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佛山十番

佛山十番是广东省传统器乐曲种,历史上分布在南海县佛山镇方圆五六公里的范围,有二三十个十番会。据老艺人口传,佛山十番约于200年前由安徽、江浙一带传入。原有锣鼓合奏的“素十番”和丝竹锣鼓合奏的“混十番”两种形式,现仅存“素十番”,与苏南十番锣鼓关系密切。
中文名
佛山十番
属性
传统族器乐曲种
特色
轻薄小钹不按常规碰击
主要乐器
二锣

目录

佛山十番是一种传统器乐曲种,历史上分布在南海县佛山镇方圆五六公里的范围,有二三十个十番会。据老艺人口传,佛山十番约于200年前由安徽、江浙一带传入。原有锣鼓合奏的“素十番”和丝竹锣鼓合奏的“混十番”两种形式,现仅存“素十番”,与苏南十番锣鼓关系密切。苏南十番锣鼓保留有元代南北曲曲牌,就历史渊源来说,佛山十番已有六七百年历史。但在流传过程中,吸收了流传线路的飞钹演奏方式和本地八音锣鼓的常用乐器,并与民俗活动紧密结合,成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器乐。

特色

它的最大特色,是轻薄小钹不按常规碰击,而是一手执钹冠,一手甩动穿上绳子的另一钹擦击,十人八人同时表演各种花式,有很强的可舞性和可观性,故名“飞钹”。这种“飞钹”表演在国内独一无二,属稀有项目。1935年,叠滘茶基村“何广义堂”应香港果菜行业会馆邀请,参加英皇银禧大典巡游,同年,又赴广州表演。建国后,佛山大基尾“明星影映”传人多次把佛山十番搬上舞台,在广东省内备受关注,而且远赴北京、宁波、香港、土耳其等地表演,好评如潮。

由于历史变迁,只有茶基村十番会坚持活动至今,并由一批老艺人培养新手,组成新老结合的队伍,随时可以出去表演。茶基村附近的庆云、夏教,虽然停止活动多时,但保存了主要的十番乐器,这都是保护、传承佛山十番的可靠基础。

主要乐器

图为十番中的乐器二锣,二锣为打击乐器,体积较小,声音清脆、明快。

左图为乐器高边锣,一般由响铜制成,外形与潮州音乐和潮剧伴奏用的深坡相似。是一种锣面平坦无脐、锣边很宽、质地厚重的较大型铜锣。锣边一侧钻孔系绳。锣棰木制,以用坚硬的油茶木、番桃木制作的为佳,棰头较大,外面不包绸布。演奏时,左手提锣或将锣悬挂于木制锣架上,右手执棰敲击锣面中心。发音浑厚响亮,多使用放音奏法,余音延续时间较长。

大钹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无固定音高。其音响洪亮而强烈,穿透力很强,善于烘托气氛,是各种管弦乐队和地方吹打乐队中必不可少的色彩性打击乐器,在吹打乐等地方乐种中在用于强奏时,极富气势,通常表现一种激情;用于弱奏时,其作用类似大鼓,属于节拍乐器。

大文锣由响铜制成,造型独特,锣体大而薄,大文锣,外凸锣面直径53厘米、锣背内径72厘米,锣边宽2.2厘米。锣边一侧钻孔系绳。锣棰木制,棰头包以绸布。演奏时,将锣悬挂于木制锣架上,左手扶握锣绳,右手执棰敲击外凸锣面中心。发音低沉、浑厚。

翘心锣造型独特,锣的中心与锣边突起,声音嘹亮、余韵悠扬、具有穿透力,演奏时用包以绸布的锤头敲打锣中心的突起部分。

飞钹是佛山十番中的技巧性乐器,声音清脆;表演时,表演者用长绳系住的打击乐器钹的一端,手拉绳子上下左右翻飞,使两手中的钹碰撞打击。

十番演奏时的灵魂乐器,表演时一般用此来引导节奏。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日本和太平洋岛国首脑峰会    下一篇 王海钧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