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怒
目录
余怒,1966出生,诗人,1985年开始诗歌创作,1999年出版诗集《守夜人》,2005年出版诗集《余怒诗选》。
1985年 3月,写下第一首新诗,题材是爱情诗。
1987年 7月,在《湖南文学》发表诗歌处女作《标本》。毕业分回安庆工作。
1988年 9月,创作长诗《毁灭》,这首诗是对前四年抒情诗歌的总结,它是一个句号,标志着个人抒情时代的终结。此后开始陆续毁去历年的旧作。10月,与诗友创办《野海诗报》。
1992年 8月,出于对诗坛流行趣味和创作惰性的深恶痛绝以及对自己以往创作的怀疑和不满,开始进行藐视规则的写作。决心不闻窗外事,写一首诗就尽自己最大可能去发挥,而不考虑能否发表。写作短诗《守夜人》。取笔名余怒。12月,自费印行小报《混沌》,用以刊发自己的作品。
1993年 5月,印行《混沌》第二辑。8月,开始创作长诗《松弛》。10月,写作短文《从有序到混沌》,提出"混沌"诗学概念。完成《松弛》。12月,印行《混沌》第三辑。
1996年2月,完成诗作《网》。9月,打印《界线》第二辑。10月,完成《目睹》、《匿迹》等诗作。
1997年6月,获台湾民间第一届"双子星新诗奖"。7月,前往北京进修。9月,写作论文《感觉多向性的语义负载》。
1998年11月,自印《余怒九十年代作品选》。
1999年 2月,诗集《守夜人》收入台湾诗歌评论家黄粱先生主编的《大陆先锋诗丛》,由台湾唐山出版社出版。7月,毕业回乡。
2000年 10月,写作论文《体会与呈现:写作与阅读的方法论》。11月,完成诗作《慢慢愈合》。
2001年,写作短诗《这一分钟》、《梯子与溺水 》。2002年,写作短诗《故事性》、《溺水者》。
2003年,写作短诗《来去》、《孤独时》、《电视塔上》。应邀为《诗歌月刊》主持"先锋时刻"栏目。
2004年11月,自印诗集《余怒诗选集》。
2005年,写作短诗《美而邪》、《一件东西》、《现象研究》及长诗《枝叶》。12月,辞去《诗歌月刊》"先锋时刻"栏目主持。
余怒著有诗集《守夜人》《余怒诗选集》《余怒短诗选》《枝叶》《余怒吴橘诗合集》《现象研究》《饥饿之年》《个人史》《主与客》和长篇小说《恍惚公园》。
玻璃塔
黄昏时,满目的
斜曲线和圆柱体
飘浮在空中。
这是快下雪了。
那些忧郁的建筑,
教堂、图书馆、医院大厦,
无一物因其静而独自存留。
我站在窗边,学着观察星星,
想想它们,再想想
一些更遥远的事情。
我真该是一个瞬间,
或一座关得住瞬间的玻璃塔。
不仅仅因为寒冷
冬天带来许多问题。
山上积雪,爬不上去。
爬上去也四顾茫茫。
在山顶上我想
那被人称作“我”的
一团东西它是什么?
还有河水问题。古老的水中生物。
我看见一个人,抱着
湿衣服,坐在铁栏杆上,
双腿悬着,望着河面。
他在盯着什么东西看。
波浪因为不动而不像波浪。
不速之客
冬天让我们知道,
忘了其形体的某个人,
并不存在于身体之外。
她来敲你的门。
此时若没有
一点儿惊讶,
那即是直觉。
树上结了个很小的果实。
你爬上树梢,摘了它,
将它与周围的一切剥离。
那是关于时间的科学(关于她,
她的外在表现),尚可让人接受。
春日练习
在山坡上野餐。
紫地丁比梨花更有意思,
不是因其紫、其慢。
某些时段,妙至中断。
我常常会选择一两个
不合语法的句子来描述:
女儿嗓音;织物上,
细密针脚;昆虫醒来。
瘦鸟直直落入荒草,
仿佛荒芜是它的自我。
我也试着这么将自己
放入山顶的澄明辽阔中。
相辨认
在无知觉状态下,
吃下一颗桃子。
正是这颗桃子,
提示我在。
我正在这儿坐着。在椅子上。
屋外,夜间锻炼者的跑步声。
地板上,某人寄来
的包裹,尚未拆封。
五十岁,内心欲念
变得清晰:我拥有不同时候的我
——他们还是被保留了下来。也可能是
某种透视所致。
游泳馆里
时间变慢了,
喊声便听不见,
还有一个原因,这里是圆顶。
(难以判断,也许是几何问题。)
我坐在这里,一个下午,
泳池里和旁边,静悄悄的。
她一会儿漂浮到这儿,
一会儿漂浮到那儿。
看上去,不,听上去
就像一束超声波。
这时候你会感到
拥有耳朵是可耻的。
万物诗
将眨眼间看到的,
予以抽象,了解
那些与我共处之物。
六点钟:半个圆弧;
体积庞大的
城郊的昏暗:矩形;
悲伤:一个菱形或
方方正正的铁块,内有
绵长、抽取不尽的铁丝。
让我附着某物。保存
可塑的、可不断截短
的绵长如昔日困惑。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