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卡尔·耶勒鲁普

卡尔·耶勒鲁普,丹麦诗人、小说家。早年在哥本哈根读神学。1892年起定居德国德累斯顿,也用德语写作。早期作品有诗集《红山楂》、小说《日耳曼人的学生》,反映作者与基督教的决裂。20世纪初受印度佛教哲学影响,宣传出世思想,写有长篇小说《朝圣者卡马尼塔》。晚年重新皈依基督教,著有《神的女友》。由于“在崇高理想鼓舞下写出了丰富多彩的作品”,于1917年与他的同胞、丹麦作家彭托皮丹分享了诺贝尔文学奖。
中文名称
卡尔·耶勒鲁普
外文名称
Karl Adolph Gjellerup
别名
卡尔·阿道尔夫·吉勒鲁普
国籍
 丹麦
出生日期
1857
逝世日期
1919
职业
作家
主要成就
《磨坊血案》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
《我的爱情之卷》《明娜》《磨坊血案》

目录

卡尔·耶勒鲁普卡尔·耶勒鲁普
  卡尔·耶勒鲁普(Karl Adolph Gjellerup,1857-1919)丹麦作家。1857年6月2日出生于丹麦西兰岛的洛霍尔特市一个乡村牧师家庭,3岁丧父,过继给他母亲的堂兄弟比杰抚养,后全家迁至哥本哈根居住。继父是新教牧师兼诗人和学者,他的渊博知识对小吉勒普的心智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吉勒鲁普初中毕业后,

1874年进入哥本哈根神学院学习神学,由于受到丹麦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勃兰兑所的启发和影响,他对圣经的可信性产生了怀疑,开始广泛阅读歌德、席勒、海涅等德国作家的作品,不久开始转移了信仰,接受勃兰兑斯的文学理论,尊这位天才的文学评论家为"我们的圣灵骑士"。

1878年结束神学学习开始攻读文学,并从事创作。同年,他的第一部小说《

卡尔·耶勒鲁普卡尔·耶勒鲁普
  吉勒鲁普虽然曾经是神学院学生,但他早期的作品却是比较激进的,1878年以《

童年时期,吉勒鲁普的养父举家迁至西兰岛乡下,吉勒鲁普在哪儿度过暑假。那里的乡村郊区生活成为他灵感的源泉,并出现在他大部分以丹麦为背景的作品里。吉勒鲁普最初开始文学创作时,受席勒、歌德以及康德等德国诗人的影响较大。这是德国被称为"诗人和思想家的祖国",他的文学观受德国和丹麦的双重影响,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1882年,他出版的小说《日耳曼人的弟子》较能代表他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思想。主人公尼尔斯·乔尔斯是农家子弟,家乡被德国抢占,从小心中就对德国充满了憎恨,然而所接受的却是德国教育,在并非自觉的情况下,深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対席勒崇拜之深。他经过一番波折,考入了哥本哈根大学攻读神学,由于接受了实证主义学说,在考试的时候表示了对第四福音书的真实性的怀疑,因而受到攻击。于是他回到家乡,娶妻成家,宗教和民族的问题不再纠缠他了,他劝导同胞们认识并舍弃那些现代意识,安于环境,忍受当世的苦难,而不是希望得到回报。这本小说带有强烈的自然主义色彩,也反映了一部分作者的个人经历。

吉勒鲁普的后期作品"走向纯粹的精神宗教",由于受到东方宗教与传统的影响,他晚年的某些作品带有浓厚的生命轮回、领认前生等意义的佛教色彩,如《

明娜明娜
  《明娜》(1889)

这部作品被评论界公认为吉勒鲁普的代表作。小说以19世纪德国乡村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名叫海拉德的丹麦青年。他就读于德国德累斯顿工艺学院。暑假来临了,他不愿呆在炎热沉闷的城里,而想到郊外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清新气息,于是便来到了风景秀美的乡间小镇莱丹。在莱丹度假期间,海拉德与家庭女教师明娜邂逅相遇。姑娘美丽的容颜以及略带优伤的神情深深打动了他,使他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朦胧的恋情。海拉德巧妙地寻找各种机会与明娜接近。随着交往的加深,他逐步了解到了明娜的身世。原来,明娜的家在德累斯顿,她的父亲是一位中学教师,性情古怪,自私冷漠,甚至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从未表示过应有的关心和爱意。母亲则是个没有文化的粗俗女人,又不能真正理解女儿的心。长期生活在这么一个缺乏温暖、和谐的家庭里,明娜时常感到孤独和忧伤,因而也就格外地渴望爱情。当年轻的丹麦画家斯提芬逊走进她的生活时,她很快便深深地爱上了他。然而,生性放荡的斯提芬逊在与明娜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并不想娶她为妻,理由是"艺术家不能为婚姻束缚"。天真的姑娘居然相信了他。斯提芬逊回到丹麦后,同她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联系。而明娜却痴情不改,一直默默忍受着思恋的痛苦。为了减轻心灵的痛苦,也为了早日自立,明娜只身来到莱丹,成为一名家庭女教师……

海拉德热烈地追求着明娜。他的真诚和热情终于打动了明娜的心。两位年轻人在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幸福的时光后,决定尽早成为眷属。明娜觉得有必要将此事告诉斯提芬逊,便给他写了一封信。殊不知一场悲剧便由此而生。

接到明娜的信后,一种莫名其妙的占有欲攫住了斯提芬逊的心。他发誓决不让自己曾爱过的女人投入他人的怀抱。他迅速来到德累斯顿,向明娜发动起猛烈的爱情攻势,并表示愿意同她结婚。明娜面对着痛苦的选择:海拉德或斯提芬逊。最后,她选择了后者,因为他毕竟是自己初恋的情人。

明娜同斯提芬逊结婚后到了丹麦。而痛苦不堪的海拉德来到英国,在自己舅舅的公司里拼命地工作。时间在流逝,但他依然忘不了明娜。

明娜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斯提芬逊的本质很快暴露。他整天和一些所谓的"艺术家"吃喝玩乐,并要明娜也加入他们的圈子。明娜实在不愿与他们苟合,常常独自在家弹钢琴,借以排遣心中的郁闷。夫妻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发展到最后,斯提芬逊竟当着妻子的面与别的女人调情。明娜绝望之极,终于心脏病发作,不久便离开了人世。临终前给海拉德留下了一包摧人泪下的遗书……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将一个并不复杂的爱情故事渲染得有声有色,娓娓动听。整部作品的语言优美、隽永,充满了诗情画意,能够使读者获得极大的艺术享受,不愧为丹麦文学史上一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杰作。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陇西李氏    下一篇 王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