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李端

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本名
李端
字号
字正已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赵州(今河北省赵县)
主要作品
《听筝》、《闺情》、《拜新月》
职业
秘书省校书郎、唐代诗人
称号
大历十才子之一

目录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人物生平

李端李端
青年时期

现存史料中极少提及李端青年时期的行迹。在《书志赠畅当》一诗说:“少喜神仙术,未去已蹉跎。壮志一为累,浮生事渐多。”并在诗序中自述少年时期的状况为:“余少尚神仙,且未能去。”又有《戏赠韩判官绅卿》诗云:“少寻道士居嵩岭。”这说明李端在少年时代曾一度离开家乡,安史之乱发生以前他便前往嵩山求仙访道。他的这种情怀,当与唐玄宗时期道教盛行有关。

根据李端父母李震和王氏的墓志铭可知,李端曾在江西弋阳当过小吏。在《长安书事寄卢纶》中:“弱冠家庐岳,从师岁月深。”这与其“少时居庐山,依皎然读书”是一致的。

李端的学习轨迹应是少年时期也即是安史之乱之前上嵩岭学道,到了弱冠之时,深感岁月蹉跎,而神仙难求,在他的大量诗歌中可以看出其对神仙难求的遗憾。在离开嵩山去弋阳为吏时,他又去了庐山,成了皎然和尚的门人。他改道向佛,却不得法门,这从李端写给皎然的诗歌中便可以看出。李端还有数首写给诸上人的诗歌,到了中年,涉世转深,他才渐悟禅理。

安史之乱期间,李端写了大量的写实作品,反映了这场战乱带给人们的伤害和灾难。这些诗歌都是李端入幕之前的诗歌,多表现出李端爱国、报国的一腔热情,同时李端这时的诗歌中还带有一种蓬勃的朝气,少有大历十才子共有的吟风咏月之态,以及悲伤低落的思想感情。

仕途坎坷

李端仕途坎坷。晚唐诗人

李端李端
拜新月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寇衡作品 李端拜新月诗意画

闺情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喜鹊声。

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咏驸马都尉

中国的音乐历史极为悠久。我们从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里便可读到大量关于描写乐器的句子;当然,那都是先秦时期的产物了。而有一种乐器名字叫做“筝”的,据《风俗通》说,它是秦时戍边大将蒙恬发明并予以制作的。可见蒙将军也真是多才多艺,他除在边疆地区建功立业外,还时不时地因他那独有的发明创造,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实用型的东西。比如,现在人们所熟知的毛笔的发明和制造,就是基于他的杰出贡献。

说起乐器“筝”这名字的起因,也真的颇有意思。据《因话录》称,秦时有一对兄弟为了相争着鼓瑟(瑟也是一种乐器),一时争执不下,一位长者就出面斡旋说:“依老汉我来看,你俩就不用再争执了。这样吧,把它分成两份,一人各持有一份,你们还用得着再去‘争’吗?”事情就这么定了;所以人们便因谐音关系把它叫作“筝”。筝有弹筝、搊筝两种,但它们现已都失传了。只是根据《音乐指归》一书说,“筝形如瑟,长六尺,以应六律。弦有十二,象十二时。柱高三寸,象三寸。”当然,也有说是十三弦的。只是这些说法跟现在人们仍在使用着的筝,已经颇有些距离了。《吴中先贤谱》 苏 文 编绘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作为原本跟音乐息息相关的诗歌艺术,自然是离不开音乐。所以诗人都会有意无意地使用音乐器具入诗,也就成为自然而然之事。唐代诗人李远即有《赠筝妓伍卿》诗,便足可证其一端了。

说过了这“筝”的背景,我们现在便要说说另一位诗人因写有关于弹筝的好诗而喜得弹筝女的趣事。代宗李豫的驸马,也就是为大唐王朝建立过赫赫战功的汾阳王郭子仪的幼子郭暧,他为人贤明有才思;尤为难得的,作为尚升平公主的郭暧,很喜爱跟诗文水平高以及道德品质好的文人来往。为此,他还经常邀请一些文人到他家来谈诗论文,大摆宴席,邀歌导舞,真可谓不惜代价。一时间名士云集,包括李端在内的“大历十才子”都曾在他的府中流连忘返过。

一次郭暧又升官了,他便大摆筵席宴请各方面的客人;诗人李端也在座。酒过三巡,大家正在兴头上,早些时候就已知道李端善于写诗的升平公主,更是热情地邀请他当场赋诗,用以侑酒助兴。李端也不客气,当即吟成了一首七律;而同座的著名诗人钱起便很不服气了,说那定是李端早就写好了的,不能作数,要求李用他自己的姓来押韵写诗。但这仍然也难不倒他,反而使大家更为心服口服了。①所以,作为郭暧座上宾的李端,许多场合自然就少不了他。

郭暧府中有一个名叫镜儿的婢女,容貌极为艳丽,而且她还弹得一手好筝。李端对她很是喜爱,经常拿眼睛瞟她,对之真可谓情意绵绵;这事后来被郭暧知觉了。聚会时,郭暧便笑着对李端说:“李先生如能以‘弹筝’为题写诗一首,并使在座的客人高兴,那么,我就定然不会吝惜美婢,把她转赠给您好了。”

