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营山中学校
目录
四川省营山中学校(YING SHAN MIDDLE SCHOOL)简称“营中”,学校始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为国民政府兴建的营山县立中学校;1950年2月,合并营山女子中学、私立晋德中学、私立明镜中学,成立营山中学校;1951年7月,正式更名为四川省营山中学校。
学校始终秉承“晋德 博识”校训,大力弘扬“追求卓越”的营中精神,确立了“创建文化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品牌校园”的办学目标,坚持“年级管理为基础,教学德育为主线,教师专业发展为依托,学科建设为重点,校产管理为保障”的基本工作思路,致力于把学校办成校风好、环境美、质量高、有特色的川东北教育品牌。
截至2016年11月,学校总占地面积243亩,拥有净资产1.35亿元,设高中部、初中部,有教职工352人,教学班99个,在校学生近7200人。
1924年,“营山县立中学校筹备委员会”成立,奉令筹建营山中学。
1925年下期,招收新生第一班,刘少海任首任校长,学校正式成立。
1926年上期,新校舍落成,校址位于县城东门外三于坝,本期招收营中第二班和师范班各一班。
1930年秋,县上借启民女小招收初中女生,女中成立,启民女小校长兼女中校长,每年秋季招收初中女生一个班。
1933年下期,红军来营山,由于当局的反动宣传,营中、女中暂时停办。
1935年上期,奉命复校,女中和营中合并,称为营山县立初级中学校,由于复学人数不多,男女合班上课,校长由县长刘宗暄暂代。
1935年下期,此时复学人数激增,遂将文庙和陈氏宗祠加以培修作为校舍,学校分为男生部和女生部,男生部住文庙,女生部住陈氏宗祠。
1946年下期,营中新建一楼一底砖房一座,于1947年上期落成。
1950年2月,营山县委、县政府将营山县初级中学校、营山女子中学、私立晋德中学、私立明镜中学四校合并,成立营山中学校,同时成立接管委员会。
1950年9月,营山中学校首次开办高中班,一共招收了新生二十余人,即营中高一班。
1951年,学校开始发展团员并成立团支部,1952年下期,又分为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1954年团总支成立,1957年共青团营山中学委员会成立。
1951年,营中少年儿童先锋队在团的领导下成立,辅导员邓成义于1954年代表营中出席四川省第二次少年工作会议。
1952年5月,时任川北行署主任胡耀邦同志在营山县长蔡衣渠陪同下视察营中,并召集营中和城附小学的全体教师在学校礼堂讲话。
1952年,营中教育工会正式成立,首任主席冯伯良。
1954年,经南充专署批准,投资四万元,扩建教室2781平方米,是年9月30日动工,第二年完成,称五四甲楼、五四乙楼,共有教室二十八间。
1960年,学校高六零级百分之九十六的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在营中正式展开,学校成立文革领导小组。
1969年9月,学校成立“营山中学校革命委员会”,杜长林(农民)任主任,张汉清(工人)任副主任。
1980年2月,营山县财政局、文教局经研究同意在县文教局的自筹经费中,增拨2.2万元,用于改建一千一百平方米的教学用房。
1980年12月,营中被评为1980年南充地区体育先进单位。
1983年3月,学校购买城附公社十三大队九小队土地建成营山中学印刷厂。
1983年4月,营山中学校实验楼动工。
1997年7月,高考上线278人,位居南充市高完中第二名,中考升学率达81.4%,居全县之首。
1997年12月,学校通过了“四川省级校风示范校”达标验收。
1999年,学校获四川省《实施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
2000年6月,在校门大道东侧,学校修建三个篮球场和两个排球场。
2000年10月,学校增设教科室,加强教学研究的管理。
2000年12月,学校通过“四川省重点中学”达标验收。
2011年8月,修建于1927年的老图书馆复古改造工程竣工,定名为圆梦馆,并建设为校史展览馆。
2012年,学校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重点实验基地。
2013年,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为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4年12月,学校获得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称号。
2015年3月,全校各班多媒体全面换代升级,统一换装“班班通”电子白板。5-8月,校园大道、教学楼楼道、运动场进行校园文化装饰;莲心楼教室统一安装空调,全校班主任办公室安装新的办公桌椅。
2016年秋季,学校开设“未来课堂班”,恢复了初中办学。
2017年,学校与西南石油大学共建优质生源基地,被命名为2016年度四川省级园林式单位。
2017年5月,学校成为四川省中学校长协会会员。
“晋德、博识”,就是晋德铸魂,博识强身。
文明、勤奋、求实、进取。
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拥有田径场、足球场、投掷场、学生公寓、标准化400米塑胶跑道、容纳5000人就餐的学生膳食中心、多功能于一体的学术中心;有古色古香的圆梦馆、五四乙楼、天伟会堂,有莲心楼、静嘉楼、致远楼、玉成楼等教学楼;有数字化实验室(计算机信息室、理化生实验室)、网络中心、心理健康中心、舞蹈室、绘画室、练歌房、校史陈列馆、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天伟图书馆、实验大楼等教学设施,教室均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以及空调系统。完成了澳门援建工程、运动场改造工程、圆梦馆仿古维修工程、天伟会堂新建工程、内河改造工程、校园环境整治工程等工程建设。
