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吴名玉

吴名玉,男,汉族,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传承人。吴名玉曾多次参加巫山县各种巡回演出,与表演的龙骨坡抬工号子获一等奖。2018年5月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目录

吴名玉,从小开始在当地老辈抬工们的细心指导下踏入抬工生涯,痴迷于抬工号子的学习与研究,至今已传帮带徒百余人次,参与一系列公益拍摄和演出,参与收集抬工号子歌曲如:《哟呵号子》、《四大靠》、《太阳出来四山红》、《伙计囊个说》、《吃了烟哒把灰磕》等,肩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骨坡抬工号子的传承工作。

历史文化

龙骨坡抬工号子发源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这种民间音乐形式是在巫山人民世世代代辛勤劳动的汗水中孕育发展的,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在刀耕火种的远古时代,龙骨坡的先民们为了生存,狩猎为生。随着捕获猎物的增多,独立的个体已无法承担和满足运输需求,于是自发地形成群体互助合作。在长期集体劳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抬工群体,通过吼唱号子协同劳作。久而久之产生了众多的帮组体系,故抬工号子又称抬帮号子。

龙骨坡抬工号子按音乐速度分为两大类:快腿号子和慢腿号子。路面平、宽,较好上腿的采用快腿号子,歌词内容丰富,风趣幽默,曲调欢快高亢;崎岖山路,上陡下滑,采用慢腿号子,歌词内容灵活多变,多以通报途中遇到的路况,采用问答方式,前后统一。

龙骨坡抬工号子的主要特点是:原始古朴,节奏规整,领和对称,速度平稳。由于是群体合作,同时还具有气氛热烈、声音宏亮、韵律感强、耐人寻味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所获荣誉

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18年5月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企业风险控制能力    下一篇 乔治·史密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