抑制独立思考的教育体系中出来的人来说,到大学毕业时还能保留住自己个性、特别是保留住思想个性的人,实在渺渺无几,而能够像熊培云这样独特洞察人、社会与国家的人就更是难得了。读他对电影、对文艺、对著作的评论,是一种思想享受。他的才华是上帝给我们中文世界的礼物,这种礼物让我们没有理由不感激。

——陈志武(知名学者,耶鲁大学教授)

人物名言

无论大国崛起,还是小国崛起,首先是国民权利包括选择权利的崛起。毕竟,国家不是目的,而只是国家将自己权利最大化的一种手段。———熊培云

承认“我即单位”“我是时间单位”“我是时间的尺度”,在此基础上,我们关于生命意义的挖掘,将不再是忠诚于某个地理与环境,而是忠诚于我们自己的一生(这段时间)——正是通过这段时间我们参与并见证一个时代。一个人应该站在自己的生命本身,站在一个时代的立场上表达自己的心声,而非生在中国便只为中国人表达,生在美国便只为美国人说话。——熊培云

我愿意以更广阔的视角将我所热爱之国视为时间之国,一种立于时间维度上的精神与思想之国,而非空间意义上的逆来顺受或与生俱来的“嫁鸡随鸡”式的地理之爱。——熊培云

当公有制异化为对民众精神与肉体双双充公的一种国家体制,社会主义同样表现为“有主义无社会”,或者“主义压倒社会”。——熊培云

“酱油主义”:没有理想、玩世不恭、冷嘲热讽,对现实不满却又远离政治与社会运动,带着一种自命清醒的虚无主义,从不与强权对抗。——熊培云

社会的溃败首先表现在权力的失控,腐败不过是其外在的表现。这种失控表现为,权力成为不但外部无法约束而且内部也无法约束的力量。——熊培云

转型期中国人渐渐热衷于讨论政府如何对社会进行危机管理,事实上,同样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建立起一种制度文化,使社会能够充分自治,可以从容面对政府危机;能够在此危急中继续自由自我、自发自为地生活。——熊培云

一个社会对付腐败最重要的两个工具,一是透明的媒体,二是司法独立。如果这两个工具都是在官僚集团的控制之下,他们永远也不可能自砍手脚。——熊培云

归根到底,国家只是全体国民缔约产生的一个组织,是国民用以谋求幸福生活的工具。在此意义上,爱国主义者真正要做的不是忙于督促每个人去爱国家,而是要让国家能够爱每一个人。——熊培云

“爱国者”假定国家和自己永远正确,一方面当国家面临所谓“危机”时,“爱国者”会竭尽全力从外部或内部寻找敌人,并认定他们是所有罪恶的根源,将自己的责任一笔勾销,以此维护所谓的民族自尊与国家荣誉;另一方面,又会单方面赋予某些人以“爱国”责任,然后监督他们是否爱国或叛国。在此逻辑下,监督者永远爱国,而且指责别人越多,自己就越爱国。“寻找替罪羊”因此成了“爱国”者只赚不赔的买卖。——熊培云

只有尊重生命,才会有平等与文化的多样性;只有尊重生活,一切政治与社会变革才不至于凌空蹈虚,因主义放纵生活;只有尊重生态,人类文明才有可持续发展,不饮鸩止渴自我消灭。——熊培云

多数普通人被赋予一个具有高度意识形态色彩的集合名词——“人民”。这个名词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抹杀了公民间的个性差异,也遮蔽了单个公民所应有的一些权利。——熊培云

就宪政而言,物权与税收无疑是最重要的两块基石。如果说前者的作用在于确定哪些财产属于公民,那么后者的作用则为商定公民为购买政府提供的服务理应支付的价格。——熊培云

真正支配中国历史走向的却是一部“拆迁律”——这既包括改朝换代、换汤不换药的“政治拆迁”,也包括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创造物的拆迁。——熊培云

承认个体的物权,归根到底就是承认个体自治的权利,并在此基础上拓展秩序,缔结坚实的社会之网,借此抵达更高的富庶与文明。——熊培云

从产权上说,属于任何人的东西也意味着不属于任何人——熊培云

当财产得不到真正的保护,人们对财产的占有就只能追求谁占得最多,而不是谁占得最久。——熊培云

说农民保护不了自己的土地,就像他们保护不了自己的选票一样。其潜在的逻辑是“有钱会使人变穷”,因为一个人有钱了会乱花掉。——熊培云

凡是对自己有利的改革措施,就大呼与国际接轨,仿佛不如此,就不能见容于世界;凡是对自己不利或要承担更多责任的改革措施,就拼命强调中国国情,仿佛不如此,就不实事求是。——熊培云

人类文明首先是自由行走出来的。当然,这不仅包括走出地理,同样包括走出禁忌、苦难与不公正。——熊培云

开放时代的居民可以通过居住地的自由抉择客观上使地方政府陷入关乎治理能力的竞争之中。——熊培云

不管民主是个好东西,还是个坏东西,民主首先得是个东西。如果民主连东西都不是,恐怕应该讨论的就不是民主的好坏问题,而是民主的真假问题。—熊培云

中国已经已经以及将要完成的历史,即是一部从“嬴政”走向宪政的历史——熊培云

当传统被视为信息,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传统中充满悖论。毕竟,信息有真有伪,它只追求传播,并不负责绝对正确。——熊培云

解构主义大行其道,对于今日中国来说,无疑是个积极的信号。从本质上说,它更意味着中国人获得了自己诠释生活的角度与权利。——熊培云

黑暗时代,“莫谈国事”不过是一个社会无力反抗时的“免战招牌”——熊培云

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这样,无论富有还是贫穷,人们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经营自己。——熊培云