李端听了喜不自禁,猛然站了起来,遂擎起酒杯一脸微笑着赋诗道: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②

这首诗前两句因使用专有名词用来切题外,其大意并不太难理解;而后两句却涉及一个典故,其主人公就是三国时吴国的都督周瑜。跟秦朝大将蒙恬一样,周瑜也是一位精通音乐而且战功卓著的儒将。他24岁时就已声名鹊起,加以风度翩翩而又才能出众,被吴中人士称为周郎。③只要人们弹奏曲调有所谬误时,他一下子便知道对方究竟在哪里出现错误,所以当时有一句谚语说:“曲有误,周郎顾。”而在此诗里,李端用一种较为委婉的语气说明自己想要得到的美人,也将会像三国时那些弹筝奏曲的美女一样,故意拂弹错误并向自己求教的。事实上,李端也正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后来他辞职不干了,就以弹琴和阅读《周易》自乐,以至度过其后半生的。

诗人现在已按照郭暧的要求把诗写成了,而且还写得如此风华无限,蕴涵多端,大家当即报以热烈的掌声。不用说,帅府的公子爷自然不肯食言,当场便把这美丽的镜儿赠给李诗人不算,还把在宴席上摆放着的那些金玉器皿,一股脑儿地赠给了他。这样一来,原本很为喧哗热闹的宴会,当即又掀起了新一轮兴高采烈的热潮。

按:① 具见本书《面试华章倚马成》,兹不复赘。② 此诗已入选清人蘅塘退士编著的《唐诗三百首》。③ 具见《三国志》。

父母墓志

李端李端
  唐故朝议郎行大理寺丞李公墓志铭并序

光禄寺丞刘沛撰

天宝十四载四月二日大理寺丞李公终于京师长兴里之私第,春秋六十。呜呼!呜呼!公讳震,赵郡人也。曾祖思谅,皇仓部郎中。祖敬忠,许王府参军。父暕,同州司马、都水使者。咸戴仁而行,抱义而处,示人嘉绩,以道不回,君子以为有国之望,其有后也。如何苍天,降惠不终。公年未弱冠,明经及第,解褐授魏郡参军事、新平郡司仓、齐之亭山令、华阴郡司士,凡五历官。以及口口口口岁而殁,哀哉。且率善安毕,正心自牧。刚能以静,和口口口,何往非适,所居则理。然位由直减,誉因德进,有此二者,口口不口古人有言。第五之名,不减骠骑,复何嗟也。悲夫!李公遇疾何速,天且福善,神乃欺予。况昆弟二人,友恭为乐,少长有口,口足相依。一则在秦,一则居洛,官隔千里,情摇四时,凶闻忽临,灵车二至,哀哀令弟,典兹丧事。而泣对姜肱之被,味踈谢口之食,以日继月,必诚必信。哀不可陈,礼由此进。以其载七月三日窆于河南龙门之西原,祔先茔之侧,礼也。夫人王氏,有子五人,皆至性自天,执丧难继。沛也无德,谬承话言。子皮且存,方识国侨之善;钟期已丧,孰分流水之音。情之所来,立言於此。惧陵谷之有改,异徽猷而不灭。其词曰:

食邑于赵,衣冠莫俦。惟公茂德,茂德聿修。降年不永,违此五福。苍生如何,以终百禄。伊水东注,龙门北回。山势重复,中为夜台。咸凡今而挥涕,与终古而同哀。

唐故大理丞赵郡府君夫人太原王氏合葬铭并序

检校仓部员外郎李昂撰

夫人王氏,余大嫂也。皇考昕,薛国公,先朝邢汝等州刺史、殿中监、大司农,天宝中冀州刺史弼之兄子也。归于我元昆大理丞李府君。夫人戚里豪贵,而我世遗清白。无生产田宅之业,以官为家。入门能顺,高亮远度,从府君掾新平、宰齐之亭山、华州司士。洎棘寺珠犀纂组,闭之不开,浣厥服,修厥功,劳谦辅佐,不戚戚于俭素,难者也。有男子女子九人,克传门风,艰孤之际,或在襁褓。及中原盗贼,士多以江海为安,而夫人第二息珉求禄乌程,东征之故,自此始也。后长息端吏弋阳,次息韶吏杨子,珉又淮阴长。南浮北流,滞淹星岁。曰余小子遭寇难,往谪来蹇,食贫用拙,两地空匮,而千里为恨。癸丑岁夏六月二日,惟夫人遘疾终于杨子之官舍,飨年六十四。端等奉丧归先茔,十二月廿七日窆于旧穴。始夫人配卅年而别,别廿年而合。存有全德,没而从礼,经世故而终始宜哉,岂所念者。珉、会、韶、戎,婚宦未备季女之行耶。兹余小子,疚心夙夜,期于毕愿以报。呜呼铭曰:

都城之南,山曰凿龙。阙口西上,连岗古松。皇皇舅姑,杳杳泉宫。昔之祔穴,今也来同。呜呼苍穹!夫人之神永安矣,独不忍诸孤之充穷。

大历十才子

▪ 李端

卢纶

吉中孚

韩翃

钱起

司空曙

▪ 苗发

▪ 崔洞

耿湋

▪ 夏侯审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焦盐肘子    下一篇 印尼泗水恐怖袭击事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