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学校实行年级负责制和学科负责制,条块清晰,协调配合,责任到人,促进了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学校连续四年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评荣获南充市一等奖,连续六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千人大关,稳居全市前列。
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352人,其中四川省特级教师4人,全国、省、市、县优秀班主任7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高级教师105人,一级教师146人,省市县级骨干、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108人。37名教师在各级学术团体中担任常务理事、理事等职。
高考成绩
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2009年至2017年,学校连年高考本科上线绝对人数均超过千人,教学质量综合考核连续获南充市一、二等奖。
2013年高考,学校本科上线1152人(含艺体),全县文理科前30名学校分别占29人、27人。一名同学获全县文科第一名,一名同学获全县理科第一名。 2014年高考,学校本科上线1186人(含艺体),重点本科上线127人,一名同学获全县文科第一名,一名同学保送西南财经大学。
2015年高考,学校本科上线1209人(含艺体),重点本科上线199人,文理科全县前20名,分别占19名和16名。一名同学获全县文科第一名。
2016年高考,学校本科上线1068人(含艺体),重点本科上线271人 [21] ,占全县84%。囊括全县文科前8名,理科前21名。两名同学分获全县文理科第一名。
素质成绩
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在全国、省、市各学科竞赛中,有17人获全国奖,15人获省级奖,101人获市级奖。学生参加全国、省、市中学生运动会获金牌43枚、银牌63枚、铜牌74枚、全国冠军1人。 [22] 2010年,学校代表队参加南充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甲组(省级示范校)团体总分第一名。 2013年,学校代表队参加南充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四名。
2015年,学校代表队在南充市“中国体育彩票杯”中学生篮球锦标赛中,获得甲组(国家级、省级示范高中组)四名。
2016年,学校代表队在南充市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获甲组“二等奖”,罗欣林获男子甲组110米栏冠军,肖鑫、何季春、郑鑫、张春城获男子甲组4×100米接力亚军,蒋丹丹获男子甲组标枪亚军。
2017年,学校代表队在南充市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获团体三等奖(甲组),肖蕾、张春城和郑岁川分获跳远、110米栏和跳高第二名。
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级课题3项,“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验”获“九·五”期间国家教委二等奖。14名教师参加省、市竞教,获省级一等奖1人,市级一等奖10人,二等奖3人。学校参加“尝试教学法”研究,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先进集体;参加“学习型教师培养研究”课题获四川省政府二等奖、南充市政府一等奖。
2009年10月,学校教师李忠耀、鄢福宸、李丽春、雷鸣、曾振宇的课题《普通中学学习型教师培养研究》获第四届四川省普教“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4年12月,学校教师谭秋蓉在南充市高中历史竞教活动中获一等奖。 2015年7月,学校校长曾振宇负责的《普通高中学生责商评价的实践研究》进入2015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拟立项课题名单。
2016年9月,学校教师胡再奎、刘良兵、陶蓉、李毅、王宇、杨银、魏炎培的课题《中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实践研究》获二等奖。
2016年12月,学校教师胡少雄的授课题目《市场配置资源》在2016年南充市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展评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绥山巍峨,朗水汪洋,
山环水抱,我校矗立其房。
巍山之志,汪洋之气,求我独立,
公诚勇毅,公诚勇毅,以我求我解放。
为国争光,为国争光,俾我浩浩精神,
得与绥山朗水,
延远绵长,延远绵长!
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先后获四川省重点中学、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四川省绿化模范单位、西南大学实习基地、南充市最佳文明单位、国家教师教育创新西南实验区示范基地、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
2009年,学校获南充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一等奖。
2011年,学校获2011年南充市国家、省级示范高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一等奖。
何其宗、张国榉、陶德元、释惟觉
现任校长:曾振宇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