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刘邺

刘邺(?-881年1月24日),字汉藩,唐朝宰相,官至礼部尚书、同平章事,黄巢之乱中被杀。
本名
刘邺
字号
字汉藩
所处时代
民族族群
汉族
去世时间
880
职业
宰相
官职
礼部尚书同平章事

目录

刘邺生年不详,润州人氏,父刘三复在

高少逸任陕虢观察使时,邀刘邺来帐下担任团练使。高少逸调任镇国时,刘邺也跟随他。后来,刘邺被召回京城长安为校书郎,供职秘书省。

官拜宰相

唐宣宗之子唐懿宗咸通(860年 - 874年)年间,在亡父故人刘瞻和高璩推荐下,刘邺任左拾遗。

860年,刘邺上表议论李德裕的贡献并讲述了李德裕贬死后家人四散的情况。懿宗追复了

873年,

李德裕:独上江亭望帝京

李德裕李德裕

新浪新闻2005年3月22日报道,位于海口闹市内的“五公祠”,纪念着唐宋时期被贬南荒的五位名臣。其中唐代只有一位,就是李德裕。本来韦执谊与李德裕都曾登过相位,都先后被贬崖州,但五公祠里却没有韦的位置,是何缘故?看来只能从二人的“相业”去索解。韦执谊在相位不到一年,执行的是王叔文、王伾的“新政”路线,而“二王”在封建士大夫之中的口碑极差,自然累及韦执谊。而李德裕前后为相八年之久,在他的任上,抑制宦官势力,打击强逆的藩镇,抵御回鹘的入侵,史称“中兴名臣”。以封建时代士大夫的抑扬标准,李德裕当然占了上风。除此之外,李德裕的身世及其被贬崖州后的遭遇也是士大夫们一掬同情之泪,始终念念不忘的原因。

李德裕(787年—849年),字文饶,唐代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他的父亲李吉甫为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执政期间,因举贤问题曾与牛僧孺等有隙,构成了中晚唐时期政坛上有名的“牛李党争”的序幕。李德裕自小才华出众,工于诗文(《全唐诗》存其诗一卷,而韦执谊一首都无,这也许就是士大夫重李忽韦的原因之一)。李吉甫为相时,他一直避嫌不仕,直至穆宗朝始召为翰林学士。穆宗素闻吉甫之名,“既见德裕,尤重之。禁中书诏,大手笔多诏德裕草之。”但虽有穆宗的宠信,却由于政敌李逢吉、李宗闵牛僧孺等的阻挠,加上李逢吉取得内廷宦官的相助,李德裕几次失去了入主中枢、执掌相权的机会。然而在出守地方的任上,却又充分显示了他的政治才干,政绩斐然,百姓拥戴,裴度等大臣极力推荐,到了大和七年(833年),经过与李宗闵、牛僧孺等“牛党”的多次较量,李德裕终于登上了相位。但此后,两党之间仍互相借机攻击,大体上说,“牛党”多得内廷宦官之助而获胜,因而在士大夫之间,“牛党”声名不彰,而器重李德裕的裴度等却是历史上有名的“社稷功臣”,这又是士大夫推重李德裕的原因之一。

至唐开成五年(840年),武宗即位,李德裕再度入相,此番执政,算是李德裕建功立业的鼎盛时期,因功被武宗封为太尉、赵国公。然而,好景不长,会昌六年(846年)武宗一死,他便从此失去了执政的机会。不久,更在政敌的攻击下,被宣宗贬为潮州司马、继贬崖州司户。李德裕在崖州没有韦执谊那样的幸运,得到地方官的照顾,而他一贯的奢华习气,使他非常不适应远在天涯穷困潦倒的谪居生活。因而郁闷孤独,忧畏日深。他在写给从表兄姚邵的信中说:“天地穷人,物情所弃。虽为骨肉,亦无音书。平生交旧,无复书问。”“资储荡尽,家事一空。八口嗷嗷,往往绝食。块独穷瘁,终日苦饥。惟恨垂没之年,须作馁而之鬼。”真是穷独凄凉至极了。大中三年冬(849年)李德裕熬不过,终于病死于贬所。他死后,随他南迁的两个儿子流落海南,大儿子李烨亦死于郴县尉的任上,真所谓“亲交雨散于西园,子弟蓬飘于南土”了。

据《唐语林》载,李德裕常到珠崖郡江边的亭子上北望帝京,并题诗:“独上江亭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碧山也恐人归去,百匝千遭绕郡城。”幸而他死于贬所后,他北望思归的遗愿没有落空,咸通元年(860年),右拾遗刘邺上言:“李德裕父子为相,有声迹功效。窜逐以来,血属将尽,生涯已空,宜赐哀悯,赠以一官。”其后,朝廷果为他复官并许归葬故里。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创二代    下一篇 亚历山大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