一个不是靠大选产生的政权,必须不断通过政绩来重述其合法性。——熊培云

长期以来,中国重意识形态化政治教育,而轻公民教育,许多年轻人对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其实是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从这方面说,与其用观点劝说年轻人,不如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史实。——熊培云

倘使我的生命中还有些美好的记忆,那绝不是因为国家对我做了什么,而是因为国家对我没做什么。——熊培云

八十年代群体争民主,波澜壮阔;九十年代是个体争自由,润物无声;而最近十年,则是社会与国家充分博弈的十年。中国人不断地从国家体制中抢回自己。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从主权到人权,从政治到生活,从官方话语的衰微到民间话语的流行,这实际上也是中国人重新发现社会的维度。——熊培云

如果说民主是“通过选择救济选择”,那么专制则是“通过真理救济真理”。两者虽然都是行动上的重复,但其意义却有着天壤之别。民主“以选择救济选择”,是在试错与纠错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在骨子里是具有忏悔精神的。与此相反,“以真理救济真理”的可能结果却是,为了维护最初的真理的正确与威严,必须不断地制造新的真理,真理才因此具有某种原教旨主义气息。其一逻辑更像是,说了一个谎,必须用一千个谎来圆它。——熊培云

我在空间上远离了国家,在时间上找回了自己。——熊培云

只有奠基在接受信息自由基础之上,自由言论才更可靠,更真实,更全面。——熊培云

我不要天堂,我只要底线。因为没有底线,就没有自由。——熊培云

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熊培云

文化不过是人类发明的一种工具,本无所谓“主体性”,即便有那也得首先满足人的主体性。而人的主体性,更决定于人的自我选择的权利。工具的主体性不能超越于人类的选择之上。——熊培云

一个社会的富庶,就在于我们有较多种的选择。——熊培云

一个人的完整权利,至少应该来自两方面的自治,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身体自由,而身体自由同样包括行动自由与审美自由。——熊培云

自由是一切价值的出发点,而平等则是个人或社会不断实现的过程,其目的仍是捍卫自由。——熊培云

论及法国大革命所带来的普世价值,实际上包括以下三层含义:首先是个体上的自由(人权),然后是群体中的平等(民主或公民权),惟其如此,才可能有博爱(人获取某种神性)——熊培云

能让知识分子安身立命者不外乎三样东西:知识、独立、对推进美好人生、社会进步与人类福祉的参与。——熊培云

革命者不但要建立一个新国家,而且要建立一个与传统割裂的“新社会”,以此表明革命的必要并展现革命的成果。——熊培云

体制化:“起初你讨厌它(监狱),然后你逐渐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这就是体制化。”——肖申克的救赎

当基层干部受到上级的“零上访”政策的折腾时,他们同样把这种折腾转移到另一些上访者身上。压力传递的过程因此变成了“弱者对弱者的欺凌”(鲁迅)。不同的是,这是“体制内弱者”对“体制外弱者”的欺凌,前者是相对弱者,后者是绝对弱者。——熊培云

法治政府不能简单理解为“政府依法治理公民与社会”,其更重要的一环是“公民与社会依法治理政府”。——熊培云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始于1991年的《城市房屋拆迁条例》,竟然会有“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的荒唐规定,就好比在战争年代里宣示“永不停战”——熊培云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并更换工具。之所以要更换工具,是因为任何工具在被交付使用时,同样会通过“具体使用方法”“奴役”人。——熊培云

人类既会毁于对过去的彻底遗忘,也会死于对未来的无端想象(或者恐惧)。——熊培云

如果在不同文明之间有冲突,也只是“不文明的冲突”。对于世界来说,最重要的是在不断的融合中消除“不文明”,而非将这个完整的世界像切西瓜一样分成两半,然后指着东边一半西瓜说,西边那半是你们的敌人。明眼人知道,如果这里真有“文明的冲突”,那也是发生在西瓜与握西瓜刀的那只手之间。——熊培云

因为中国的民主自由与西方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囿于对中国未来的期望与关爱,关于民主及其衍生物的批评时常无法展开—熊培云

我一直十分反感一些人做天下文章时言必称“我国”而非“中国”,一则这种立场可能不够客观,二则这些人的文章仿佛永远只是给中国人看的内参,而非公开出版物。——熊培云

发乎心灵的诗歌与音乐,会激起人们对爱与美的回忆与向往。它们一旦抵达内心,谎言织起的真理大厦顷刻间变得弱不禁风。—熊培云

文艺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为社会进步提供解决方案,而在于对人性之美的坚定的扶持。——熊培云

电影在我这里从来不只是一种艺术,更是思考现实的工具。——熊培云

所谓消极自由,说到底就是免于做什么事情的自由;而积极自由是可以做什么的自由。消极自由是“不说”的自由,而积极自由是“说不”的自由。——熊培云

如果我们笃定信奉某种主义,难免会变成主义的律师,时时为它做无罪辩护。——熊培云

人要为追求真理而献身,而不失为真理献身。——熊培云

三个独立:独立于威权与商业;独立于自己过去的荣辱;独立于民众。——熊培云

我们是要“自由的人生”,而不是“人生的自由”——熊培云

人人都知道享受并捍卫自己******的权利,不愿让别人给自己戴绿帽子,却又慷慨地将自己思考的权利拱手让给他人,一讲道理就会给自己带上几顶“某某教导我们”“某某说过”的红帽子。——熊培云

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熊培云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慈悲与玫瑰    下一篇 杨小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